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易經蓍草占蔔

易經蓍草占蔔

沒有余數,就把最後那個作為,這次的“數”,不要按0算。

原始“文王卦”的推演成卦方法

原始“文王卦”的推演成卦方法,不太實用,擺了2卦,就要30分鐘,手脖子都疼了,只給大家看看,建議還用六爻和梅花。因無蓍草,我用的是撲克,同理。

占筮演卦方法探究

易經占筮推演取卦方法通常有“文王卦”和“金錢課”等。“文王卦”是古代最常用的演卦方法,由於其演算過程頗為復雜、費時,所以後來壹些專門從事占卦相命的江湖術士便發明了壹些簡易的演卦方法,如“金錢課”等。但是,無論是從史料記載還是歷代易學家的考證,“文王卦”無疑是易經占筮推演取卦的正宗之古法。

壹、“文王卦”的推演成卦方法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壹,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系辭傳》

占筮工具:源於同壹棵蓍草的蓍草莖五十根。演卦時抽掉壹根,只用四十九根。具體演卦過程如下:

先用兩手將參與演卦的四十九根蓍草莖任意壹分為二,其中左手壹份象“天”,右手壹份象“地”。接著,從右手任取壹根蓍草莖,置於左手小指間,用以象“人”。這樣就形成天、地、人“三才”的格局。然後,以四根為壹組,先用右手分數左手中的蓍草莖,再以左手分數右手中的蓍草莖。壹組壹組地分數完後,兩手中的蓍草莖余數必有壹定規律:左余壹,則右余三;左余兩,則右亦余兩;左余三,則右余壹;左余四,則右亦余四。這時,將左手所余蓍草莖置於左手中指與無名指間,右手所余蓍草莖置於左手食指與中指間。這樣,左手指縫間的蓍草莖余數(包括壹開始置於無名指與小指間象征“人”的那壹根)非五即九,故去除余數後的蓍草莖數必為四十四或四十。到此為止,完成了蓍草演算的第壹步,古稱“第壹變”。

“壹變”之後,去除左手指縫間的余數,又將兩手所持的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莖按“壹變”的同樣方法和順序進行演算,即先將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莖合在壹起,然後任意壹分為二,並從右手中取出壹根蓍草莖置於左手無名指與小指間,再用右手四四壹組分數左手中的蓍草莖,然後用左手分數右手中的蓍草莖……。“二變”的結果,左余壹右必余兩,左余兩右必余壹,左余三右必余四,左余四右必余三,故兩手余數之和非四即八,而兩手所持蓍草總數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

如法炮制,“三變”的結果,兩手所持的蓍草莖總數或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然後以四相除,壹爻的商數便顯現出來:

36÷4=9

32÷4=8

28÷4=7

24÷4=6

根據奇數為陽,偶數為陰的原則,如果商數是“9”則是老陽之數即得陽爻“”;如果商數是“8”則是少陰之數即得陰爻“”;如果商數是“7”則是少陽之數即得陽爻“”;如果商數是“6”則是老陰之數即得陰爻“”。這樣,經過三次演變,終於得到壹個爻。壹個卦***有六個爻,所以總***需要經過十八次的演算變化,將每爻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排列,才能得到壹個卦。但是,“三變”之後得到壹個爻,有時還要發生變化,即“變爻”。這就是:當商數為“9”或為“6”而成老陽或老陰,根據物極必反的規律,老陽變為陰爻,老陰變為陽爻,這樣就會得到另壹卦,稱之為“之卦”。未變爻的原卦稱為“本卦”。如果沒有“變爻”出現,即六個爻的商數中沒有“9”和“6”,那麽就沒有“之卦”。

這樣,推演過程就全部結束,得到壹個六爻“本卦”或加上壹個“之卦”。以上介紹的這種占筮取卦方法即為後人所稱“文王卦”或“六爻大課”。

然後,根據相應的推論規則對推演所成的卦進行推論(推理解釋)。

二、“金錢課”的成卦方法

占筮工具:同壹種銅錢或其他硬幣三枚。成卦方法如下:

占課者把三枚錢幣合在兩手中或壹竹筒中搖動,然後傾倒在桌上,根據其“字”、“背”情況決出壹爻:兩字壹背為少陽"";兩背壹字為少陰"";三背為老陽"",之卦變爻為陰"";三字為老陰"",之卦變爻為陽""。

這樣,經過六次傾倒,便得到壹個六爻大卦(或包括變爻後的之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