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n
ㄉㄢˋ
〔菡~〕見“
菡”。
鄭碼:ERNB,U:840F,GBK:DDCC
筆畫數:11,部首:艹,筆順編號:12235312511
dàn
菡萏 (形聲。從艸,函聲。菡萏。本義:荷花) 同本義
迨至菡萏成花。――明·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菡萏
矧
shěn
(1) ㄕㄣˇ
(2) 況且。
(3) 亦。
(4) 鄭碼:MAYI,U:77E7,GBK:EFF2
(5) 筆畫數:9,部首:矢,筆順編號:311345152
簋(音鬼),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開始出現,延續到戰國時期。《周禮·地官·舍人》:“凡祭祀,***簠”。古籍中多寫作簋,而銅器自銘則常為。青銅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樣,變化復雜,有圓體、方體,也有上圓下方者。早期的青銅簋跟陶簋壹樣無耳,後來才出現雙耳、三耳或四耳簋。據《禮記·玉藻》記載和考古發現而知,簋常以偶數出現,如四簋與五鼎相配,六簋與七鼎相配。
gui
簋
guǐ
〈名〉
葅
zū
名
(形聲。從艸,沮(jū)聲。本義;腌菜)
同本義〖pickle〗
菹,酢菜也。——《說文》。字亦作葅。
水草之菹。——《禮記·祭統》
七菹。——《周禮·醢人》
饋食之豆,其實葵菹——《周禮》
又如:菹醢(鹽腌的野菜、肉醬);菹醬(葅醬。醬菜)
枯幹的草〖witheredgrass〗
請君伐菹薪,煮沸水為鹽。——《管子·輕重甲》
又如:菹笠(用茅草編織的笠);菹薪(枯槁的草木;柴草)
草席〖strawmat〗。如:菹稭(葅稭。用農作物莖桿編成的鋪墊物,草席)
肉醬〖mincedmeat〗
麋鹿為菹。——《禮記·內則》
又如:菹膾(魚肉醬);
水草叢生的沼澤地〖marsh〗
紐菹之獸。——《穆天子傳》。註:“吳人呼田獵茸草地曰菹。”
又如:菹澤(水草繁茂的沼澤地);菹藪(水草繁茂的湖澤)
菹
zū
動
古代壹種酷刑,把人剁成肉醬〖mince〗
菹其骨肉於市。——《漢書·刑法誌》
菹醢
zūhǎi
〖amincingexcruciation〗古時的壹種酷刑,把人剁成肉醬
伍子逢殃兮比幹菹醢,與前世而皆然兮。——《楚辭·涉江》
菹
zū
酸菜,腌菜。
多水草的沼澤地帶:菹草。
剁成肉醬,切碎:菹醢(古代把人剁成肉醬的壹種酷刑)。
肉:麋鹿為菹。
枯草:菹薪。
筆畫數:11;
部首:艹;
妳百度壹下百度百科就知道了,我只貼了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