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拾遺》的作者是唐代的陳藏器。
陳藏器,生卒年不詳,唐代傑出的醫藥學家,字藏器,京兆(今陜西西安)人。他博學多才,潛心研究醫學,遍覽歷代醫學典籍,總結前人學術理論,對藥物學和醫學頗多建樹。其著作《本草拾遺》對後世中藥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草拾遺》是壹部重要的本草學著作,全書***十卷,收載藥物七百三十九種,詳細介紹了各種藥物的產地、性味、功效、主治等,對藥物學的發展具有重要貢獻。書中還附有藥圖和藥方,使得讀者更加直觀地了解藥物的特點和用途。
陳藏器的《本草拾遺》不僅在當時受到廣泛的贊譽和應用,而且對後世本草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為後來的醫學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和參考,對中藥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本草拾遺》的版本:
《本草拾遺》版本很多,不同的版本有各自的特點和優缺點,購買時取決於讀者的需求和喜好。目前比較常見的版本有《本草拾遺》(人民衛生出版社)、《本草拾遺》(中醫古籍出版社)等。
這些版本的內容基本相同,但在編排和排版上略有不同,同時也有壹些版本加入了註釋和校勘等方面的內容。對於想要了解《本草拾遺》內容的讀者來說,任何壹個版本都可以滿足需求。
如果想要更深入地研究《本草拾遺》的學術背景和理論體系,可以考慮選擇壹些加入了註釋和校勘的版本。人民衛生出版社的版本在學術界比較權威,可供參考。此外,中醫古籍出版社的版本則更適合中醫從業者閱讀。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本草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