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資料
《樂毅論》***四十四行,小楷,是王羲之的楷書書法作品。原作者為夏侯玄,真跡早已不存,壹說真跡戰亂時為鹹陽老嫗投於竈火,壹說唐太宗所收。現存世刻本有多種,以《秘閣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樂毅論》是三國時期魏夏侯玄(字泰初)撰寫的壹篇文章,文中論述的是戰國時代燕國名將樂毅及其征討各國之事。傳王羲之抄寫這篇文章,是書付其子官奴的。有人考證說,官奴是王獻之。盡管如此,陳、隋之際釋智永卻視《樂毅論》為王羲之正書第壹。
唐朝初年,《樂毅論》入於內府,曾經褚遂良檢校鑒定,認定為真跡。褚氏著錄內府所收王羲之書跡,為 《右軍書目》,列《樂毅論》為王氏正書第壹,並註明“四十四行,書付官奴”。
唐太宗最為寶重的書跡是《蘭亭序》與《樂毅論》。唐內府收藏的《樂毅論》,最初摹拓分賜大臣是在貞觀年間。摹本的傳布範圍,限於皇親國戚或近侍大臣而已,世人罕見其貌。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壹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壹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壹家,影響深遠。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傳說王羲之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日久,用於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墨色。王羲之書法影響了壹代又壹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他享有“書聖”美譽。
百度百科--樂毅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