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靈魂裏住著陶淵明

靈魂裏住著陶淵明

1. 陶淵明關於靈魂的詩句

陶淵明關於靈魂的詩句 1.形容靈魂的句子

關於靈魂的優美句子

1) 壹直以來,我相信蛾子是這個星球上最高貴的種族,因為我們有崇高的理想,有追求完美的靈魂。

2) 在人生中,尋找壹份靈魂的支撐,讓生命燃燒,讓生活流光溢彩。在生活中,永不言棄,奮力拼搏,始終堅信:靈魂支起人生藍天。

3) 這是多麽令人震撼的靈魂,是我祖祖輩輩不屈的靈魂,它哺育著壹代壹代的生命。使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走向強盛!

4) 閱讀“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的靈魂,感受曹操的氣魄雄偉,慷慨悲涼;閱讀“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的靈魂,體味陶淵明逃脫世俗樊籠的自足;閱讀“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的靈魂,理解李白陡然墜落的心情和愈飲愈濃的愁苦;閱讀“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靈魂,揣摩崔顥思家心切卻又茫然空虛的失落。

5) 閱讀靈魂,我們可以在大腦的輪回中享受思考的快樂,在神秘的文海中找尋靈魂的寶藏。

6) 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我要乘著思想的翅膀飛翔。我要讓我的生命有色彩。我要讓我的靈魂飛翔。

2.關於靈魂的名人名言

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讀壹書,增壹智。

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習,不明白真理。

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 用寶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勞動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生活的指南。

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寶劍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後。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星星使天空絢爛奪目;知識使人增長才幹。

造燭求明,讀書求理。 糧食補身體,書籍豐富智慧。

世界上三種東西最寶貴——知識、糧食和友誼。(緬甸諺語) 書籍備而不讀如廢紙。

(英國諺語) 積累知識,勝過積蓄金銀。(歐洲諺語) 謙虛是學習的朋友 泰山不是壘的,學問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語自厚。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自滿則敗,自矜則愚。

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學問,不掛嘴上。 不實心不成事,不虛心不知事。

不自是者博聞,不自滿者受益。 虛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驕傲的人,常誇己之長。

自贊就是自輕。 自滿是智慧的盡頭。

如果有了胡子就算學識淵博,那麽,山羊也可以講課了。 成就是謙虛者前進的階梯,也是驕傲者後退的滑梯。

吹噓自己有知識的人,等於在宣揚自己的無知。 言過其實,終無大用。

知識愈淺,自信愈深。 訥訥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寬闊的河平靜,博學的人謙虛。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沒有貨。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驕傲是跌跤的前奏。

驕傲來自淺薄,狂妄出於無知。 驕傲是失敗的開頭,自滿是智慧的盡頭。

說大話的人像爆竹,響壹聲就完了。 鑒難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權物。

謙虛是學習的朋友,自滿是學習的敵人。 趕腳的對頭是腳懶,學習的對頭是自滿。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虛心的人學十算壹,驕傲的人學壹當十。

強中更有強中手,莫向人前自誇口。 滿足現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來。

喜歡吹噓的人猶如壹面大鼓,響聲大腹中空。 人唯虛,始能知人。

滿招損,謙受益。 滿必溢,驕必敗。

知識貯藏在謙虛的大海中。(朝鮮諺語) 學問多深也別滿足,過失多小也別忽略。

(蒙古諺語) 懂得自己無知,說明已有收獲。(拉丁美洲諺語) 學問學問,不懂就問 刀鈍石上磨,人笨人前學。

以人為師能進步。 試試並非受罪,問問並不吃虧。

善於發問的人,知識豐富。 不聽指點,多繞彎彎。

不懂裝懂,永世飯桶。 智者千慮,必有壹失;愚者千慮,必有壹得。

不能則學,不知則問,恥於問人,決無長進。 學問淵博的人,懂了還要問;學問淺薄的人,不懂也不問。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從三師武藝高。 手指有長有短,知識有高有低。

學無前後,達者為師。 邊學邊問,才有學問。

若要精,人前聽。 只要是有益的話,小孩的話也要聽。

要學蜜蜂采百花,問遍百家成行家。 老姜辣味大,老人經驗多。

請教別人不折本,舌頭打個滾。 怕問路,要迷路。

嘴勤不走冤枉路。 書籍備而不讀如廢紙。

(英國諺語) 不問的人永遠和愚昧在壹起。(東非諺語) 耳朵沒有底,可以從早聽到晚。

(非洲諺語)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壹分耕耘,壹分收獲。 壹藝之成,當盡畢生之力。

壹個不想蹚過小河的人,自然不想遠涉重洋。 針越用越明,腦越用越靈。

學在苦中求,藝在勤中練。 不怕學問淺,就怕誌氣短。

才華是血汗的結晶。 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上如階盡管費力,卻壹步比壹步高。 不經過琢磨,寶石也不會發光。

心專才能繡得花,心靜才能織得麻。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日日行,不怕千萬裏;時時學,不怕千萬卷。 多練多乖,不練就呆。

只有努力攀登頂峰的人,才能把頂峰踩在腳下。 困難是人的教科書。

汗水和豐收是忠實的夥伴,勤學和知識是壹對最美麗的情侶。 學習如鉆探石油,鉆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識的精髓。

先學爬,然後學走。 心堅石也穿。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勤勉是成功之母。

好高騖遠的壹無所得,埋頭苦幹的獲得知識。 百藝通,不如壹藝精。

同時趕兩只兔,壹只也捉不到。 壹回生,二回熟,三回過來當師傅。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學習如趕路,不能慢壹步。

學問之根苦,學問之果甜。 學問勤中得,富裕儉中來。

註意力是智慧的門戶。 要得驚人藝,須下苦功夫。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常說口裏順,常做手不笨。 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性。

搓繩不能松勁,前進不能停頓。 瞄準還不是射中,起跑還不算到達。

沒有艱苦的學習,就沒有最簡單的發明。(南斯拉夫諺語) 誰遊樂無度,誰沒空學習。

(法國諺語) 誰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亞美尼亞諺語) 知識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

(丹麥諺語) 知識需要反復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爾諺語) 學如駕車登山,不進就退。

(日本諺語)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讀了懂不了,用處也不大。 壹竅通,百竅通 心裏沒有眼,有眼也無用。

仔細考慮壹天,勝過蠻幹十天。 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

盡信書,莫如無書。 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

沒有意誌的人,壹切都感到困難;沒有頭腦的人,壹切都感到簡單。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

3.陶淵明的關於尊嚴的詩句

刑天舞幹戚,猛誌固常在。

(東晉·陶淵明·讀山海經) 盛年不重來,壹日難再晨。 (東晉·陶淵明·雜詩)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只知真隱,苦隱,實在是“隱”這壹行道中最差的選擇。

隱士在中華文化中,是受尊敬和禮贊的人物。他們是種內守文化的代表,他們不怕清貧,不怕遠離世事,固為他們追求有尊嚴的生活,是“不為五鬥米折腰”的生活,是壹種退去囚系神魂桎梏的自由生活。

自由,多麽美麗誘人的字眼啊!人生而愛自由,然而,自由是有條件的,自由是相對的,自由是要付出代價的。人,有了這種自由,便要失去那種自由。

絕對的自由就是神仙也做不到,因為自由總是要受不自由的制約。 追求精神絕對自由的陶淵明,只能是戴著鐐銬舞蹈的自由之子,他的宿命註定要終生陷在物質的種種不自由之中。

4.關於不屈靈魂的句子

1、這是多麽令人震撼的靈魂,是我祖祖輩輩不屈的靈魂,它哺育著壹代壹代的生命。使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走向強盛!

2、是的,曾有壹只蛾子告訴我,每壹只飛蛾都有自己的歸宿,那壹朵扭曲悸動的火焰是它的歸宿,那裏有它的另壹半靈魂,它要去找尋它的靈魂,成為完美。

3、給心靈放個長假,讓靈魂在純真的世界中漫步吧!

4、命途多舛,堅定的信念就是靈魂的支撐。

5、沒有靈魂支撐的人,便是死水壹潭,無神采,無顏色,會變得頹廢墮落,經不起壹點挫折寒霜,擋不住壹點物欲誘惑。所以人要活得朝氣蓬勃,擁有健全的人格,必須有靈魂的支撐。

6、人本無高低貴賤之分,而靈魂卻有巨大差異,正是由於人的內心世界有所不同,才有了高貴和平庸之分,乃至高尚與卑鄙之別。人的高貴不是於他的身份和地位,而定於他的靈魂。

7、帶著希望上路,但要面臨的也許是電閃雷鳴,走向遠方,需要不屈的靈魂。

8、閱讀“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的靈魂,感受曹操的氣魄雄偉,慷慨悲涼;閱讀“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的靈魂,體味陶淵明逃脫世俗樊籠的自足;閱讀“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的靈魂,理解李白陡然墜落的心情和愈飲愈濃的愁苦;閱讀“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靈魂,揣摩崔顥思家心切卻又茫然空虛的失落。

9、我從未感到不安,我看到蝴蝶不甘寂寞的靈魂,卑微的靈魂,庸俗的靈魂,小心翼翼地撫摸醜陋的欲望。

10、人活著當有靈魂,但人終究不是靈魂:靈魂只能哭號在黑暗中渴望著光明,卻永

11、人生路漫漫,在綿亙千裏的古道上,靈魂遊離出行屍走肉的軀殼,在漫天黃沙中踽踽獨行。

12、安頓壹下那顆跳動著的急功近利燥熱的心,我們會感受到生命無限的美好與感動,我的靈魂強烈地抨擊到。

13、壹直以來,我相信蛾子是這個星球上最高貴的種族,因為我們有崇高的理想,有追求完美的靈魂。

5.用陶淵明的詩句來說明他身上的精神

最能體現的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詩句:

(1)歸去來兮!

(2)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3)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4)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5)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意思:

(1)歸去:字面意思是返故裏回家鄉;從感情看又有對官場的排拒感,“世與我而相違”說的就是同世俗對立;從述誌的角度認識“歸去”,陶淵明是在確立自己的精神歸屬,同官場的格格不入終於使他徹底明白自己是屬於自然的.

(2)“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更讓他激動而神往,質本潔來還潔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潔靈魂的棲所.

(3)這兩句可以看出精神的富有和物質的拮據,以及前者對後者的壓倒優勢.

(4)出則無心歸則有意,正是作者仕宦和辭官情形的寫照.“無心”不是開脫而是反省和自責.“倦飛”當然不是生理而是心理,壹個潔身自好的知識分子要用多大力氣才能抵禦官場的玷汙啊,他安能不倦!

(5)前壹句表白動搖了陶淵明為謀生而做官的說法,後壹句表明年輕時的理想在現實中遭到了重擊.陶淵明深感出仕壹無所獲,而生命卻已耗損,盡管田園生活可以給他安慰,但是面對殘生,他不可能不憂傷.

6.走進陶淵明的心靈世界

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潛。

壹說名潛,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卒後親友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

潯陽柴桑(今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 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

年幼時,家庭衰微,九歲喪父,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裏生活。

孟嘉是當代名士,“行不茍合,年無誇矜,未嘗有喜慍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亂;至於忘懷得意,傍若無人。”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逮欽立語)日後,他的個性、修養,都很有外祖父的遺風。

外祖父家裏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莊》、《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壹般的士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誌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誌趣。

陶淵明少有“猛誌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大誌,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懷著“大濟蒼生”的願望,任江州祭酒。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晉書·陶潛傳》)。

他辭職回家後,州裏又來召他做主簿,他也辭謝了。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做屬吏。

這時,桓玄正控制著長江中上遊,窺伺著篡奪東晉政權的時機,他當然不肯與桓玄同流,做這個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詩中寫道:“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

(《 辛醜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對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遊戀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對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發出了深長的嘆息。

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喪辭職回家。元興元年(402年)正月,桓玄舉兵與朝廷對抗,攻入建康,奪取東晉軍政大權。

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帝位,改國為楚,把安帝幽禁在潯陽。他在家鄉躬耕自資,閉戶高吟:“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

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表示對桓玄稱帝之事,不屑壹談。

元興三年,建軍武將軍、下邳太守劉裕聯合劉毅、何無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蘇鎮江)起兵討桓平叛。桓玄兵敗西走,把幽禁在潯陽的安帝帶到江陵。

他離家投入劉裕幕下任鎮軍參軍(壹說陶淵明是在劉裕攻下建康後投入其幕下)。當劉裕討伐桓玄率兵東下時,他仿效田疇效忠東漢王朝喬裝馳驅的故事,喬裝私行,冒險到達建康,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馳報劉裕,實現了他對篡奪者撫爭的意願。

他高興極了,寫詩明誌:“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裏雖遙,孰敢不至!”(《榮木》第四章)劉裕打入建康後,作風也頗有不平凡的地方,東晉王朝的政治長期以來存在“百司廢弛”的積重難返的腐化現象,經過劉裕的“以身範物”(以身作則),先以威禁(預先下威嚴的禁令)的整頓,“內外百官,皆肅然奉職,風俗頓改”。

其性格、才幹、功績,頗有與陶侃相似的地方,曾壹度對他產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劉裕為了剪除異己,殺害了討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無罪的王愉父子,並且憑著私情,把眾人認為應該殺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謚任為錄尚書事領揚州刺史這樣的重要的官職。

這些黑暗現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鎮軍參軍經曲經阿曲伯》這首詩中寫道:“目倦山川異,心念山澤居”“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

緊接著就辭職隱居,於義熙元年(405年)轉入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部任建威參軍。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劉敬宣上表辭職。

劉敬宣離職後,他也隨著去職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紹他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壹天,碰到潯陽郡派遣郵至,屬吏說:“當束帶迎之。”

他嘆道:“我豈能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裏小兒。”遂授印去職。

陶淵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辭彭澤縣令結束。這十三年,是他為實現“大濟蒼生”的理想抱負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的十三年。

最後賦《歸去來兮辭》,表明與上層統治階級決裂,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決心。 陶淵明辭官歸裏,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

夫人翟氏,與他誌同道合,安貧樂賤,“夫耕於前,妻鋤於後”,***同勞動,維持生活,與勞動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關。歸田之初,生活尚可。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淵明愛菊,宅邊遍植菊花。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至今膾炙人口。他性嗜酒,飲必醉。

朋友來訪,無論貴賤,只要家中有酒,必與同飲。他先醉,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

義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縣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遷至栗裏(今星子溫泉栗裏陶村),生活較為困難。如逢豐收,還可以“歡會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如遇災年,則“夏日抱長饑,寒夜列被眠”。義熙末年,有壹個老農清晨叩門,帶酒與他同飲,勸他出仕:“襤褸屋檐。

7.陶淵明的詩句賞析

余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

有人認為,陶淵明寫這壹組詩的時候距離他辭去彭澤縣令的時候已有十年以上之久。不過陶淵明的年譜中存在很多問題,我們現在還不能確切地判斷這壹組詩的具體寫作時間,但總之這時候他已經歸隱有年了。他在這篇序言中說自己“閑居寡歡”,現在我們就要對他的這句話作壹個分析:他在歸田之後所過的生活,真的只有“閑居”,只有“寡歡”嗎?上壹節曾說,有些小作家看山說山,看水說水,所寫的都是偶然的壹點點感動;而對於壹個真正的大作家來說,他的作品裏邊有他意識的基本形態,或者說,他的作品所表現的乃是他自己的整個生命,所以往往不是很單純的。現在人們壹提到田園詩人,就認為他們都很悠閑舒適,其實並不是這樣。陶淵明的生活很辛勤很勞苦,他在另壹首詩中曾寫道:“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歸園田居》)——從早晨下地幹活,壹直要到月亮上來時才扛著鋤頭回家。那麽,他在這裏所說的“閑居”,而且“兼比夜已長”,應該是農村冬閑而夜已漸長的時候。這時候地裏已經收割幹凈,所以他才能夠有壹段“閑居”的時間。至於這個“寡歡”,也很值得研究。因為陶淵明有不少詩寫的是他在田園生活中所得到的樂趣,是他歡喜的壹面。我們不妨先簡單地介紹壹下他的這壹面,先看他的組詩《讀山海經》中的壹首:

8.陶淵明的詩句和賞析.

——《

》(其壹)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壹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

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

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

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賞析:

自然才是心中的至愛,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自然留下壹縷情絲。經過長期痛苦而

疲憊的求索,詩人終於找到了與生以來便存在心中的那個情結。道路雖然,曲折多艱,

但畢竟還是尋找到了。桃李

茅檐雞犬,詩人在恬靜閑適的生活中讓自己的心靈

安寧祥和下來。沖破

找回自我,優哉、

!

——《

》(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來往。

相風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地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

賞析:

淳樸的民風,單純的人際關系,讓詩人的心靈

在這裏,所擁有的只是愉

悅和寧靜。此時的詩人已經不再是文人,而將自己完全改造成壹位農夫,“短褐穿結”

他的所有喜悅與擔心只同自己的農夫生活密切相關,擁有自然,也就擁有了自己的壹切

生命。

——《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

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外狹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賞析:

侍弄著自己那點兒,“莊稼”,不去管它他收成如何,只要將自己放到

泥地和作物之中,就已身心倍感愉悅了,農田那稀疏的莊稼,那萎萎的野草,那難行的

田間小道,以及那冰涼爽凈的

都讓詩人有種新鮮刺激的感覺,讓他欣喜異常,這

種感覺又是他生命的源泉。

、自然恬靜的生活讓他完成自己生命的極樂體驗。

9.有哪些人像陶淵明壹樣厭惡世俗追求心靈美好的詩人

歷代隱者皆有。例如:

1)答人(唐·太上隱者)

偶來松樹下

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歷日

寒盡不知年

按隱者居終南,自稱太上隱者,不知姓氏壽年,人見而間為問,故答以詩。

2)山園小梅(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鮮妍 占斷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須檀板***金尊

按北宋處士林逋(字君復,死後賜謚和靖先生。967—1028),長期隱居杭州孤山,終身未娶。相傳他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留下了“梅妻鶴子”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