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四溢花開滿村
如今提到“杏花村”,除了杜牧的那首七言絕句,山西酒都汾陽杏花村酒廠的杏花村酒也為世人所熟知。不僅杏花村汾酒釀造工藝在2007年已被列為第壹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杏花村”這個品牌的價值已經達到了近50億元。
杏花村的釀酒歷史始於北魏,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關於杏花村釀酒,還有這樣壹個傳說:有位仙翁老道,衣著襤褸,三次在杏花村的“醉仙居”酒店飲酒,巧吐芳香,清水成酒,變古井為神井。不管傳說是真是假,這裏的井水確是味如醴,甘馨清洌,取水釀酒,馥郁芬芳。到了盛唐,“杏花村裏酒如泉”、“處處街頭揭翠簾”,這裏成為酒文化的古都,壹直延續至今。
更為巧合的是,這裏的杏花恰在清明時節綻放。據記載,這裏的杏花平均開放日期為4月6日。眾所周知,杏花開放的時間與氣溫、降水有著直接的關系。雖然在公元11世紀左右,中國的氣候經歷了壹次快速變冷的過程,但數據顯示,晚唐的平均氣溫高於現在的平均氣溫。由此推斷,晚唐時杏花開放的時間應比現在提前幾日。而在南方,“二月杏花八月桂”,杏花開放時間與清明時節相距較遠。
有酒有花,這裏似乎和杜牧詩中的“杏花村”完全吻合。不僅如此,雖然現在的杏花村地處黃土高原,降水較少,但在唐宋時期,這裏氣候濕潤,森林茂密,降水豐沛。“清明時節”大有“雨紛紛”的可能性。因此,在很多人的心中,山西的杏花村就是“牧童遙指”的那個。
跡以名傳飲譽天下
“郡樓高出秀山門,古跡今時不可論。杜牧當年有名句,獨唱城外杏花村。”記載在清朝《杏花村誌》中的杏花村位於安徽池州(古稱貴池)秀山門外。
“詩因景而靈秀,景因詩而名重”。貴池的杏花村原本不過是幾間“淪為荒煙野草之中”的酒肆,毫無名氣可言。據傳唐朝會昌年間,杜牧被委任為池州剌史,春遊府城西杏花村,寫下了這首富有江南風情特色的藝術傑作。而正是杜牧的千古絕唱才讓池州名播青史,飲譽天下。之後,“十裏煙村壹色紅,村酒村花兩***幽”的池州杏花村經過不斷修建,村內茅屋酒簾,亭臺樓榭,十裏杏花燦若紅霞,成為歷代仕宦文人賞花沽酒之地。至清代整個杏花村已形成壹片方圓10余裏古色古香、風景如畫的名勝古跡區,有聞名遐邇的古“杏花村十二景”,即:平天春漲、鐵佛禪林、白浦荷風、黃公酒壚、三臺夕照、桑拓丹楓、棲雲松月、西湘煙雨、昭明書院、茶田麥浪、杜塢漁歌和梅州曉雪。
很多人都認為此杏花村即彼杏花村,其中很大的原因在於有大量史書的記載。據《廣輿記》載:“池州古跡曰‘杏花村’,在府城秀山門外。杜牧詩‘遙指杏花村’即此。”《江南通誌》載:“杏花村在(池州)府秀山門外裏許,因唐杜牧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得名。”不僅如此,在我國,為村立誌的可謂鳳毛麟角,而《杏花村誌》卻被收入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可見其文學和歷史價值。
踏訪池州杏花村之風光,只見竹籬不假,橋也仍在,河上帆船緩緩行駛,向北航行,即可進入長江。黃公古井,刻有“黃公廣潤玉泉”六字,坐落在郁郁蔥蔥的樹林裏,似煙非煙的紛紛細雨,紅杏枝頭挑出迎風招展的酒旗,花香混合著酒香,真是景不醉人酒醉人,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往事千年如煙如夢
楊柳依依,小橋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誘人。北宋蘇軾貶謫黃州路經此處,意外地見到了隱居於此的友人陳季常。此後,他曾三次來杏花村飲酒賦詩,尤其是他撰寫的《方山子傳》,將此處記入其中,膾炙人口,流傳千古。明清詩人也多有詩賦。清乾隆皇帝曾禦賜巨匾“杏花古剎”於村廟。這受到文豪和皇帝眷顧的地方便是處於洛陽至黃州的要道上的歧亭。
其實,讓這裏遠近聞名的另有其人。“彎弓片戰作男兒,夢裏曾強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指雲堆上祝明妃。”杜牧的《題木蘭廟》為他任黃州刺史時登木蘭山為木蘭廟所題。而從黃州到木蘭山,必經過歧亭的杏花村。趕路遇雨,又值清明,心生郁悶,欲借酒消愁,從而作詩壹首……這壹切是那麽的合情合理。
那麽,歧亭的杏花村有“酒”嗎?這裏流傳著這樣的話“三裏桃花店,四裏杏花村,村頭有美酒,店裏有美人。”這裏的酒被稱為“黃酒”,因其顏色發黃而得名。有記載曰:“純以糯米釀者,其曲內無血肉品,故酒味最醇。漉凈余滓,入瓷甕固封貯之,經年色黃,味尤美。”
“杏花村裏酒旗風,煙重重,水溶溶,野渡舟橫,楊柳陰濃……”更值得壹提的是,宋朝詩人謝無逸路過此地杏花村之時寫下的詩句與杜牧的《清明》是何等的相似!往事越千年,曾經的陳髓杏林隱逸,蘇子四訪五詠……如煙如夢。那些風幹了的翰墨,依舊幽香縷縷。牧童騎黃牛杜牧詩汾陽
除了山西汾陽、安徽池州、湖北歧亭外,較著名的杏花村還有南京的“金陵杏花村”、《水滸傳》中梁山腳下的杏花村,徐州豐縣曾有99家酒罏的杏花村等等,但大多沒有前三者有名氣。
三個杏花村,與詩中相似之處甚多,也都有其他詩詞、文獻佐證,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牧童所指?其難度堪比《西遊記》中的“真假猴王”。但我們仔細分析《清明》壹詩,不難發現其中的蛛絲馬跡。
詩的前兩句大多沒有異議,詩的後兩句才是通往杏花村的“鑰匙”。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由於詩字數的限制,很多時候詩人都會將所指之物進行適當的縮減。被雨水打濕的杜牧“借問”之前,可能就早已耳聞杏花村美酒之香醇,故問街邊牧童:“請問,杏花村酒家在哪裏?”牧童指了指遠方:“在那。”以此推斷,安徽池州因之前毫無名氣,所以為真正“杏花村”的可能性很小。
由於杜牧的這首詩極具畫面感,所以也成為了很多畫家去勾畫的題材。而在眾多畫作中,牧童大多騎著水牛,向壹旁的詩人杜牧指著遠方。眾所周知,水牛多在南方,而北方多為黃牛。如此壹來,山西汾陽貌似失去了競爭的資格。但事實真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