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創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魯班尺),又如墨鬥、刨子、鉆子,以及鑿子、鏟子,鋸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另據《世本》上記載,石磨也是魯班發明的。
魯班的發明創造有多種,散見於戰國以後的書籍中,主要有:
(1)機封。《禮記?檀弓》記他設計出“機封”,用機械的方法下葬季康子之母,其技巧令人信服。但當時盛行厚葬,這種方法未被采納。
(2)農業機具。先進農機具的發明和采用是中國古代農業發達的重要條件之壹。《世本》說魯班制做了石,《物原?器原》又說他制做了礱、磨、碾子,這些糧食加工機械在當時是很先進的。另外,《古史考》記載魯班制做了鏟。
(3)木工工具。古代的許多器具是木制的,因此,精巧的工具對木匠來說十分重要。《物原?器原》說魯班制做了鉆(矯正木材彎曲的工具)。《魯班經》還把木工所用的曲尺稱為“魯班尺”,說明古代工匠認為曲尺是魯班發明的,但這只是傳說,曲尺在魯班之前已是常用木工工具。
(4)鎖鑰。在周穆王時已有簡單的鎖鑰,形狀如魚。魯班改進的鎖鑰,形如蠡狀,內設機關,憑鑰匙才能打開,能代替人的看守。
(5)兵器。鉤和梯是春秋末期常用的兵器。《墨子?魯問》記魯班將鉤改制成舟戰用的“鉤強”,楚國軍隊用此器與越國軍隊進行水戰,越船後退就鉤住它,越船進攻就推拒它。《墨子?公輸》則記他將梯改制成可以淩空而立的雲梯,用以攻城。
(6)仿生機械。《墨子?魯問》又記魯班削木竹制成鵲,可以飛三天。另據《鴻書》記載,他還曾制木鳶以窺宋城。《論衡?自紀?儒增》記述了壹種傳言,說他制做出備有機關的木車馬和木人禦者,可載其母。
(7)雕刻。《述異記》記魯班曾在石頭上刻制出“九州圖”,這大概是最早的石刻地圖。此外,古時還傳說魯班刻制過精巧絕倫的石頭鳳凰。
(8)土木建築。《事物紀原》和《物原?室原》都說魯班創制鋪首,即安裝門環的底座。古時民間還傳說他主持造橋;他的妻子雲氏為了使工匠不受日曬雨淋而發明了傘。
雲梯――雲梯是古代攻城用的器械。傳說是魯班發明。
鉤強――“鉤強”也稱“鉤拒”、“鉤巨”。是古代水戰用的爭戰工具,可鉤住或阻礙敵方戰船。
木鳶――據說是壹種以竹木為材的戰事偵察工具。
鋸子――傳說鋸子也是魯班所發明,其實依考古學家發現,居住在中國地區的人類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會加工和使用帶齒的石鐮和蚌鐮,這些是鋸子的雛形。魯班出生前數百年的周朝,已有人使用銅鋸,“鋸”字也早已出現。
曲尺――曲尺最早的名稱是“矩”,又名魯班尺,《墨子-天誌上》說: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之方圓。規矩,即圓規及曲尺。曲尺由尺柄及尺翼組成,相互垂直成直角,尺柄較短為壹尺,主要為量度之用;尺翼長短不定,最長為尺柄壹倍,主要為量直角、平衡線之用。木工以曲尺量度直角,平面,長短甚至平衡線。
墨鬥――墨鬥是木工用以彈線的工具,此工具以壹鬥型盒子貯墨,線繩由壹端穿過墨穴染色,已染色繩線末端為壹個小木鉤,稱為“班母”,傳為魯班之母親發明。
問題二:魯班發明了哪些東西? 關於魯班的發明創造,民間有多種傳說,但我們現在從僅存的史料中已經難辨真偽了,但魯班是我國建築師的鼻祖是誰都儲能否認的。
(1)雲梯:是古代攻城用的器械。《墨子?公輸》記載: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戰國策?公輸盤為楚設機章》寫到墨子往見公輸般時說:聞公為雲梯。二者皆證明魯班造雲梯的事跡。
(2)鉤強:鉤強也叫鉤拒、鉤巨。是古代水戰用的爭戰工具。據《墨子?魯問》記載:從前楚越水戰,因楚人順流而進,迎流而退,見利而進,見不利則其退難。越人迎流而進,順流而退,見利進,見不利則其退速,致使楚敗於越。楚為改變這種戰局,在魯班初到楚國後,就首先讓分制造了這種兵器,對敗退的敵船能鉤住,對進攻的敵船能抗拒。
(3)木鵲:壹種以竹木為材的飛翔器械。據《墨子?魯問》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
(4)木工工具:春秋戰國時期,建築木工的生產技術水平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魯班和當時的工匠建造房屋、橋梁,都離不開木工工具。《孟子?離婁》說: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足見當時已有規與矩。現在沿用的曲尺,可能就是魯班在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現代木工稱它為魯班尺。
彈墨線用的小鉤又被稱為“班母”,刨木料時頂住木頭的卡口又叫做“班妻”,
魯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壹把鋸――壹把帶有許多小齒的鐵條
魯班在兵器方面也有壹定的造詣。據《墨子.公輸篇》記述,魯班曾經為楚國制造攻城用的“去梯”和水戰用的“鉤強”(又名“鉤拒”),在戰爭中都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
飛鳶,雲梯(重武器)、鉤鉅(人們現在還在使用)及其它攻城的武器,墨鬥、刨子、鉆子,以及鑿子、鏟子,尺 子,栓,傘
問題三:魯班還發明,創造了那些東西?他是怎樣發明的?‘ 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包括木工工具、古代兵器、農業機具、仿生機械以及其他各種種類的發明創造,散見於戰國以後的書籍中。魯班被視為技藝高超的工匠的化身,更被土木工匠尊為祖師。
木工工具
《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創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魯班尺),又如墨鬥、刨子、鉆子,以及鑿子、鏟子,鋸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
魯班尺
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名師巨匠,把他尊為中國土木工匠的始祖。
(1)鋸子
傳說鋸子也是魯班所發明,其實依考古學家發現,居住在中國地區的人類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會加工和使用帶齒的石鐮和蚌鐮,這些是鋸子的雛形。魯班出生前數百年的周朝,已有人使用銅鋸,“鋸”字也早已出現。
以下是魯班發明鋸子流傳甚廣的傳說之壹,作者不詳,近代有人以這傳說認為魯班是運用“仿生學”的先驅:
相傳魯班接受建築壹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需要很多木料,魯班讓徒弟們上山砍伐樹木。徒弟們用斧頭砍伐,效率低下。工匠們天天起早貪黑拚命去幹,也砍伐不了多少樹木,使工程進度壹拖再拖,眼看著工程期限越來越近,魯班甚是著急。為此,他決定親自上山寨看砍伐樹木的情況。上山時,他無意中抓了壹把山上長的壹種野草,手被劃傷了。魯班覺得很奇怪,壹根柔軟的小草為何能割破手?於是摘下了壹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用手輕輕壹摸,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魯班了解到就是這些小細齒劃破他的手。後來,魯班又看到壹條大蝗蟲在壹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壹開壹合,很快就吃下壹大片,這也引起了魯班的好奇心,他抓住壹只蝗蟲,仔細觀察蝗蟲口部的結構,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由於這兩件事,魯班受到很大啟發,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若做成壹鋸齒狀的砍伐工具,是否同樣鋒利?於是他用大毛竹做成壹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試鋸小樹,成果不錯,幾下子就把樹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幾下,小樹桿就劃出壹道溝,魯班非常高興。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拉了壹會兒,小鋸齒有者折斷,有者變鈍,需要更換竹片。這樣就影響了砍伐樹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壹個很大的浪費。看來竹片不宜作為制做鋸齒的材料,應該尋找壹種強度、硬度都比較高的材料來代替它,這時魯班想到了鐵片。於是他們立即下山,讓鐵匠們制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然後到山上試鋸樹木。魯班和徒弟各拉壹端,在壹棵樹上拉了起來,只見他倆壹來壹往,不壹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
(2)曲尺
曲尺最早的名稱是“矩”,又名魯班尺,傳說是魯班發明。
《墨子-天誌上》說: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之方圓。規矩,即圓規及曲尺。曲尺由尺柄及尺翼組成,相互垂直成直角,尺柄較短為壹尺,主要為量度之用;尺翼長短不定,最長為尺柄壹倍,主要為量直角、平衡線之用。木工以曲尺量度直角,平面,長短甚至平衡線。
以下是各種相關記載。
最早的記述在南宋時期。陳元靚著《事林廣記?引集》卷六“魯班尺法”中:“(淮南子曰)其尺也,以官尺壹尺二寸為準,均分為八寸,其文曰財、曰病、曰離、曰義、曰官、曰劫、曰害、曰吉;乃主北鬥中七星與主輔星。用尺之法,從財字量起,雖壹丈、十丈不論,但於丈尺之內量取吉寸用之;遇吉星則吉,遇兇星則兇。恒古及今,公私造作,大小方直,皆本乎是。作門尤宜仔細。又有以官尺壹尺壹寸而分作長短寸者,或改吉字為本字者,其余並同。”
明代刻本《魯班營造正式》卷六有曲尺直尺圖,圖名為魯......>>
問題四:魯班發明了哪些工具? 春秋和戰國之交,社會變動使工匠獲得某些自由和施展才能的機會。在此情況下,魯班在機械、土木、手工工藝等方面有所發明。今天,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鋸、鉆、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鬥,據傳說,都是魯班發明的。而每壹件工具的發明,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啟發,經過反復研究、試驗出來的。
問題五:魯班有哪些發明故事? 魯班的發明“刨”
在魯班以前,木匠僅用斧子和刀來弄平其建造用的木料,結果既使幹得很好,也難也令人滿意。後來魯班通過長時期的實踐發現,他使用的刀片越薄,所制造出來的表面越平,幹起來也越容易。這樣,這種刨逐漸地從魯班的實踐中加以演變,最初用較薄的斧刀片,後來用壹個刀片固定到壹塊木頭上再橫穿以手柄,最後刀片固定到木槽中--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刨。魯班的妻子也是壹位發明家,前啟發了她的丈夫。當魯班刨平木料時,她不得不站在木料的壹端握住粗糙的厚板。由於她還要盡其它的義務,做這樣的事是很不理想的,所以她為刨木工作臺發明了壹個木槽以抵住魯班刨木撞擊的壓力,使刨木成為可由壹個人來幹的工作。由她發明的木槽被稱為班妻。
墨 鬥
魯班發明的另外壹個非常重要的工具是工匠用的墨鬥(用於設定建築工程),這項發明可能是受其母親的啟發。當時其母正在剪裁和縫制衣服,魯班註視著這壹切,見她是用壹個小粉末袋和壹根線先打印出所要的裁制的形狀。魯班把這種做法轉到壹個墨鬥中,通過壹根線(用墨鬥浸濕的線)捏住其兩端放到即將制作的材料之上印出所需的線條。最初需由魯班和他母親握住線的兩端。後來他的母親建議他做壹個小鉤系在此線的壹端,這樣就把她從這種雜活中解脫出來,使之可由壹個人來進行。為了紀念魯班的母親,工匠們至今仍稱這種墨鬥為班母。
尺 子
魯班的另壹發明標誌是能正確畫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稱為班尺,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規則的,以及根據占蔔的規則(風水)哪些是不吉的。這些尺子在今天的香港仍能買到。鋸對於鋸的發明魯班是非常重視的。或是受壹片齒形邊的草葉割 破了手指的啟發,或是看到壹只蟋蟀用其鋒利的牙齒切割並吃掉食物而離去。不管怎樣,多數描述如下。魯班和工匠們遇到壹個任務,要求他們砍伐大量的木材。壹連砍伐幾天,他們都已筋疲力盡,所用的斧頭也鈍了。這時,魯班忽被壹片草葉割破了手指,他當即想:照這樣子做成個工具砍伐木材定是個好辦法。他選了壹片竹子,用斧子在其邊緣砍了壹行牙齒。這個新鋸很容易鋸斷樹皮,當他來回橫鋸此樹時,軟的竹齒很快就磨光了。然而這卻證明了鋸可斷木的原理。於是魯班放下手中活去鐵匠那裏,讓他準備壹塊象斧頭壹樣硬和鋒利的鐵板,然後弄成齒形。魯班有了這個人工制做的第壹個鋸片,將其用在壹個木屋架上,便可準確而不費力地切割木材。
栓
魯班的另壹發明標誌是栓。在古代,人們所使用的栓被制成魚的形狀掛在門上。Needham指出,魯班用形狀象搗棒鑰匙取代了這些栓,這決定於準確的配合部分的功能。魯班的技藝就能制造這樣壹個裝置,而且據說,他還發明了鎖的制栓至今仍被用在許多鎖中。魯班的另壹些發明的標誌是鉆頭、楔、轆轤、鏟和碾米用的石磨。石磨的發明,當時是魯班看到壹位老婦人在使用搗捶和臼時費了很大力氣。他反復考慮後,做了兩塊厚石頭片切成圓柱,然後在其表面做上孔洞空心,壹個放在另壹個上面,將麥子和米置於其間,當上面的圓柱轉動時,粉末(或面粉)便出來了。
傘
這項發明最終壹句話歸於魯班的妻子。在古時候,雨天和炙熱的夏天困擾著人們,人們不得不躲避到小亭子的下面而不能外出。有這樣壹個傳說,魯班圍繞著他的四鄰建造了許多小亭子供大家使用,但仍然不能讓人們在狂風暴雨的季節自由地外出活動。魯班的妻子這時照著他丈夫所建亭子的樣式,制成了壹個重量輕的竹亭子且帶油紙--這當然就是雨傘。他的妻子對魯班說:“妳建造的房子不能搬起移動。我的傘,能帶它到處走動並可以在各種季節裏提供防護。”
魯 班 廟
......>>
問題六:魯班發明了什麽?簡單的介紹壹下? 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發明的。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魯班尺。又如墨鬥、鋸子、刨子、鉆子等,傳說均是魯班發明的。
問題七:魯班最著名的發明是什麽 魯班發明了鋸子,墨鬥,刨子等。
最著名的應該是鋸子。
相傳有壹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壹不小心,手被壹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他摘下葉片輕輕壹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他還看到在壹棵野草上有條大蝗蟲,兩個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齒,所以能很快地磨碎葉片。魯班就從這兩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鋸子讓人們方便加工大木料。提高了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