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滎”。
“滎”是壹個多音字:
讀xíng時是指地名或穴位名,出自《史記·夏本紀》;
讀yíng時指縣名;也指古代湖澤名。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唐韻》《集韻》《韻會》:?戸扃切,音熒。
水名。《書·禹貢》:滎波旣豬。《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洛。
郡名。《地理通釋》:滎陽,漢屬河南,今鄭州滎陽、滎澤二縣。
山名。《山海經》:南海之外有滎山,滎水所出。
詞語。《集韻》:娟營切,音縈。滎瀯,波浪湧起貌。《郭璞·江賦》:漩澴滎瀯。
擴展資料:
1、xíng
滎陽:地名,在河南省。《史記.高祖本紀》:“漢與楚相距滎陽數歲。”?
2、yíng
滎經(Yíngjīng): 縣名,在四川省。
3、古代湖澤名。《史記·夏本紀》:荊河惟豫州,伊、雒、瀍、澗既入於河,滎播既都,道菏澤,被明都。
4、穴位名稱。古人把氣血在經脈中運行的情況以自然界中水流的動向作比喻,以此表示氣血流註的從小到大、從淺到深的狀況,於是就把五輸穴分為井穴、滎穴、輸穴、經穴、合穴五個種類。氣血在井穴裏匯聚成以後,便在滎穴處開始微微地流動,所以滎穴的脈氣比井穴稍大。滎穴位於指掌關節、趾跖關節之前。
從滎穴流動過來的氣血逐漸匯集起來,在輸穴處水流變大,有了能夠把氣血往大江大河裏輸送的能力。所以輸穴就像溝渠壹樣,水流比滎穴更大,脈氣更大。輸穴多位於指掌關節、趾跖關節之後。
經穴就是大江大河了,從輸穴裏輸送過來的脈氣在寬敞的江河裏暢通無阻,氣勢磅礴。經穴位於前臂和脛部。海納百川,大江大河裏的水最終匯入大海。氣血也是壹樣,最終從井穴裏流註到合穴裏,達到隆盛。合穴在肘關節和膝關節附近。
從井穴到合穴,五輸穴依次從四肢末端向肘部、膝部方向排列,很有規律。每陰經有五輸穴,每陽經有六輸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