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散創作於東漢末年。據說《廣陵散》作為壹首名曲,是根據聶政刺死韓翔事件而創作的,因嵇康生前演奏而成為佳作。古歌《廣陵散》背後有聶政和嵇康兩個典故,為這首美妙的歌曲增添了不少傳奇色彩。
《廣陵散》是壹首敘事曲,分為入井、取韓、死、含誌、為猛女、沈淪功名、投劍、莊嚴跡、微遊三個部分。它講述了聶政刺殺韓翔的故事。據史書記載,聶政是齊國的壹名勇士,而韓國大臣顏隋與韓翔韓固有仇,所以顏仲子邀請聶政刺殺他。聶政在殺死韓翔後自殺,死前抓傷了他的臉,以保護顏仲子不被發現。後人贊美聶政的忠義,於是就有了關於聶政的故事。
後來,在東漢時期,有人根據這個故事創作了秦松廣陵散,但這首歌的故事並不完全基於歷史。在東漢蔡邕寫的《曹勤》中,刺殺事件被變成了壹個民間故事,說的是聶政的父親為韓國國王鑄造了壹把劍,因為他不能按時上交,被韓國國王殺死了。聶政苦練鋼琴十年,他有機會見到朝鮮國王為他演奏。聶政趁機行刺漢王,最後自殺了。
這首曲子曲調激昂,表達了憤慨不屈的精神。晉代嵇康研究老莊哲學,深受道家“名多而順其自然”思想的影響。性格瀟灑灑脫,玩世不恭,所以嵇康很喜歡玩廣陵散。後來,嵇康被與他有過節的司馬昭和鐘會陷害,被判斬首。臨終前,嵇康又放了這首歌,然後感嘆:“廣陵三絕於今日!”平靜地死去就好。
由於嵇康個人影響很大,後世很多人誤以為嵇康死後廣陵散就失傳了,但其實嵇康的那句“廣陵散”在今天絕對失傳了!“更多的是表達他死前的憤怒,而不是音樂本身。《廣陵散》的樂譜保存在《魔秘譜》中,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