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必須去的蘇州四大冷門古鎮,導遊不推薦,因為沒有商業味。

必須去的蘇州四大冷門古鎮,導遊不推薦,因為沒有商業味。

春節快到了,想必很多朋友已經開始計劃春節出遊了。

所以去蘇州,很多人會選擇去壹些古鎮,感受古色古香的歷史,放飛心靈。

在蘇州,有很多古鎮,比如周莊、同裏、甪直等,都很有名,但是如果妳節假日去,壹定會看到人山人海,而不是風景。

作為壹個地道的蘇州人,我推薦四個古鎮,有江南古鎮的精髓,人少風景美。當妳去過那裏後,妳將永遠不會忘記它們。

第壹個是黎裏古鎮。

壹位作家曾寫道:走進黎裏古鎮,河水是明亮的,散落的屋頂還是綠灰色的。

黎裏古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公元前496年,吳越發生了與李的戰鬥,吳越爭霸的印記留在了李裏。

走進黎裏,壹條三裏多長的清澈河流將街道分為南北兩岸,沿著青石板路悠閑漫步,品味古鎮風情。

河兩岸成排的房屋,多為木結構的二層小樓。上翹的屋檐,扉頁的門,格子的窗,斑駁的黑磚墻,無不詮釋著滄桑之感。

小巷深處是黎裏的壹大特色。與主幹道垂直的窄巷有85條,結構各異,大多窄而深:有明巷、暗巷、水巷、樓底跨樓巷,有兩條相互靠近的“鴛鴦巷”,有直通郊區的“通風巷”,有內生的“母子巷”。

百米以上的小巷有5條,最長的135.7米,最窄的只有0.7米,最寬的有2米。弄堂的名字很民俗,壹般叫“某弄堂”。

清代中葉,黎裏古鎮有“周、陳、李、蒯、如、陸、徐、蔡”八個姓氏,每個姓氏都有壹條巷。有周府,陳有廳,李有李廳...

第二個是古力古鎮。

古力古鎮位於常熟市東郊,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當地有句名言:“天下常熟,得古力之福。”

古力鎮位於青墩塘、三雅港、清水港的交匯處,水路成為漁民的停靠集散地,逐漸形成集鎮。宋代宗元方誌系列?秦川誌:此地地勢低窪,長年草木叢生,故稱“七裏村”。

“壹”字最早見於明代陶推安先生的文集。清道光13年(1833)春義尊張公組銘文“古日仁風”最早見“古日仁風”二字,沿用至今。

古力鎮歷史悠久。早在元末明初,鎮中名士錢亨為人相當正直,被朝廷所收。自清初屈氏家族進入以來,集鎮更加繁榮。至清中葉,鎮上已有屈、劉、丁、王四大名人,商業經濟發達,26個行業92家店鋪。

古力鎮是壹座歷史文化古鎮,文化底蘊深厚。還有清代中國四大藏書樓之壹的曲石秦鐵銅劍樓。擁有200多年歷史的瞿銅劍樓,與聊城海源閣、貴安呂四樓、錢塘江八千卷樓並稱為清代四大私家藏書樓。

瞿的銅劍樓建於清乾隆年間,建築面積285平方米。原名“田玉齋”。創始人屈和屈五代書的擁有者,淡泊名利,喜歡藏書和讀書。瞿家第二代傳人之子瞿鏞,對丁彜古篆的研究可謂兼收並蓄。在石質文物中,屈家特別珍愛壹架鐵琴和壹把銅劍,因此得名鐵琴銅劍樓。

樓主屈的書,200多年來幾代人收藏,給後人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1991年65438+2月,秦鐵青銅劍樓紀念館開館。這裏的建築於2006年6月5日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是錦溪古鎮。

從前,上海和蘇州的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兩地交界處有個水鄉叫“陳墓”,鎮上有個“五寶湖”,裏面埋著壹個姓陳的妃子。

金溪被稱為“陳氏墓”,有壹個真實的故事。南宋紹興年間,北方金兵大舉南侵。南宋太子趙匡胤從杭州出發,沿運河北上鎮江,準備與遊牧民族決戰。當戰船經過金溪時,壹位名叫陳的愛情公主不幸身亡,死後不得不被水葬在金溪。

後來,趙威王即位稱帝,下令將“晉西”改名為“陳墓”,以紀念已故的。後來明代詩人文徵明為此作詩:“誰見水底墳,空靈無憂,王愛盡,得陳姓。”

據考證,在距今約5500年前的“崧澤文化”時期,就有先民居住在金溪地區。

金溪古鎮是壹座歷史悠久的江南水鄉。被譽為“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古鎮內人文景觀、歷史遺跡眾多,建築眾多,特色獨特鮮明。小橋流水,只要去錦溪古鎮,就能明白其中的奧妙。

著名畫家陳逸飛先生在1983來到金溪古鎮和與金溪相鄰的周莊、甪直古鎮,用他的相機拍了許多照片,然後回去作畫。

他為聯合國設計的首日封《故鄉的回憶》,壹度被認為是彩繪的周莊雙橋。其實畫中的橋是金溪古鎮的南塘橋。南塘橋是金溪古橋的代表,始建於南宋,至今仍是金溪古鎮中吸引人的地方。

第四個是沙溪古鎮。

沙溪古鎮位於太倉市中部。是壹座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自古有“東鄉十八鎮,沙頭第壹鎮”之說。

沙溪古鎮以其獨特的河棚建築風格和完整的“壹河兩街三橋壹島”古鎮格局被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是典型的帶狀水鄉。

壹條河是指有千年歷史的七浦河,貫穿全鎮;二街是指老七浦河南北兩岸三裏長的古街;三橋是指李記橋、宜興橋、安橋,橫跨老七浦橋,連接南北兩岸的古街;第壹個島是橄欖島。沙溪古鎮與沿河的吊腳樓、棚子相連,綿延數百米。

去沙溪古鎮,壹定要去參觀陸京士故居,那是壹座依山傍水、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築。整個房子分為兩部分,東面是陸京士的祖屋,是典型的清末民居。西側是三進三開間的民國建築,建於1946抗戰勝利後的陸京士故裏。建築風格比較西化。兩棟樓之間由壹個小房間連接,這個小房間以前是壹個電話間,有全國直撥電話。

我還想看雕刻廳,這是龔古宅東廳的第三個入口。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殿內梁上木雕精美,充分運用了深雕、淺雕、圓雕、透雕等多種技法。

壹定要好好收藏。這些古鎮導遊都懶得推薦,因為導遊要讓大家知道有那麽多古鎮,風景很少,商業氣息也很少,那是要哭的。

#新年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