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明清女性文學的興盛主要有哪些表現特征

明清女性文學的興盛主要有哪些表現特征

文學,諸如《西廂記》、《牡丹亭》、《紅樓夢》中的女性形象,愛情詩、艷體詞、言情小說,即凡寫女性美和婚戀生活的就是女性文學。這樣以來,半部中國文學史都是女性文學了,這個定義太寬泛了。所以我認為女性文學必須嚴格界定為女性自己書寫的文本。下面我想就明清女性文學的總體特征談點粗淺的意見,旨在引起學界對中國前現代女性文學的關註。 中國向稱詩禮之邦,婦女以吟詠著稱於世者,各代均有,但由於古代婦女接受教育的機會少,加之印刷上的困難和其他社會因素,流傳下來的女性作家和著作很少。這種情況,明代之後發生了變化。據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以下簡稱《婦考》)著錄,中國前現代女作家凡4000余人,而明清兩代就有3750余人,占中國古代女性作家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特別是清代女作家更多,約3500余家,“超軼前代,數逾三千”(註: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自序》(增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頁。)。其中江浙兩省,又占80%。據《婦考》所收,江蘇省清代女作家有1425人,著作有1707種。但胡氏所收並不完全,南京大學圖書館史梅女士又輯到《婦考》未收者118人,著作144種。這樣,清代女作家江蘇壹省就有1543人,著作1851種(註:史梅《清代江蘇婦女文獻的價值和意義》,《文學評論叢刊》第4卷第1期(2001年3月),第66頁。)。現有材料表明,清代浙江省的女作家也不少於江蘇省。這樣算起來,在清代僅江浙兩省就有女作家約3000人,著作約4000種。這是壹組十分可觀的數字。由此不難看出,明清女性文學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壹宗珍貴的遺產。另方面,明清女性文學還出現了許多新的文學現象,尤值得我們特別關註。要而言之,有如下五點:壹 創作主體的家庭化 明清兩代,由於經濟的繁榮、文化的發展和社會的相對穩定,出現了許多文學世家,以壹男性為首,提倡指導,而後形成了該家庭中壹代或數代女性的文學群體。壹家之中,祖孫、母女、婆媳、姊妹、姑嫂、妯娌,均系詩人、詞人、文學家。這種現象在明清兩代的江南(主要指江浙兩省)尤為多見,往往是壹門風雅,作家輩出。最著名的自然要屬明末清初吳江葉氏午夢堂,壹門珠聯,相映生輝。葉紹袁妻沈宜修(1590-1635),字宛君,為著名曲家沈璟之猶女,工詩詞,為吳江女性詩壇的中堅人物,著有詩集《鸝吹》。沈家本為吳江望族,她與同邑文士葉紹袁(1589-1648)結婚後,生有五女八男,均有文采。著名的詩論家葉燮(1627-1703)就是她的第六子。長女葉紈紈(1610-1632)、次女葉小紈(1613-1657)、三女葉小鸞(1616-1632)、五女葉小繁、三兒媳沈憲英,以上女性均工詩詞,並著有詩集。後由葉紹袁編成《午夢堂集》,流芳後世。其中尤以小紈、小鸞姊妹,最有文名。小紈不但詩詞清麗秀美,而且還是壹位劇作家(詳後)。小鸞,更是姊妹中的佼佼者。陳廷焯稱其“詞筆哀艷,不減朱素真,求諸明代作者,尤不易覯也”(註: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三,見《白雨齋詞話足本校註》,齊魯書社1983年版,第240頁。)。他如桐城方氏(方孟式、方維儀、方維則姊妹、弟媳吳令儀及其姊吳令則等),杭州許氏(許宗彥妻梁德繩及其女許雲林、雲姜),吳江計氏(計嘉禾妻金兌、金兌母楊珊珊、金兌弟媳丁阮芝、沈清涵、宋靜儀、金兌女計捷慶、趨庭、小鸞、侄女瑞英、同族女計七襄、計埰、計珠容),儀征阮氏(阮元妻孔璐華、妾劉文如、謝雪、唐慶雲、女阮安、長媳劉蘩榮、次媳許雲姜、女孫阮恩灤等),太倉畢氏(畢沅母張藻、妹畢汾、女畢慧、側室周月尊、張絢霄),武進張氏(張琦女?英、珊英、綸英、紈英和她的女兒王采蘋),閩南鄭氏(鄭荔鄉九女,除九女冰紈早亡、五女長庚無考外,其余七女:鏡蓉、雲蔭、青蘋、金鑾、詠謝、玉筼、風調,均有詩集),貴州金築許氏(許芝仙、其妹遇貞、淑貞、夢貞、侄女芳欣、芳曉、芳盈、芳素),再如陽湖惲氏、陽湖莊氏,均是壹門風雅,出了很多女詩人、女詞人、女文學家。這種家庭文化的繁榮,既有其經濟因素和社會因素,但更多地還是根基於人文氛圍,即詩禮之邦、書香門第的文化傳統,以及重視教育特別是家庭教育對女性的熏陶。所有這壹切,便形成了明(萬歷之後)清兩代才女輩出、女性文學發達的繁盛局面。 二 明清女性多才多藝,其創作體裁豐富多彩 明清女性文學家由於接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之女性自強意識的覺醒,她們刻苦學習,在操持家務之余,全身心地投入藝術與文學創作,除詩詞外,她們還創作了各類體裁的文學作品,並取得了壹定的成就。 明清之前的女性書寫從文體形式上來看,比較單調,文學品種只限詩詞文賦,沒有其他文學形式,明清女性中出現了散曲作家、戲劇作家、彈詞作家和小說家。 散曲是金元時代在北方新興的壹種文學形式,至元達到成熟階段。元代女性寫散曲的多是樂妓,閨秀寫散曲者大約始於明代。著名的有明代文學家楊慎的妻子黃夫人、沈端惠、徐媛等人,至清代則有吳綃、顧貞立、孫雲鳳、吳逸香、方玉坤、朱恕等,最著名的當然是吳藻(1799-1862)。

雜劇雖然盛行於元,元代女性並未寫過戲劇,第壹位寫雜劇的女性應當是明代馬守真(1548-1604),她寫有《三生傳》傳奇(註:此劇已不全,現存者只是兩出,即《玉簪贈別》和《學習歌舞》,見明人胡文煥編的《群音類選》,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本。),此劇是寫王魁故事的。現存劇本最完整的,應當是明代葉小紈寫的《鴛鴦夢》雜劇。葉小紈(1613-1657),字惠綢,她出生在壹個文學氣氛十分濃厚的書香之家,父親葉紹袁工詩文詞,母親沈宜修,文學家,她是著名曲家沈璟的侄女,通音律,對小紈從事戲曲創作有壹定的影響。小紈的姊妹,均工詩詞,壹門風雅,俱有文采(見前)。紅顏薄命,小紈的姐姐紈紈、妹妹小鸞,均早逝,母親也中年去世。小紈時時懷念亡母及姊妹之親情,為此寫了雜劇《鴛鴦夢》。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保存下來的女性寫的第壹個完整的劇本,值得珍視。 小紈之後,女性寫的戲劇還有壹些,如明代梁玉兒的《合元記》、梁孟昭的《相思硯》,但這些戲曲今天已看不到了。明末清初的阮麗珍是壹位對戲曲創作有貢獻的女作家,傳誦壹時的《燕子箋》就是由她執筆撰寫、又由其父阮大鋮修改而成的。另外,她還寫有《夢虎緣》、《鸞帕血》等劇,文本已失傳。 清代女性中,寫過戲劇的人很多,據有關史料記載,近20人(註:清代女劇作家除文中提到的外,尚有李懷(著有《雙魚譜》)、李靜芳(《丹晶串》)、曹鑒冰(《瑤臺宴》)、孔繼瑛(《鴛鴦佩》)、宋淩雲(《瑤池宴》)、許燕珍(《保貞蓑》、《紅綃詠》)、姜玉潔(《鑒中天》)、姚氏(朱鳳森妻,《才人福》),惜以上劇作已佚。),但多數劇作均已失傳。而真正留下作品的,大約要算蘇州張蘩的《雙叩閽》、西安王筠的《繁華夢》和《全福記》、安徽歙縣何佩珠的《梨花夢》、新安吳蘭征的《絳蘅秋》、杭州吳藻的《喬影》、東海劉清韻的《小蓬萊傳奇》十種了。 除戲劇外,明清女性文學家還寫有彈詞。彈詞這種文體,從創作主體到接受主體多系女性,今天流傳下來的名作如《天雨花》(陶貞懷撰)、《再生緣》(陳端生撰、梁德繩續)、《玉釧緣》(無名氏母女二人撰)、《筆生花》(邱心如撰)、《玉連環》(朱素仙撰)、《鳳雙飛》(程蕙英撰)、《夢影緣》(鄭貞華撰)、《精忠傳彈詞》(周穎芳撰),其作者均系女性。

清代女性也開始嘗試寫小說。小說在古代是“不本經傳”、“背於儒術”、不登大雅之堂的“街談巷議”,魯迅先生就說過:“在中國,小說是向來不算文學的”(註:《〈草鞋腳〉小引》,《魯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20頁。),是被封建統治階級“向來看作邪宗的”(註:《徐懋庸作〈打雜集〉序》,《魯迅全集》第6卷,第291頁。)。因小說取材於民間,被上層文人視為“妖妄熒聽”、“猥鄙荒誕”,有的更進而詆毀為“誨淫誨盜”。總之在古代,與傳統的詩詞文賦相比,小說被視為低級文類。開明的古代文士大多能認同女性寫詩詞,因溫柔敦厚的詩教與女教為近,但不贊成女性寫小說。比如《再生緣》前十七卷的作者陳端生,其祖父陳句山是清代有點名氣的文學家,他贊同女子寫詩,但反對女性寫彈詞和小說。在這種文化大環境下,女性很少有人敢寫小說。嚴格地說,1840年(道光二十年)前中國女性無人寫過小說。相傳清代女詩人、女學者汪端(1793-1839)曾寫過小說《元明佚史》,但我至今仍懷疑此書是否寫完或出版過,搜羅完備的《歷代婦女著作考》也未提及此書,這也可為我的懷疑提供壹個佐證。 清代第壹個寫小說的女性是滿洲詞人西林春(即顧太清),她晚年曾撰有《紅樓夢影》,署名雲槎外史。小說24回,寫於鹹同年間,光緒三年(1877)出版。如所前述,古代文士是不贊同女性寫小說的,因此中國女性寫的第壹部小說的出版,無異於“攻入男性堡壘的壹次冒險”(註:科拉·卡普蘭《〈奧羅拉·利〉與其他詩》,見瑪麗·伊格爾頓編《女權主義文學理論》,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年版,第202頁。),以致在著作權問題上產生了懷疑。但,顧太清寫《紅樓夢影》這確是歷史事實(註:《紅樓夢影》為顧太清著,曾有人懷疑,但這確是事實。顧太清《天遊閣詩集》卷七有《哭湘佩三妹》五絕句,其二自註雲:“余偶續《紅樓夢》數回,名曰《紅樓夢影》,湘佩為之序。不待脫稿即索看,嘗責余性懶,戲謂曰:?姊年近七十,如不速成此書,恐不能成其功矣。?”按《紅樓夢影》刊於光緒三年丁醜(1877),自註中提到的“序”即為後來該書出版時書前的序,序文末雲:“鹹豐十壹年歲在辛酉七月之望西湖飲人撰”。鹹豐十壹年為1861年,西湖散人是杭州女詩人沈善寶的別署。沈善寶卒於1862年夏歷六月十壹日,該序寫於壹年前,此時《紅樓夢影》尚未寫完,大約也是怕生死難料,故先為此書寫了序,這點顧詩自註已說明。由顧詩、沈序可證《紅樓夢影》確系顧太清著。)。稍後有陳義臣的《謫仙樓》、杭州王妙如(約1877-1903)的《女獄花》,績溪邵振華的《俠義佳人》。這些小說均系章回體。中國文學史上第壹個女性小說家群的出現是在20世紀第壹個二十年,這已是清末民初的事了(於此有另文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