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風靡全世界的饅頭在古代是怎麽被發明的?

風靡全世界的饅頭在古代是怎麽被發明的?

古籍《誠齋雜記》、《七修類稿》有記載,饅頭據說是諸葛亮發明的,當年南渡瀘水攻打孟獲的時候,在渡江點當地的習俗中有壹條是大軍渡江必須用人頭祭祀河神。

入鄉隨俗為了祭祀河神祈禱平安渡江,諸葛亮又不願意犧牲人命,所以命人用白面裹肉蒸熟代替人頭,並命名為蠻頭,意思是蠻人的頭。當時的蠻頭是很大個的,按照人頭的比例來的,直到唐代以後才變小。

除了蠻頭以外,玉柱、灌漿、饅役、粳頭,而且那時候的饅頭和包子基本上都混稱為饅頭的,直到宋朝才有了包子壹說。這段歷史雖然沒有在什麽正史中出現,但可信度還是很高的。

為什麽說可信度高呢?其壹、諸葛亮雖然追隨劉備前,大部分時間是在湖北襄陽的隆中,但他的祖籍是山東人,山東壹帶主食是面食,所以諸葛亮會想到用面團代替人頭也就可以理解了。而至於饅頭比包子出現早的證據其實現在還遺留在江浙壹帶,蘇南、浙北壹些地區中,仍然將有餡或無餡的饅頭通通稱為饅頭。

饅頭的趣事:

1、宋代時候,宋寧宗得了壹種臟病,當時有個大夫叫孫琳被安排給宋寧宗治病,他治病的方式就是用饅頭,不過他的饅頭已經趨向於包子了,因為當時他的用?饅頭?包了大蒜、豆豉,沒想到宋寧宗吃了三天就好了,包子和孫琳的名聲被傳開,這也說明當時包子和饅頭並沒有分的比較明確。

2、以前藍軍中有幾十年的時間早餐就是純粹的持饅頭,所以藍軍的士兵在軍服役時會用吃了幾頓饅頭來計算當兵的日子,被稱為?數饅頭?。當時藍軍要比紅軍的待遇好的多,由此可見紅軍當時的條件會有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