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吳丈蜀的人物生平

吳丈蜀的人物生平

吳丈蜀十壹歲喪父,其母又不識字,難以謀生,此後就生活無著,隨外漂泊。他的兩個姐夫觀其誌、愛其行,分別資助他在瀘州讀初中,又去成都讀商中。課余之暇,便到西禦西街的兩家舊書店看碑貼,揣摩碑貼的韻致和行筆方法,暗自摹寫。書店夥計看到這個窮學生專心致誌的“臨貼”,自學十分上勁,大受感動,不但任其翻看,還將店中珍藏的碑貼給他讀。

高中尚未畢業,便因姐夫失業而經濟來源斷絕,吳丈蜀只得過早地踏進社會。這時便靠投稿和替人寫信、撰稿以維持最低的生活。但不管自己境遇如何,從不肯放棄對文字與書法的狂熱追求。

24歲時任中學國文教員,從此開始了學術研討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他在成都經友人介紹到灌縣空軍幼年學校教國文課。這是壹所完全中學,有部分教師是從淪陷區流亡到四川來的大學教授。有同事發現吳丈蜀寫字出手不凡而有功力,便買宣紙來請他寫,而且求者日眾。因此,他年方二十五便在灌縣舉辦了個人的首次書法展覽。受到了行家好評。此後,他便在成才以賣字為生,又舉辦第二次個人書展。 1951年從香港回到祖國內地,在武漢出版部門任文學編輯,並同時從事學術研究與寫作。不久,吳丈蜀應海外之邀去了香港,在宣傳民主自由的《周末版》任職。由於經費困難,同仁擠在亭子間工作,“民主建國會”港九分會文憑委員王寬誠愛其字,惜其才,欲以厚薪、高位招入他所辦的企業,吳丈蜀毫不動心,壹侔全國解放,即毅然回到新中國的湖北武漢市。吳丈蜀在湖北人民出版社為讀者編輯內容健康的讀物,未嘗稍懈,詎未料於壹九五七年竟被劃為“右派”,發配農場勞動。這時期他是什麽農活都幹,還養豬養牛,但得到監督者的評語只是:“幹什麽不像什麽,妳就是思想抵觸!”吳丈蜀也自知他的“勞動”確實很不稱職,但不管怎麽改進依然如此。以後,再出去放牛,他索性就把這牲畜放到草地上去自由活動,自己則思考詩、詞、書法。人自忖早年就盼望著***產黨快來,曾投奔過延安,到了漢中,由於國民黨軍、警、特的攔截,自己貧病交加才折返四川的。他相信冰山總要消融、萬物總必復蘇,國運自會昌盛,他這塊“料”也應該吃壹碗筆桿子飯實現夙願。因此,在繁重的勞動之余,他以沙土為筆,把大地作紙練字,閑來“書空”自娛,吟詠作樂,無怨無悔。世事洞明,精神反而充實得很。六十年代,他被分配在出版社的紙張倉庫作勤雜工,掃地時就把倉庫的拋棄的廢紙拾起來裁成十六開大小稿紙成疊,從事寫作。首先著成《讀書常識》作第壹冊,在他“右派”改正後立即將此書稿交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到1957年初,前後不到6年,就出版了7種著作。正值他學術研究與文藝創作的奮進時期,卻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被迫輟筆22年。1978年恢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