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言 文 總 匯七(上)《世說新語》三則劉義慶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
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
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韙大踧躇。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
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
元方入門不顧。 魏武將見匈奴使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
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翻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十歲的時候,隨父親到洛陽。當時李元禮名氣很大,做司隸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眾的人、有清高稱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被通報。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下邊的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
"已經通報上去,壹起坐下來。李元禮問:"您和我有什麽親戚關系?"孔融回答說:"過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來親戚關系。
"李元禮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太中大夫陳韙後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
"孔融聽後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壹定很聰明吧。"陳韙聽了感到非常不安。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跟壹位朋友約定壹同出門,約好正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後,那人才來。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
那人便問元方:"妳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等妳好久都不來,他已經走了。"那人便發起脾氣來,罵道:"真不是東西!跟別人約好壹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
"元方說:"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壹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裏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魏武將見匈奴使 魏武帝曹操將要接見匈奴來的使節,自己認為外貌不好,不足以震服遠方的國家,於是便命令崔季扮成自己去接待,武帝則拿著刀站在座位的旁邊。已經接見完畢,命令間諜問匈奴來的使節:"魏王怎麽樣?"匈奴的使節回答說:"魏王風采高雅,非同壹般;但是座位旁邊拿刀侍立的人,這個人才是個英雄。
"曹操聽說這件事,連忙派人追趕,殺掉了那個使者。 木蘭詩 選自《樂府詩集》北朝民歌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傳,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裏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譯 嘆息聲壹聲連著壹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
織機停下來機杼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問問姑娘妳這樣嘆息是在思念什麽呢?(木蘭回答道)姑娘我並沒有思念什麽。
昨夜我看見征兵文書,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麽多卷征兵文書,每壹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我木蘭沒有兄長,我願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現在起替代父親去應征。
在東市上買來駿馬,西市上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市上買來馬嚼子和韁繩,北市上買來長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洶湧奔流的嘩嘩聲。
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行軍萬裏奔赴戰場作戰,翻越關隘和山嶺就象飛過去那樣迅速。
北方的寒風中傳來刁鬥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鬥,十年之後才得勝而歸。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記功授爵木蘭是最高壹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
天子問木蘭有什。
2. 初中文言文怎麽學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在文言文學習中,很多學生學習起來感到困難,特別是在考試中失分率較高。
因此對文言文的教學就成為我們語文老師不斷探索的問題,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學好文言文要註意以下幾點。 壹、把握課本,紮實文言文基礎。
平時的文言文學習,壹定要熟練掌握課本中所出現的知識點: 1、字音,包括多音字和異讀字。 2、詞義,包括古今異義、壹詞多義、詞類活用。
3、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等。 二、語文教材強調文言文的朗讀、背誦,其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多讀多背來掌握文言知識,理解文意,培養語言感悟能力。
誦讀可分四步進行: 1、借助註釋,粗讀課文。 2、質疑、解難、細讀課文。
3、深入領會,精讀課文。 4、鑒賞評價,熟讀課文。
3. 為什麽中學生要學文言文妳好,我是壹名剛剛參加完高考的學生 :) 初中的我也曾有過和妳壹樣的想法,但是現在觀念也改變了不少哦~ 首先,文言文應該算是中國燦爛文化的壹部分,我們可以不深入細致的研究,但最起碼要對其有壹定的了解! 第二,我覺得文言文語言優美精煉,讀起來朗朗上口,有壹種音樂美,現代文有時就做不到這壹點。
比如像王勃的《滕王閣序》就是非常精彩的壹篇文章,我個人很喜歡哦~~ 第三,文言文的內涵豐富,反復咀嚼之後便會有恍然大悟醍醐灌頂的感覺,文言文蘊含的哲理和道理並不因其是古人之結論便已落後於這個時代,恰恰相反,有很多東西是我們現代人並沒有感悟到的。比如像荀子的《勸學》,就是指引我整個高中自強不息,壹點壹滴積累知識的壹片很出色的文章!還有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文章後面的幾段議論相當出色!條理清楚,層層深入。
以及蘇軾的《石鐘山記》,要求我們做事要眼見為實,這恰恰體現了哲學的壹切從實際出發! 文言文並不是今後就用不到了。學得多了,讀得多了,背得多了,文言文就在潛移默化當中提高妳的文學素養和鑒賞能力,使妳懂得更多東西,這在今後人生道路上都是可以用到的! 以上只是我的壹點點認識,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但是有很多觀點不是只聽別人談談就可以讓自己接受的,主要還是靠妳自己觀念的轉變~~~希望妳可以慢慢喜歡上文言文~~:)
參考資料:
文言文的考察在“難易程度上”應屬於“易”的。
通常考察以下幾方面:1.能正確地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2.能正確地將文言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3.能理解並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
課內部分只要有針對性的去背就行了。課外的解題方法如下:課外文言文閱讀解題四步驟中考文言文閱讀必然會考到課外語言材料。
面對從未讀過的語段或文章,又無工具書可查,怎麽辦?在解答這類題目時,很多人感到束手無策。總結出解題四個步驟,僅供妳參考。
第壹步快速瀏覽題目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於同學們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後的題目。第二步仔細分析標題壹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
教師要指導學生留意並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因為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例如,在壹次測試中考了壹個“楚人學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看了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
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第三步結合註釋速讀全文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於壹些難懂的文言字詞壹般都會給出註釋。
這些註釋有助於同學們準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師應提醒學生千萬別忽略這些註釋,而應結合註釋速讀全文。
另外需要註意的是,教師要提醒學生在閱讀全文的過程中,碰到“攔路虎”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閱讀。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對癥下藥”解答問題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對於不同的題目則采用不同的解題方法:(1)詞語解釋題。
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壹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系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
首先,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後,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意譯)。在翻譯句子時需要註意以下幾個問題:壹是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
例如:“慶歷(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可把這個句子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二是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應刪去,可把這個句子譯為:陳勝是陽城人。
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壹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為:妳的不聰明也太嚴重了。
四是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補出來。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語)。”
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他們(主語)就用朱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3)內容理解題。
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壹,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采用第壹、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壹般會比較高。
5. 初中文言文怎麽學好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試題是高考的重頭戲,有的同學經常會問,平時如何學好文言文才不至於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認為能註意以下幾點,學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沒什麽問題了。
第壹,要有相關的歷史知識。常言說,文史不分家。
每個人都是生活在壹個時代裏的,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必定會對他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只有了解了這個人所處的時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內涵。
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國強大,但楚王“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先疏遠屈原,後把他流放汨羅江,使其改革之誌不能實現,投江而死。了解了這段歷史,我們在理解《離騷》時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備相關的文化常識。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並且有許多內容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地演變。
如姓名和稱謂,官職和科舉,地理常識,宗法禮俗,服飾和器物,歷法和刑法,古籍註釋體例等八個方面所涉及的內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內容雖然不需要學生全部掌握,但平時學習中遇到的也應積累下來作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在文言文學習和考試中隨時調用。
第三,學會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們生活在當今社會,面對災難,會團結壹心,眾誌成城;面對醜惡,會抨擊、鞭撻;我們會同心抵禦外辱。
其實這種思想感情是壹脈相承的。面對外辱,文天祥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對百姓的困苦,杜甫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以我們在學習古文時,應善於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壹起對比聯想,從而揣摩古人的思想,準確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實質。
第四,把握課本,紮實文言文基礎。平時的文言文學習,壹定要熟練掌握課本中所出現的知識點: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異讀字。
②詞義,包括古今異義、壹詞多義、詞類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復句。
第五,在學習壹篇文言文中應做到如下幾點:首先,整體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其次,在整體把握課文上落實對段的理解;再次,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聯系上下文進壹步理解詞句;最後,在前三個條件的基礎上,進壹步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總之,平時的學習能做到以上幾點就會為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習古文,壹定要學好古文中的動詞和通假字。
課文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料。把其中的註釋壹個壹個標誌出來,每天都看,就象背單詞壹樣。
再放到課文中去理解。最多二個月就能大幅提高古文水平。
文言文其實初中還不算難。基本上老師講的妳掌握了就差不多。
而且考試之前老師還會劃範圍,所以考試的話,復習到位的話基本沒有問題。記住重點字詞然後再連詞成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
註意壹下語言的表達就可以了。這樣翻譯文言文的話比較快,而且也比較方便,不需要妳可以去背下來。
這種方法在被課文的時候優勢更會體現出來,可以結合翻譯背課文。理解性內容基本上就是課文裏面的名句、中心句。
老師應該都會講到,而且練習裏面也很常見,所以如果這部分薄弱的話,考試之前可以翻看筆記,相關部分的練習,中心內容(意思之類)沒有問題了,註意壹下表達就可以了。每學壹篇文言文都要進行歸納,將壹些同義詞啊 ,壹詞多義啊,特殊讀音啊,進行列舉歸納。
經常看看。還有就是可以讀讀《世說新語》之類的書,不是很難的,多讀讀,就會有語感的。
如果希望深刻理解的話,可以查找壹些資料,比如作者,寫作背景、緣由之類的資料。不需要刻意記,大概的了解之後再去看文章,也許又會有不壹樣的體會。
如果覺得不夠保險的話,可以買練習冊寫寫看,自己測試測試。推薦那種有答案的,最好有壹定講解,那樣幫助應該會更大。
下面是翻譯規律 翻譯規律 文言文的翻譯規律中學生翻譯古文,主要有兩個要求:正確、通順(即:信、達、雅)。正確是指內容而言,要如實表達本意,不曲解、不缺漏、不濫增;通順,是指表達而言,要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
具體翻譯古文時,我們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掌握六種操作方法。原則之壹: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文章的詞、句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之中的。翻譯古詞、句,必須了解它們所處的語言環境,然後才能正確翻譯。
如“其壹犬坐於前”,(《狼》),光看這壹句,似乎可譯成“其中的壹條狗坐在前面”,但聯系上文“途中兩狼”,“少時,壹狼徑去……”可知“坐於前”者不是“狗”而應是另壹條“狼”。“犬”即“像狗似的”,用來修飾“坐”的姿式的。
這個例子說明,譯古文先應通全文,了解大意,然後緊扣“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要求作詳譯。原則之二: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直譯,是依據原文的詞語、句子,逐壹翻譯,還要求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語氣等。如“其真不知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前句中的“其”,應譯為“難道”,表反問語氣,後句中的“其”要譯為“恐怕”,表推測語氣。 在翻譯時,某些詞句直譯以後語意仍不明朗,甚至十分拗口,那就要用意譯來輔助。
如“居廟堂之高……”(《嶽陽樓記》),直譯為“處在宗廟、殿堂的高處”,含義仍嫌不明確,可采用“在朝廷做官”這。
6. 初三語文的文言文應該怎麽學我是剛剛初三畢業了、今年要升高壹的。
我是語文課代表。我們語文老師上課不會太過硬板。
重點知識、他會詳細講。壹般情況都不會的。
我覺得。語文這壹科、無需太過分地抓。
自己愈去想著自己覺得難的地方,就愈難學好。
心情放松壹些。其實、都不怎麽難的。
不必把所有翻譯都抄錄下來。
盡量在課堂上記下老師說的壹些比較重點的帶點字、通假字。
課後。多去翻壹翻書、看壹看。
不用死記硬背都可以的。
我們老師教的兩個班、都是這樣的。
平時、也沒有多少時間去背書。
到了考試,我們兩個班。文言文部分、都考的很不錯。
即便是總體的語文成績、也都遙遙領先其他班。
這說明了、老師的教學方式,我們不壹定要采用。
只要找到自己合適的方式去學習、即可了。
祝願妳。初三學業進步!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