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論語四書》講的是什麽?

《論語四書》講的是什麽?

論語。微篇

本書第11章。其中名句有:“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往事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本文包括以下內容: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弟子與老農談孔子、孔子塑造獨立人格的思想等。

原文

18 1魏子(1)去了那裏,(2)是他的奴隸,但在甘(3)的規勸下死了。子曰:“殷有三仁。”

給…作註解

(1):殷同父異母的弟弟,見束手無策,勸他不要聽,離開了。

(2):Ji,jī。尹是的叔叔。他去說服紂王,但當國王不聽,他戴上他的頭發,假裝瘋了,並被淪為奴隸。

(3)比幹:殷的叔父屢諫,觸怒,被殺。

翻譯

魏子離開了紂王,姬子成了他的奴隸,比幹被殺。子曰:“此乃殷三仁人也!”

原文

18.2柳下惠是法官(1),三居是法官(2)。那人說:“我可以走了嗎?”他說:“做事直來直去有什麽意思?在為別人做事的時候為什麽要去父母的國家?”

給…作註解

(1)法官:典獄長負責監獄。

(2)胡:沒有必要回憶。

翻譯

柳下惠成了典獄長,被解雇了三次。有人說:“妳不能離開魯嗎?”柳下惠說:“如果妳以正確的方式為君主服務,妳在哪裏不會被解雇很多次?”?如果妳不以正確的方式為君主服務,為什麽妳必須離開妳的國家?"

原文

18.3對孔子說:“如果是嵇家,那我不行;留在紀和孟之間。”嶽:“我年紀大了,用不上了。”孔子之行。

翻譯

在談到對待孔子的禮儀時,說:“我不能像魯君那樣對待嵇的家人。吾待之,在嵇與孟之間也。”他說,“我太老了,用不了了。”孔子離開了齊國。

原文

18.4齊人回(1)女樂,紀(2)收,三日不往朝。孔子之行。

給…作註解

(1)返回:同餵,禮物。

(2)嵇:嵇孫思,魯國宰相。

翻譯

齊人把壹些歌手獻給魯,嵇接受了,於是他三天沒有去朝政。孔子於是走了。

原文

18.5楚狂接於(1),邊唱邊對孔子說:『馮馮!何德的沒落是怎麽回事?過去的不要諫,來的還可以追。就是這樣!當今政治家危矣!”孔子想和他談談。如果跟風,壹定不要和它說話。

給…作註解

(1)楚狂於:相傳楚中狂人收孔子車;壹說褚被稱為婕妤的瘋子;有壹種說法是,楚王瘋子的姓後面是禹。本書采用第二種說法。

翻譯

楚國的瘋子於婕唱著歌走過孔子的車。他唱道:“鳳凰,鳳凰,妳的好運為何如此微弱?”過去的不可逆,未來還有時間修正。算了,算了。當今統治者危在旦夕!“孔子下車想和他說話,很快就躲開了。孔子無法與他交談。

原文

18.6龍菊與桀溺(1)配對栽培(2)。孔子通過了它,這使魯茲很感興趣③。常舉曰:“持於者何人?”魯茲說,“為了孔丘。”嶽:“難道是和魯?”說:“是的。”他說:“我知道天津。”問余傑淹死了。傑溺曰:“子何人?”嶽:“是次要原因。”“妳是孔丘的信徒嗎?”是:“當然。”嶽:“說話之人,遍天下,又有誰能交易(5)?它不是人民的學者,而是世界的學者嗎?”(7)不要停止。邢育告訴。大師冉彥(8)說:“鳥類和獸類不能在同壹個群體裏。如果我不是斯裏蘭卡的弟子,誰能和我在壹起?”世上有路,山崗不易。"

給…作註解

(1)常居和結水:兩位隱士,真實姓名和身世不詳。

(2)耦合種田:兩個人壹起勞動種田。

(3)興趣:天津,輪渡。詢問渡船的情況。

(4)執行:即強制執行。

(5)壹:和。

(6)君主:同“回避”。

(7)達芙妮:y not u,用土蓋住種子。

(8)失望:失望、沮喪。

翻譯

常舉和傑壹起淹死在耕田裏。孔子路過,讓魯茲去問渡口在哪裏。常舉問魯茲:“牽韁繩的是誰?”魯茲說:“是孔丘。”龍駒說;“是魯的嗎?”魯茲說:“是的。”常舉道:“那他已經知道渡口的位置了。”魯茲又要問頡利淹死了沒有。傑溺曰:“汝何人?”魯茲說:“我是鐘友。”頡利淹死了,說:“妳是魯的弟子嗎?”魯茲說:“是的。”桀溺曰:“洪水之類的壞事,無處不在。妳要和誰換?而且與其跟著躲避別人的人,不如跟著躲避社會的我們?”說完,還在地裏繼續幹農活。魯茲回來後向孔子報告了這壹情況。孔子很失望,說:“人不能和鳥獸相處。不與天下人打交道,與誰打交道?”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跟妳們壹起改革了。"

評論和分析

這壹章反映了孔子對社會改革的主觀願望和積極入世的思想。儒家不提倡消極隱逸,與道家不同。儒家認為,即使不能治國平天下,也要獨善其身,做壹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孔子就是這樣的實幹家。所以他覺得自己很有社會責任感。正是因為社會動蕩,天下無道,他和他的弟子們才孜孜不倦地呼籲社會改革。這是壹種可貴的緊迫感和歷史責任感。

原文

18.7魯茲,當妳遇到妳的丈夫時,妳會給他壹根棍子(1)。魯茲問:“妳看到主人了嗎?”公公道:“四體不勤,五谷不分。(2)誰是主人?”種植它的員工沒有成功。支路拱門和看臺。不睡了,殺雞為粟(3),吃雞為粟(4)。看到他的二兒子。明天,魯茲會告訴妳。子曰:“隱士也。”讓魯茲反對它。來,就可以了。魯茲說:“當官是沒有意義的。年輕人和老年人的節日不能廢除;君臣之義如何廢除?想清理他的身體,又混亂了。君子的官位也貫徹了他的義。道不善,則知之。”

給…作註解

(1)匕:隱帝鰲,古代用於耕田的竹制器具。

(2)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壹說這是老公自己的。分就是糞;不是,是語氣詞,意思是:我忙著播種谷物,沒有閑暇。我怎麽知道妳的主人是誰?另壹種是嶽父責怪女婿。都說孩子不勤快,五谷不分。大多數人持第二種觀點。我們認為,魯茲和她的丈夫剛剛說了壹句話,他的丈夫不知道魯茲是否真的勤奮和冷漠,所以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因此,我們同意第壹種說法。

(3)小米:聲sh ǔ,粘小米。

(4)吃:音斯,給人吃的東西。

翻譯

魯茲和孔子壹起旅行,卻落後了。他遇到壹個老人,他拿著壹根拐杖和壹個除草工具。魯茲問:“妳看見我的老師了嗎?”老張說:“我壹直在努力,播種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我怎麽會在乎妳的老師是誰?”說完,便扶著拐杖去除草。龔恭恭敬敬地站著,背著雙手。老張住在魯茲家,殺了雞,給他做了米飯,並讓他的兩個兒子出來見魯茲。第二天,魯茲找到孔子,向他報告了這件事。子曰:“此為隱士。”告訴魯茲回去再看看他。當魯茲到達那裏時,老張已經走了。魯茲說:“不當官是不對的。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的關系是不可能拋棄的;君臣關系怎麽能拋棄?想清白,卻破壞了根本的君臣倫理關系。君子做官只是為了執行君臣之義。至於道之不可行,我早就知道了。”

評論和分析

在過去的壹個時期,人們認為老張在這壹章中所說的:“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是勞動人民對孔丘的批評等等。這恐怕是壹個認識和思維方法的問題。這個我們不想評論,因為那時候不是科研,而是政治需要。這壹章的要點其實不在於此,而在於下面的子路所做的總結。也就是說,隱居山林是不對的,老丈父子關系還在維持,只是君臣關系被拋棄了。這是儒家從來不提倡的。

原文

18.8易(1)人:伯夷、、榆中(2)、、、、少蓮。子曰:“不降誌,不辱身。伯夷呢,舒淇?”柳下惠、邵連曰:“失其誌,辱也,只為言傳身教。”據說,余鐘和伊伊,“把(3)字隱逸,清於體,廢於權。”“我不壹樣,什麽都不會。”

給…作註解

(1)易:同易,失棄。

(2)余中、伊伊、張著、邵濂:這四個人的生活經歷無從考證。從文意上看,他們被認為是沒落貴族。

(3)釋放:地點,不再談世界。

翻譯

留下來的有:伯夷、舒淇、余中、依依、張著、柳下惠、邵連。子曰:“是伯夷叔不降其誌,辱其身。”要說柳下惠和邵璉是“被迫降低意誌,羞辱身份,但其言合乎倫理,其行合乎人心”說余忠和伊伊“隱居生活,說話隨便,能清正廉明,離開官職是權宜之計。”“我和這些人不壹樣。我可以做這個或那個。”

原文

18.9智大師(1)適齊,亞米(2)燥適楚,三頓眩適蔡,四頓缺秦。叔(3)入河,叔伯(4)入漢,而(5)揚與清。

給…作註解

(1)智大師:大同“泰”。太師是魯國樂官的頭,智是壹個人的名字。

(2)亞飯、三飯、四飯:都是音樂官方名稱。幹巴巴的,眼花繚亂的,乏善可陳的都是名字。

(3)方叔:方叔是鼓手的名字。

(4)奈:Tá o,小鼓。

(5)少師:音樂正式名稱,助理音樂人。

(6)項:打擊的音樂家,名叫項。

翻譯

壹個姓支的去了齊國,亞洲飯去了楚國,三個飯菜去了蔡,四個飯菜去了秦國,打鼓的方術去了漢水,的楊和擊清的項去了海邊。

原文

18 10周公叫魯公(1)說:“君子不舍(2)其親,使臣不怨(3)。如果老了沒有大的理由,那就不要嫌棄。壹個人沒什麽好準備的。”

給…作註解

(1)魯國公:指被封在魯國的周公之子伯禽。

(2)施:同“松弛”,忽視,疏離。

(3)搭配:使用。

翻譯

周公對魯公說:“君子不疏遠自己的親人,也不使大臣們抱怨不需要他們。故友大臣無大錯,不棄之,不怨他人盡善盡美。”

原文

壹周有八個學者(18.1):博達、、、中胡、夜叔、夏叔、季穗、季

給…作註解

(1)巴適:本章提到的巴適已經不可考了。

翻譯

周代有八士:伯達、蔔式、薄塗、中胡、夜叔、夏叔、季隋、季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