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藥王殿的藥王簡介

藥王殿的藥王簡介

孫思邈(541——682),唐代著名醫藥學家,道教名人。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七歲就學,日誦千余字。年青時,善談老莊及百家之說,性好道家之學。後長期隱居終南山修煉、行醫。唐太宗、唐高宗數次征召他到京城做官,都辭謝不就,誌在山林,壹心向道,終其壹生。活了壹百四十壹歲。相傳他擅長陰陽術數,神應無方。他將道教養生理論與醫學相結合,認為人若長壽,就須講究飲食起居,抑情養性,加以導引行氣,食補藥補,才能終其天年。他廣搜民間驗方、秘方,總結唐代以前的醫學理論和醫療實踐,加以分類記載,在醫學和藥物不方面做出極大貢獻,因而被後世尊稱“藥王”。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攝生論》等等。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他被追封為“妙應真人”。 孫思邈壹生隱修的地方甚多。據說曾在五臺山隱居過,為了紀念他,後人遂將五臺山稱為藥王山。唐初“四傑”之壹的盧照鄰曾經評道:“邈道合古今,學彈數術。高談正壹,則古之蒙莊子;深入不二,則今之維持詰耳。其推步甲乙,度量乾坤,則洛下閎,安期生之儔也。”及明末清初時有《藥王救苦忠孝寶卷》,講孫思邈救助白蛇,後得道成為藥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