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加爾湖在清朝時不屬於中國領土,清朝曾短期控制該地,《尼布楚條約》後,將這塊地區割讓給沙皇俄國。
貝加爾湖中國古籍有北海、柏海、小海、菊海、於尼陂、柏海兒湖、白哈爾湖等稱。中國古代史書中最早明確記載貝加爾湖地區為《漢書·蘇武傳》。中國古稱北海,曾為中國北方部族主要活動地區,貝加爾湖地區是伊爾庫次克少數民族聚居地,其中以蒙古族的支系布力亞特人口居多。
貝加爾湖在西漢時期稱北海,受匈奴控制。在東漢、三國和西晉時期稱北海受鮮卑控制。在東晉十六國時期稱於巳尼大水。在南北朝時期稱於巳尼大水,先被柔然控制,後又被突厥控制。在隋時期稱北海受東突厥控制。在唐帝國時期稱小海受唐帝國關內道骨利幹屬控制。
在唐末稱小海,復歸突厥控制,後又歸回鶻所轄。在宋代稱小海受蒙古八剌忽部控制。在大元帝國稱小海,屬“嶺北行省”。在明時期稱小海屬瓦剌不裏牙惕部控制。在清前期稱白哈爾湖、北海受沙俄控制。在清後期稱柏海兒湖受沙俄控制。
擴展資料:
“貝加爾湖”是英文“baykal”壹詞的音譯,俄語稱之為“baukaji”源出蒙古語,是“saii”(富饒的)加“kyji”(湖泊)轉化而來,意為“富饒的湖泊”,因湖中盛產多種魚類而得名。
貝加爾在鄂溫克語中稱為“la米u”,意思是“海”;蒙古語、布裏亞特語稱為“baigal dalai”,意為“自然海”;雅庫特語稱為“baikel”意為“豐富的湖”。人類學家認為現在的“baikal”從布裏亞特語而來。
貝加爾湖的寓意,《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情景寫真地圖版》的解釋是“富饒的湖泊”;《彩圖版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則認為:當地的布裏亞特人稱之為“貝加爾—達拉伊”,意思是“天然之海”;而《世界奇景探勝錄》的文字卻是:“貝加爾”之名據說是大約1300年前住在這裏的庫裏堪人起的,意思是“大量的水”。
百度百科-貝加爾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