雷霆總誥雷部總寶誥
誌心皈命禮。
雷霆都司將。符圓法箓眾官君。歘火律令鄧元帥。銀牙猛吏辛天君。飛捷報應張使者。蒼牙鐵面劉天君。馬郭方鄧田大將。雷府蔣畢華雷霆。龐劉茍畢神通大。溫康嶽孟顯威靈。靈官王馬二元帥。地司太歲殷將軍。火犀雷府朱元帥。鬥中顓霸二雷神。天醫攻氣治病將。豐都府院眾祇靈。城隍社令功曹使。神虎何喬二道神。隊仗森森列左右。旌旗閃閃耀乾坤。劍戟戈矛常在手。槍刀斧鉞盡隨身。若有下邪截大道。攝赴雷獄便施行。掃蕩罡風迎帝駕。扶持道法救良民。我今有請望來臨。大賜雷威加擁護
雷部三十六神將名諱
正心雷府八方雲雷都督大將軍、清虛雷府先天雨師內相真君、太皇雷府開元司化雷公將軍、道元雷府降魔掃穢雷公將軍、主化雷府陽聲普震雷公將軍、移神雷府威光劈邪雷公將軍、皓帝雷府雷師皓翁真君、廣宗雷府五雷院使真君、升元雷府報應司總司真君、希元雷府幽枉司總司真君、神霄雷府玉府都判將軍、瓊靈雷府統轄八方雷車飛罡斬祟九天雷門使者阿香神女元君、慶合雷府威靈普遍萬方推雲童子、梵炁雷府驅雷掣電照膽追魔糾察廉訪典者先天電母秀元君、左罡雷府先天風伯次相真君、玉靈雷府雷部總兵將軍、洞光雷府雪冤辨誣卿師使相真君、安增雷府萬方威應招財錫福真君、極真雷府靈應顯赫扶危濟急真君、岐陽雷府九壘總司威靈將軍、丹精雷府調神禦氣燮理陰陽司命天醫真君、青華雷府祥光瑞電天喜真君、紫沖雷府嘯風鞭霆天沖真君、符臨雷府傳奏馳檄追魔攝怪九天雷門律令使者、變仙雷府總司九龍真炁神變普應將軍
歷變雷府總司五龍真炁飛騰顯應將軍、升極雷府延壽保命輔聖真君、元宗雷府水官溪真驅邪使者、元沖霄府水官溪真攝魔使者、定精雷府火部司令五方顯應將軍、保華雷府火部司令中山真靈將軍、天婁雷府五方蠻雷將軍、景瑯雷府元罡斬妖將軍、微果雷府元罡縛邪將軍、輔帝雷府雷部總兵使者、敬皇雷府侍中仆射上相真君
三十六神將雷部諸神:
蔣光、鐘英、金遊、殷郊、龐煜、劉吉、關羽、馬勝、溫瓊、王善、康應、朱彥、呂魁、方角、耿通、鄧郁光、辛漠臣、張元伯、陶元信、茍雷吉、華宗遠、趙公明、吳明遠、李青天、梅天順、熊光顯、石遠信、孔雷結、陳元遠、林大華、周青遠、紀雷剛、崔誌旭、江飛捷、賀天祥、高克
雷部神將是隨著漢族民間對雷電之神的崇拜而發展起來的,但隨著中國宋代五雷正法出現才形成龐大的系統。
雷公是漢族民間信仰中對司雷之神的普遍稱呼。雷公始見於《楚辭 遠遊》:“左雨師使徑待兮,右雷公而為衛”。之所以雷公為男性神,是因為震為雷,為長男陽也。而雷出天之陽氣,故雲公。
漢代的王充在《論衡· 雷虛篇》中說到漢代圖畫之工,“圖雷之狀,累累如連鼓之形;又圖壹人,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推推,若擊之狀”。與之配合,又有電母,俗稱閃電娘娘。到五雷正法興起,雷部被賦予代天行令的威權,也出現了壹大批雷部元帥,其中最重要的的雷部主帥鄧燮、使者張玨和判官辛漢臣。其他又有如姚天君、陶天君等,也是重要的雷部元帥。原來的雷公、電母則作了他們手下的屬將。在雷部神將之上則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據《天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雷祖即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壹說是黃帝的封號。居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氣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裏。雷城高八十壹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
天尊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三十六神司之,凡行雷之時,天尊親擊本部雷鼓壹下,即時雷公雷師興發雷聲也。雷公即入雷澤而為神者也。三十六雷,皆當時輔相有功之臣。雷祖的職能是“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