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為深圳做廣告。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舉的例子有目***睹,他說,專車服務在上海、北京都已經叫停,但是在深圳,目前並未定義為非法。
這個例子很有代表性。記者曾淩晨1點左右到北京機場,此時地鐵沒有了,部分機場大巴沒了,等了快1個小時才等到出租車,看著“烏泱烏央”快有1公裏長的排隊乘客,記者的心都快碎了。北京出租車數量6.6萬輛多年沒有變化,但是互聯網專車不讓用,難道要讓成千上萬的乘客在冬日的寒風中簌簌發抖嗎?
各地政策決策人士都在擔心經濟壓力,殊不知,這些互聯網專車服務之類的革命,就是經濟增長動力,類似的互聯網摧毀壹切實體行業的新模式,本質上都是新興產業,但是這可能按照政策層面看都是非法。
沒錯,翻開各個省市自治區的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今年與往年壹個最重大的變化,都在強調新興產業,比如雲計算啊、新能源啊、新材料啊,這些產業各地都發展的話,是否和過去的所謂的高新技術產業,比如煤化工、光伏等產業壹樣,面臨過剩而成為夕陽產業呢。
這的確有前車之鑒,比如多年前無錫發展物聯網和光伏產業,當時如日中天,再比如蘇州過去發展筆記本電腦產業笑傲全球,現在工業總產值增長甚微,過去的優勢今天反而成為了累贅。
狼真的來了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2014年經濟增速最快的重慶,其實這也只是老路,並非無懈可擊。
比如2014年重慶的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第壹,經濟增速第壹,主要靠的是筆記本電腦產業,而這個產業只不過來從蘇州轉移而來。
但是幾年之後,當重慶的農民工成本達到上海、蘇州,或者深圳的水平,同樣面臨產業被淘汰的可能。而重慶另外壹個支柱產業——汽車,其實已經即將步入拐點,典型例子是壹二線城市都已經開始限購限行。
因此,重慶本質上走的只是梯度開發,依靠低人力成本的優勢。
重慶之前的經濟黑馬,天津、內蒙古也類似。
內蒙古,曾在2000-2007年連續8年經濟增速第壹,其中最高的年份,增速達到20%以上。內蒙古鄂爾多斯人均GDP甚至超過了上海和香港,但是這種通過掠奪性開采礦產資源的發展模式,是難以持續的。這只不過是,依賴資源、能源等礦產低成本的模式。
不過,歷史仍在重演,比如有些地方在招商引資時仍在給出很多優惠條件,比如零地租或者財稅獎勵補貼等。事實上是,現在即使招來了企業,未必能招得到農民工。原因是,目前幾乎所有的壹般制造業領域,其實都是過剩的。
類似的還想靠土地財政,靠房地產投資的模式已經到了盡頭。而就全國而言,過去30年依賴人力、土地等低成本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那種低成本模式,以及破壞環境的發展模式,其實不是什麽模式,因為環境的破壞最後靠居民健康買單,而土地和人力低成本模式,只不過是將農民該得的收入轉到了企業和政府手中而已。
事實上過去的深圳、上海、天津,分別因為國家在上個世紀80年代、90年代、新世紀因為開發而發展。東部、西部、中部也是因為國家逐步開放,實施梯度開發而受益,本質上並無大體制和制度創新。在2014年的兩會上,某省的官員曾經說,壹直以為中央要出類似四萬億的新的刺激政策,結果壹直沒出,後來才知道國家不會搞這樣的飲鴆止渴的政策了。
但是房地產過剩了,傳統工業過剩了,基礎設施也有望飽和,居民汽車等消費則受到限制,哪路在哪?本質仍是創新。
為什麽是深圳
有人說浙江杭州成就了阿裏,也成就了中國具有原創意義的企業產生,這與其寬松的環境有著莫大的關系。
這壹新產業的崛起,實際上也是對現有行業壟斷的打破,對現有制度的突破:在沒有實體註冊的情況下,允許個人可以在網上開店,進行交易,這與個人網上辦學、網上發布信息、發布視頻壹樣都是對現行體制的突破。
類似無人機市場,在目前中國低空未放開的情況下,本質上個人使用未經審批都是非法。但是無人機有多大的市場,這其實是繼手機、電腦等大眾消費品之後的新的產業,因為這個產業未來可以做到每臺數百元的水平,人人可以用於攝像和娛樂等使用。
中國的手機、電腦、汽車、房地產曾經代替過去的電視、縫紉機等,造就了壹代經濟的繁榮。而未來如果加入低空放開等改革,將帶來的是幾百萬億,乃至幾千萬億的市場。
事實上,中國居民養老難,看病難,孩子上學難的問題仍是緣於這些領域不夠開放。如果這些領域放開,將出現巨大的投資空間。同樣,城市的房子可以銷售,農村的房子如果允許購買、農民宅基地允許出租,也將產生很大的市場投資機會。
因此,深圳之所以進入經濟學者的視線,是源自這個城市對創新的保護:深圳舉辦全球創客大會,全世界具有創新的產品,只要能想出來,深圳具有完整的產業鏈,就可以把產品根據設計做出來。這是全球創客願意產品在深圳落地的原因。
那麽問題來了,深圳沒有985、211大學,也沒國家科研院所,更沒有各種礦產和各種資源,但是反而成功了,那麽擁有8所985高校,被國家定位為全國科技中心的北京,以及在科技投入比較領先的上海、西安、北京、成都,為什麽不能做全球創客中心呢?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這只有壹個答案,關鍵是地方對破壞性創新企業,是殺豬還是養豬的態度。
路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