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為什麽古詩我們現在讀起來還是押韻

為什麽古詩我們現在讀起來還是押韻

這個問題問得好奇怪。幾千年下來的漢字,雖歲月流走,不斷變化字體,語音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變異,但是咱們中華文化並沒有滅絕或斷代吧?再怎麽變化,文字的演變,發音的標註都有書可查,更何況還有各種韻書來規範詩詞中韻腳平仄的使用,怎麽可能現在讀就不押韻了呢?

首先,為什麽會有《詩經》?周王朝統治者派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民間搜索這些詩歌,匯集成冊,用來教化諸王,諸王再用來教化百姓,為的是什麽?是為了考查民間風物?固然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用來溝通,諸王之間互相談判都可以引用《詩經》中的句子,世界越來越小,王與臣,中央與地方,都需要保障交流。所以《詩經》就是最早的官話。

秦朝統壹天下,為什麽要書同文?還是為了政令通達。文字從篆書走向隸書,無非是書寫更方便而已。字形產生了變化,方言語言由於戰爭導致人口的流動產生了變化,但是中央壹定有壹套官僚之間的溝通方式,可能是西安話?就好像咱們現在的普通話壹樣。

政令方面的需要,特別是唐朝開了科舉,讓寫詩成為升官發財的本事,詩歌大盛,加上音韻學的發展,韻書的出現,每個字都規定了韻部,這讀起來還有什麽難的呢?

漢字這種方塊字是非常頑固的音意形三結合。很難學,但是很頑強,也保證了中華文化從未發生過斷代。連歷史都壹直有史官記載,記載些文字音韻變化又有什麽難的。所以,只要妳肯研究,肯去翻以前的韻書,自然能找到那些變化了的讀音,何況雖然有很多發生了變化,但是更多的字在官話的保護下沒有發生變化啊。既然大部分沒變,讀音肯定到如今還押韻啊。就算不押韻了,也能從古籍中找到原來的讀音,比如“斜”讀“xia”。

記住詩是韻文,如果壹首詩讀起來不押韻,那麽肯定是押韻的字的讀音變化了而已,就去查《平水韻》,甚至更早的韻書,肯定能找到正確的讀音。

就好像咱們並沒有學過繁體字,但是妳去看壹看,差不多都認得吧。血脈裏的文化,不可能那麽容易割斷的。

唯壹有可能產生這種讀不懂的局面,就是民國時期有人提出把漢字完全拉丁化。如果從小教育就拉丁語化,就好像現在那些在國外生活的小孩,完全不懂中文,就更不要講中國歷史上的字的讀音了。並不是字和音變化的問題,而是他們完全沒有漢字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