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香連散簡介

香連散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幼幼新書》卷二十三引《譚氏殊聖》 2.1 方名 2.2 組成 2.3 主治 2.4 香連散的用法用量 2.5 制備方法 3 《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張渙方 3.1 方名 3.2 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香連散的用法用量 3.6 制備方法 4 《聖惠》卷五十六 4.1 方名 4.2 組成 4.3 主治 4.4 香連散的用法用量 4.5 制備方法 5 《聖惠》卷八十四 5.1 方名 5.2 組成 5.3 主治 5.4 香連散的用法用量 5.5 制備方法 6 《聖濟總錄》卷三十三 6.1 方名 6.2 組成 6.3 主治 6.4 香連散的用法用量 6.5 制備方法 7 《聖濟總錄》卷七十六 7.1 方名 7.2 組成 7.3 主治 7.4 香連散的用法用量 7.5 制備方法 8 《衛生總微》卷十二 8.1 方名 8.2 組成 8.3 主治 8.4 香連散的用法用量 8.5 制備方法 9 《明醫指掌》卷九 9.1 方名 9.2 組成 9.3 主治 9.4 香連散的用法用量 9.5 制備方法 10 《普濟方》卷三八三 10.1 方名 10.2 組成 10.3 主治 10.4 香連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備方法 10.6 附註 附: 1 古籍中的香連散 * 香連散藥品說明書 1 拼音

xiāng lián sǎn

2 《幼幼新書》卷二十三引《譚氏殊聖》 2.1 方名

香連散

2.2 組成

胡黃連1錢,熊膽1錢,丁香半錢,麝半錢,蘆薈半錢,五靈脂1分,赤箭芝1分,白龍骨1分。

2.3 主治

急疳頻瀉綠和青,好睡多饒局綠驚,才覺翻身還又瀉,唇幹焦渴欲煙生。

2.4 香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陳米飲送下。日夜56服。

2.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3 《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張渙方 3.1 方名

香連散

3.2 組成

木香1兩,川黃連(去須)1兩,人參半兩,厚樸(去粗皮,塗生姜汁炙令香熟)半兩。

3.3 功效

分清濁,定霍亂吐利。

3.4 主治

小兒吐瀉霍亂。

3.5 香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粟米飲調下。

3.6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4 《聖惠》卷五十六 4.1 方名

香連散

4.2 組成

木香半兩,黃連3分(去須,微炒),縮砂3分(去皮),當歸3分(銼,微炒),龍骨1兩,訶黎勒3分(煨,用皮),莨菪子1兩(水掏去浮者,水煮令芽出,曬幹,炒令黃黑色),厚樸2兩(去粗皮,塗生姜汁,炙令香熟)。

4.3 主治

水瀉,時有腹痛。

4.4 香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粥飲調下,不拘時候。

4.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散。

5 《聖惠》卷八十四 5.1 方名

香連散

5.2 組成

木香1分,黃連半兩(去須),當歸1分(銼,微炒),幹姜1分(炮裂,銼),阿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燥)。

5.3 主治

小兒冷熱不調,腹痛下痢。

5.4 香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以粥飲調下。

5.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散。

6 《聖濟總錄》卷三十三 6.1 方名

香連散

6.2 組成

木香半兩,黃連(去須)1兩,青橘皮(去白,焙)半兩,梔子仁1分。

6.3 主治

傷寒後,下痢膿血,疼痛。

6.4 香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米飲調下,不拘時候。

6.5 制備方法

上為散。

7 《聖濟總錄》卷七十六 7.1 方名

香連散

7.2 組成

黃連(去須,炒)1兩,木香1兩,丁香半兩,幹姜(炮)半兩,訶黎勒皮(炒)半兩。

7.3 主治

赤白痢。

7.4 香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陳米飲調下,日2次。

7.5 制備方法

上為散。

8 《衛生總微》卷十二 8.1 方名

香連散

8.2 組成

木香1分,黃連(去須)半兩(炒),訶子(煨,去核取皮)1分,肉豆蔻3個(面裹煨,去面),甘草1分(炙)。

8.3 主治

脾疳泄瀉,腹大腳細,漸成瘦弱,及諸脾胃不和,氣不調順。

8.4 香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字或半錢,乳食前米飲湯調下。

8.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9 《明醫指掌》卷九 9.1 方名

香連散

9.2 組成

黃連(炒)1錢半,木香1錢2分,白術(炒)2錢,白芍藥(炒)2錢,滑石1錢(研細),甘草(炙)5分。

9.3 主治

產後痢疾,裏急後重,腹中痛不可忍。

9.4 香連散的用法用量

水2盞,煎8分服。

9.5 制備方法

上銼1劑。

10 《普濟方》卷三八三 10.1 方名

香連散

10.2 組成

龍膽草1錢,胡黃連1錢,五靈脂1錢(炒),丁香半錢,赤剪子1錢,麝香半錢,蘆薈、龍骨半錢。

10.3 主治

小兒五疳瀉痢。

10.4 香連散的用法用量

飲湯吞下。

10.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爛飯為丸,如粟米大。

10.6 附註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香連丸”。方中蘆薈用量原缺。

古籍中的香連散 《竹林女科證治》:[卷三保產下]瀉痢

歸芍藥散。若月內瀉痢,宜鴨子煎。若裏急後重,宜香連散加消導藥。若痢久不止,宜四君子湯加收斂藥。的奇...

《明醫指掌》:[卷九婦人科]產後六

產後下痢產後下痢腹痛,裏急後重,至圊不能便者,香連散加人參、當歸、神曲、麥芽、濃樸。病久不已,四君...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卷十吐瀉方治]治瀉方

為末。煉蜜和膏。每用壹皂子大。米飲化下。無時。香連散治伏暑泄瀉。清濁不分。木香川黃連(去須各壹兩)...

《聖濟總錄》:[卷第三十三]傷寒後下痢膿血

去滓溫服,三服得愈勿服。治傷寒後下痢膿血疼痛。香連散方木香(半兩)黃連(去須壹兩)青橘皮(去白焙半...

《普濟方》:[卷三十八大腸腑門]臟毒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