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妳還知道哪些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寫6個.(除了漢族,還要寫哪個族)

妳還知道哪些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寫6個.(除了漢族,還要寫哪個族)

1、苗族踩花山節

每年農歷正月初三、四、五三天,是苗族的盛大節日踩花山。這三天,苗家男女老少都穿金戴銀,組織的鬥牛、鬥畫眉、吹蘆笙、爬花桿等,爬花桿是苗族人特有的娛樂活動。

踩花山是苗族同胞在正月裏過的壹個傳統民族節日。這壹天,在踩花山的山坡場上,匯集了附近苗寨的人們,可以說是人山人海。

2、納西族三朵節

“三朵節”是納西族最具民族風情的節日,是納西人祭祀本民族的保護神“三朵”的重要節日,也是納西族最隆重的節日。

在東巴古籍的記載中,三朵是玉龍雪山的神靈,是能征善戰、濟困扶危的英豪,千百年被納西族崇奉為保護神、戰神。

3、景頗族目腦節

“目腦縱歌”,景頗語意為“大夥跳舞”。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壹般於每年農歷正月十五以後的九天內擇雙日舉行,節期三至五天不等。

目腦節作為壹種大型的群眾性歌舞活動,其由來已久,歷史上,每逢豐年,出征、凱旋、婚姻嫁娶等重要活動,均要跳“目腦”。

景頗族最早是氐羌族群的壹部分,經過幾次大的遷徙後才定居於今天的居住地。“目瑙”是景頗族在漫長的社會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歷史與文化習俗。

4、毛南族分龍節

分龍節是毛南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壹年壹度,慶祝活動盛大而隆重,其目的在於祈求五谷豐登。因毛南山鄉易旱易澇,五谷收獲常無保障。

人們根據宗教意識,認為每年夏至後的頭壹個時辰日,是水龍分開之日,水龍分開就難得風調雨順,所以要在分龍這壹天祭神保禾苗,相沿而成為傳統的農業祭祀節。

5、彜族祭火節

每年農歷二月初三,在雲南彌勒彜族阿細人都會舉行祭火節,神秘的祭火活動撼人心魄,奔放的歌舞精彩迷人,這是原始激情的豪邁釋放,也是屬於阿細人最原始的狂歡節!

祭火節是彜族阿細人都要舉行隆重而精彩的回歸自然,如癲似狂,視火為萬物之靈的神秘慶典。這祭火神節是祖輩流傳下來的古老傳統,相傳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6、蒙古族祭敖包

“敖包”是蒙古語音譯,亦作“鄂博”、“腦包”等,漢語的意思為“高堆子”。原是指在遊牧交界之處及道路上用石塊或泥土堆積起來以作標記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會典》所記:蒙古“遊牧交界之所,無山無河為誌者,壘石為誌,謂之敖包”。

後來逐漸被視為神靈的居所,被作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於是,原來的界標、路標就變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護神等神靈的場所。而且可以根據需要選址建造。過去內蒙各盟旗、蘇木和寺廟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還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還有各自的名稱。

擴展資料

漢族的傳統節日

1.春節:中國漢族過春節的習俗,主要有年糕、湯圓、糯米糕、湯圓等壹些菜肴,並伴著除夕夜、洗被褥、備貨、貼春聯、守歲、拜年、給壓歲錢等許多活動,壹家人歡天喜地。中國人也有在春節期間打中國結的習慣。

除夕夜前,天津人有在古老的文化街—橋香閣問中國結取橋香府之意的習俗,溫州人都有自己虔誠的祈禱,希望能和家人在新的壹年裏得到幸福。

2、元宵節:又稱上元節、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壹,也是文化圈華人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壹。元宵,原意為“上元節之夜”,因漢歷(農歷)正月十五“是上元節”。主要的活動是在晚上吃湯圓和賞月。

後來,這個節日的名字演變為元宵節。將繼續從除夕的慶祝活動推向高潮。在元宵節的晚上,大街小巷都掛滿了燈籠。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這已經成為世世代代的習俗。

3、中秋節:中秋節又稱月夕節、中秋節、秋節、八月節、追月節、拜月節、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各民族和東亞各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在傳統歷法中,每個季節又分為“三七九、鐘、季”三個月,漢代(農歷)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天的壹半,故名。

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與其他傳統節日壹樣,也是慢慢發展起來的。古代皇帝有春天祭祀太陽,秋天祭祀月亮的儀式。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亮的崇拜。月圓人團圓,表達了中國人在圓月中放置無數美好的祝願。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少數民族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