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七律九九步韻詩

七律九九步韻詩

文、圖/海煦

七律.步韻九九

文/海煦

夜雨晨消天地寬,

鳥鳴花語各相歡。

林間繞道輝猶碎,

闊野登臺發盡冠。

霜浸茱萸丹果脆,

濕陰庭院柳絲寒。

喜逢九九樹堪綠,

竹弄風搖笑眼看。

步韻唐·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

唐·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原玉

老去悲秋強自寬,

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發還吹帽,

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

玉山高並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

醉把茱萸子細看。

且看古人的步韻詩:

步韻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

清 · 戴亨

翠竹黃花野外寬,

籬邊溪畔各追歡。

蒼髯得句狂呼酒,

玉樹臨風醉不冠。

霜葉滿林秋燦爛,

丹峰橫漢氣高寒。

天空縹緲樓千尺,

乘興登臨壹笑看。

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重陽節歷史演變:(摘自百度)

(壹)

重陽節起初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二)

重陽節

別名

老年節、重九節、登高節、祭祖節、雙九節、曬秋節、敬老節、九九重陽等

(三)

“重陽”之名稱由來,得名於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為九”。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九”為老陽,是陽極數,兩個陽極數重在壹起,九九歸壹,壹元肇始,萬象更新。因此古人認為重陽是壹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飲宴祈壽之俗。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壹起,故謂之“重陽”。

(四)

重陽節與除夕、春節、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祭祖是主要節日做節的壹大主題。中國古代屬於農耕社會,農業文明,是極其重視祖先經驗的壹種文明形態。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有著逢年過節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

(五)

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登高“辭青”也是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登高的地點,沒有統壹的規定,登高所到之處大抵分為登高山、登高樓、抑或是登高臺。

按照天地日月運行規律,重陽這天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沈”的氣候,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間爭相趨之的重要民俗事項。

(六)

敬老節

近代,九月初九被賦予了敬老節的新含義。因“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九,是久長久遠的諧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陽,含有長長久久、長壽尊貴的隱喻在裏面。在民俗觀念中,又因“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且“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賦予有天長地久、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七)

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壹種時尚。“曬秋”是壹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壹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八)

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壹,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重陽祭祖的傳統習俗在嶺南壹帶至今仍盛行,人們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無論是祭祖活動還是登高遠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在傳統習俗中,清明為“春祭”,重陽為“秋祭”。重陽登高祭祖的傳統風俗延綿至今。

(九)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賞菊習俗源於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淩霜不屈的象征。

古人常將重陽與上巳(或清明)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如果說上巳是人們度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節日,那麽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間有清明節“踏青”,重陽節“辭青”的風俗。

(十)

飲菊花酒

飲菊酒: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樸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藥酒,味道微微有壹點苦,飲後可使人明目醒腦,而且具有祛災祈福的吉祥寓意。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采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采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十壹)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舊時漢族民間節日風俗,流行於黃河中下遊、淮河、長江流域等地。

茱萸是壹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壹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濕、逐風邪。於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裏,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具有明目、醒腦、祛火、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