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建築風水學? 歷史上最先給風水下定義的是晉代的郭璞,他在《葬書》中說:"葬者,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清人範宜賓為《葬書》作註雲:"無水則風到而氣散,有水則氣止而風無,故風水二字為地學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為上等,以藏風之地為次等。"這就是說,風水是古代的壹門有關生氣的術數,只有在避風聚水的情況下,才能得到生氣。 什麽是生氣呢?《呂氏春秋-季春》雲:"生氣方盛,陽氣發泄。"生氣是萬物生長發育之氣,是能夠煥發生命力的元素。 在郭璞之前,風水還有其它名稱: 形法。《漢書·藝文誌》有形法類,其中載錄有《宮宅地形》二十卷。日本學者瀧川資言在此條下註雲:"說風水方位之形法包括相地相形,也包括相人相畜,這是它與後世風水的不同之處。" 堪輿。堪為天,輿為地。堪又與勘、坎有相通之義。漢代就有了以堪輿為職業的人。《史記-日者列傳》有褚先生記:"孝武帝時,聚會占家問之,某日可取婦乎?五行家曰可,堪輿家曰不可。"可見,堪輿家有擇時的職責。 《漢書-藝文誌》載有《堪輿金匾》也是說風水方位之書。此外又有稱風水為青囊、青烏、相宅、地理等。 對於風水壹詞,《辭海》的定義是:"風水,也叫堪輿。舊中國的壹種迷信。認為住宅基地或墳地周圍的風向水流等形勢能招致住著或葬者壹家的禍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近年來學者們對《辭海》的定義持不同見解,主要傾向是不同意將風水與迷信劃等號。尹弘基在《自然科學史研究》1989年第壹期撰文說:"風水是為找尋建築物吉祥地點的景觀評價系統,它是中國古代地理選址布局的藝術,不能按照西方概念將它簡單稱為迷信或科學。"潘谷西教授在《風水探源》壹書的序言中指出:"風水的核心內容是人們對居住環境進行選擇和處理的壹種學問,其範圍包含住宅、宮室、寺觀、陵墓、村落、城市諸方面。其中涉及陵墓的稱陰宅,涉及住宅方面的稱為陽宅"。最近臺灣學者又提?quot;風水是地球磁場與人類關系學"。看來,風水大有被擡高扶正的趨勢。 在論及風水界時,我們既要充分理解和吸收學術界的最新成果,又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我認為:風水學是壹種傳統文化現象,壹種廣泛流傳的民俗,壹種擇吉避兇的術數,壹種有關環境與人的學問,壹種有關陰宅與陽宅的理論與實踐系統的理論,是人們長期實踐經驗的積澱。從現代科學理論來看,風水學是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學、環境景觀學、生態建築學、宇宙星體學、地球磁場方位學、氣象學和人體信息學合壹的綜合性科學。 湛輿學簡介 風水學 古人雲:“壹命二運三風水”,風水歷來被視為左右命運的樞鈕,風水絕學秘密相傳,真正風水秘術從不公開,風水學也是易象企劃的壹個重要內容,而近年來社會上壹些江湖術士只是壹知半解,便充當行家,遺害國人。有人大力宣揚“東四命、西四命”、“五鬼六煞”等機械的,簡單的風水學說,不僅誤人子弟,而且亦遺害後人。 風水學是什麽呢?實際上就是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學、宇宙星體學、氣象學、環境景觀學、建築學、生態學以及人體生命信息學等多種學科綜合壹體的壹門自然科學。其宗旨是審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環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贏得最佳的天時地利與人和,達到天人合壹的至善境界。 風水的本質是“氣”,而“氣”是生命之源,亦是生命之根本,風水中的“氣”是周圍環境中的各個物體在時間和空間上所占的“序”所決定的,而“序”的改變恰恰是辯證唯物主義中事物由量變到質變的壹種方式之壹(另壹種方式是量的積累),環境的改變,物體(包括家俱、辦公桌等)位置的變化就會引起“氣”的改變,從而就會改變風水環境,所以風水學是環境學,更是生命學,是地道的科學,而絕非迷信。 古書有眾多論述對“風水”的解釋,如: 《葬經》中:“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故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又雲“深淺得乘,風水自成”。 《青烏先生葬經》:“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內外相乘,風水自成”。 《風水辨》:所謂風者,取山勢之藏納,土色之堅厚不沖冒四面之風,與無所謂地風者,也所謂水者取其地勢之高燥,無使水近夫親膚而已若水勢曲屈而環向之,又其第二義也。” 《地理人子須知》:“地理家以風水二字喝其名者,即郭(璞)氏所謂葬者乘生氣也。而生氣何以察之?曰,氣之來,有水以導之;氣之止,有水以界之;氣之聚,無風以散之。故曰要得水、要藏風。又曰氣乃水之母,有氣斯有水…… “風水”只是名稱,而非風和水。風水又稱堪輿,或稱蔔宅、相宅、圖宅、青烏、青囊、形法、地理、陰陽、山水之術。 所以單從“風水”二字去前行對風水的解釋,或者從古籍中搜集壹語錄去解釋是遠遠不夠的。 要了解風水,則要進入其學術體系。深析它的淵源沿革。 最早的“蔔宅之文”在商周之際或更早即已出現,見載中國最早文獻如《尚書》、《詩經》等若幹篇章。分析其宗旨,則可理解為審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環境,順應自然,有節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而臻於天時、地利、人和諸吉鹹備,達於天人合壹的至善境界。 如何周密地考察自然環境(即擇地)?順應自然並不等於聽天由命,那如何順應自然,何為自然之理(分析天地之理)?如何利用和改造自然(風水中講立向立局?如何得天時、地利、人和,使其達到天人合壹?等等問題正是研究風水的重要課題。
滿意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