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和匈奴的區別是:分布地區不同、組成不同、發源不同。
胡人原指中國以北的蒙古高原地區的遊牧族群。秦漢時期塞北胡人統壹後被漢人稱為匈奴,匈奴則自稱為胡。後來胡人壹詞則被用來作為中國北方和西方的外族或外國人的泛稱。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他們披發左衽。中國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強大遊牧民族。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匈奴在西漢前期強大起來,屢次進犯邊境,對西漢政權造成了強大的威脅,並控制西域,後為漢武帝所敗,退居漠北分裂為五部。
匈奴人種構成和今天的突厥民族類似,既有黃種人,也有白種人,還有黃白過渡性人種。將不同人種的匈奴聯系在壹起的是統壹的語言。
相關內容
漢代稱"胡"有東胡與西胡,主要是按照地域和外貌特征區分。匈奴的擴張是壹個不斷與其他民族融合的過程,他們與高加索人種融合後,外形與蒙古人種已經有了不同。
漢武帝平定匈奴後,北部族西遷,外形也越來越西方。漢朝人將有西域外貌特征的人都稱為"西胡"。而南匈奴後裔與東胡鮮卑族人的後裔們逐漸漢化。因此,西域胡人在後來成為了胡人的主要來源。
從西漢中期到東漢中後期的兩百多年裏,曾經的胡人已經逐漸成為我們民族的壹部分。而讓漢人新奇的,已經變成了那些擁有高鼻梁、大胡子的西域胡人。兩漢時期長達四百余年,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他們在漢地的活動也分為不同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