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七夕是在什麽時候被大家普遍認為是情人節的?

七夕是在什麽時候被大家普遍認為是情人節的?

說到七夕節,或許很多人的第壹印象都是情人節!但實際上,在古代,七夕的傳統習俗與情侶約會之類的活動根!本!無!關!更不是什麽“情人節”!

關於七夕節的起源,最早要追溯到先秦時期。《詩經·小雅·大東》中詩句記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睆彼牽牛,不以服葙。”這是在中國的現有文獻中,第壹次出現“織女”和“牽牛”,是牛郎織女傳說的雛形。

“織女”和“牽牛”是兩個不同的天文星體,中國古人很早就開始探索宇宙的奧秘,其中,星象文化是中國古老的壹門學問,牛郎織女的故事由形象而來,能體現出在農耕社會,人們對大自然的崇拜。

關於牽牛星和織女星,中國古籍中記載較多,《漢書·地理誌》記載:粵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

也就是說在古代,把牽牛星和織女星連成壹氣,作為天文上對星星的分野。

又因為中國傳統的“男耕女織”傳統睜文化,織女星和“織”聯系起來,成為廣大女子心中的神,很多女子因為想擁有壹雙織布的巧手,而祭拜織女星,織女星由此變成了“天線娘娘”“七星娘娘”,最後才演變為了“七仙女”。

因此,七夕的本質是乞巧,即女子秀針線活的節日。在古代,女子乞巧的方式有許多種,要麽自己穿針引線,要麽抓壹只蜘蛛放盒子裏,如果第二天結網,那就是討著巧了。織女的意思就是乞巧女神,古代所有的會女紅的女生在七夕搞針線就是為了祈求乞巧女神賜予她無雙的智慧。

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從本質上講,中國的七夕節跟西方的情人節有很大的區別。在西方國家,情人節代表的是愛情、是浪漫,是戀人或者夫妻互相傳達愛意的壹個節日。而在中國,七夕節代表的是巧慧、是女德,是獨屬於女性的壹個節日。

那麽七夕是如何成為情人節的呢?

七夕作為中國情人節被挖掘的歷史,實際上和壹家企業有很大的關系,這就是江蘇紅豆,壹家服裝企業。上世紀90年代,紅豆在江蘇本土還有比較高的知名度,但是進入千禧年之後,紅豆謀求上市,而當時在年輕人心中,紅豆的品牌形象越來越邊緣。因而紅豆急需壹個新形象擴展市場。彼時西方情人節在中國愈演愈烈,儼然成為不少廠家關註的重點,因而紅豆理所當然的想到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豆代表的相思寓意,所以另辟蹊徑的想要尋找壹個傳統情人節代替西方情人節。

這個節日就是七夕!理由簡單,如果選擇上元節,就必須和2.14情人節狹路相逢。而七夕恰逢服裝換季,節日內涵和服裝有很大的聯系。

當時的七夕,還叫紅豆相思節。

紅豆集團的營銷策略無疑是成功的,在他之後有無數的商家擠入“七夕”情人節這銷售隊伍中,從中贏取獲利。

雖說是由於商業炒作開始推廣的七夕節,但不可否認,七夕節的盛行確實也讓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融入到年輕人的生活中,也算是壹種對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傳承。

不過我個人對七夕無感,七夕節發展了那麽多年,隨著商家的營銷手段已經開始變味,變成了中國的情人節。為刺激消費,商家們的營銷手段層出不窮,每年變著花樣的引導年輕人進行消費。逐漸的,七夕節的文化內涵被世人所忽略遺忘,這個極富東方情調的傳統節日,變得商業味十足。

七夕節主要傳統習俗

1、祭月之儀

古時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習俗,在傳統文化裏,月亮始終是女子的祥瑞。她們常常對月祈願或傾訴心事。古來自有女子拜月的傳統,尤其是七夕、中秋。貂蟬祭月的傳說大約是最動人的畫面了。

2、穿針乞巧

這是七夕節最常見的習俗之壹,也是女孩子們展示自己手藝的機會。

穿針乞巧就是在七夕晚上,女孩子們用針線在月光下穿針引線,或者用針線做壹些刺繡、編織等工藝品,以示自己的靈巧和巧妙。據說,如果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穿好針線,或者做出漂亮的工藝品,就能得到織女的賜福,成為心目中的巧女。

3、喜蛛應巧

這是壹個比較特別的習俗,也是源於牛郎織女的故事。

喜蛛應巧就是在七夕晚上,女孩子們會在屋裏放壹些小蜘蛛,然後用針線做壹些小網狀的物品,放在蜘蛛旁邊。如果蜘蛛能在網狀物品上結網,就說明女孩子很有才華和智慧。這旅歲個習俗的由來是因為牛郎織女相會時,有壹只小蜘蛛為他們結了壹張此寬彩虹橋。

4、投針驗巧

這是壹個測試女孩子是否靈巧的方法。

投針驗巧就是在七夕晚上,女孩子們會在壹盆清水裏放壹根小草棒或者壹根銀針,然後看它們是否能浮起來或者沈下去。如果能浮起來或者沈下去,就說明女孩子很靈巧;如果不能,就說明女孩子不夠靈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