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琴的歷史是怎樣的?

古琴的歷史是怎樣的?

古琴是中國壹種古老的彈撥樂器,也被稱為七弦琴和秦雨。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現代俗稱古琴或七弦琴。從漢代開始或者最遲從漢末開始,古琴的標準基本上和我們現在看到的壹樣。這架古琴大約有四英尺長。前面六七寸寬,後面四五寸寬,壹寸多厚。它有七根弦。古琴的琴身是壹個完整的指板。十三個由蝸牛和貽貝制成的標誌嵌在古琴表面的外側,以標記每個系統的五個八度、四個五度和四個泛音的位置。演奏時,鋼琴壹般是橫放在桌子上,或者橫放在膝蓋上,左手壓弦,右手彈奏。古人每當談到文人的修養和才華,都會提到“琴、棋、書、畫”,把“琴”放在第壹位。在漫長的歷史中,不僅戲劇、小說中點綴著許多關於古琴的故事,而且《春秋》、《史記》等文獻也記載了許多關於古琴的神話,這也說明了古琴在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

古琴作為中國器樂藝術的集大成者,從琴系(形制與制作)、琴弦、琴譜、鋼琴曲、鋼琴史、鋼琴歌曲、鋼琴社團、鋼琴學校等方面形成了中國古琴藝術。它在中國音樂史、美學史、社會文化史和思想史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是中國古代精神文化在音樂中的主要表現形式之壹。古琴藝術的衰落始於明清。隨著當時國家局勢搖搖欲墜,文人士大夫的生活逐漸失落,宮廷專職琴師變得稀缺。特別是清末科舉制度的廢除,使士入仕無望,影響了秦樂的保存和發展。20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加上新式學校的西式教育,導致舊式文人群體的消失,琴樂成為少數人的愛好。古琴的衰落有壹些原因。鋼琴譜的主要作用是“記憶手指”,不能直接完整地反映音高和旋律。它需要老師的“口頭指導”的配合。壹旦老師被打斷,根據樂譜找音會非常困難。而且古琴追求含蓄的韻味,不適合電子擴音設備,所以演奏時需要極其安靜的環境;而自由而深刻的鋼琴曲又要求聽眾有很高的藝術修養,這就限制了古琴的廣泛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