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故事新編》魯迅的主要講了什麽

《故事新編》魯迅的主要講了什麽

《故事新編》魯迅的主要講了魯迅先生1922年至1935年間創作的小說8篇及序言1篇,分別是:序言、補天、奔月、理水、采薇、鑄劍、出關、非攻、起死。

前期的三篇《補天》《奔月》《鑄劍》主要是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的創造精神和復仇精神,贊揚了那些淳樸、正直、堅強的英雄人物,同時也無情的嘲笑了現實生活中的市儈氣息和庸俗作風。

後期的《非攻》《理水》是歌頌性的,歌頌墨子和大禹這些中國脊梁式的人物。而《采薇》《出關》《起死》等三篇側重於批判當時社會的消極避世、無為哲學、虛無主義等思想。

擴展資料:

《故事新編》是魯迅的最後的創新之作,裏面8篇有5篇寫於魯迅生命的最後時期。面臨死亡的威脅,處於內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編》整體的風格卻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從容、充裕、幽默和灑脫。

盡管骨子裏依舊藏著魯迅固有的悲涼,卻出之以詼諧的“遊戲筆墨”,這表明魯迅的思想與藝術都達到了壹個新的環境,具有某種超前性。在它的很多篇中,都可以發現或隱或現、或濃或淡的存在著“莊嚴”與“荒誕”兩種色彩和語調,互相補充、滲透和消解。

文本的最後描寫了莊子不得不落荒而逃的結局,從而揭示了這種哲學的現實悖論。在現實中,生與死劃然兩界。在幽明兩界涇渭分明的區別背後,承載的是壹種對生命和死亡的價值、意義的選擇與思考:不知生,焉知死。

舍生取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個體選擇生與死的正義性的理性判斷與道德評價。事實上,在30年代的中國,每壹個知識分子都得面對這樣嚴峻的拷問,直面或回避,承擔或放棄,舍或取,等等,也就成為30年代知識分子精神天平上孰輕孰重的醒目的刻度。

百度百科——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