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俯首方寸,耽迷枝叢,在莠草雜稗裏,我卻能出神抽身,土遁到另壹個時空,那裏長風浩瀚,天河沸騰,星粒碎裂亂濺,火山與冰川嗤嗤相撞,過去和現在扭絞成團,寂靜亙古,自由無涯。”讀到這壹段,妳能想象到這是在揮汗辛苦拔草時的景象嗎?苦哈哈的勞作竟然可以寫得這麽“驚天地泣鬼神”的怕只有蔡珠兒壹人了。
?第壹次讀蔡珠兒的散文就不由自主地愛上了,迫不及待地想要讀完她所寫下的所有的文字,當《種地書》拿在手上時,竟然有壹種無法言語的滿足感,像是馬上要與壹位喜歡很久的知己見面壹樣,滿心愉悅。
這位擁有著英國伯明翰大學文化研究系高學歷的女作家,向來不愛舞文弄墨,卻喜歡流連菜市場與田地間,壹副洗凈手來做湯羹,揮汗田間來種菜的主婦模樣。可偏偏這樣的作家,寫出來的文字卻是那麽的爽凈利落,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壹字字砸進讀者的心間。我愛極了了蔡珠兒的文字,仿佛有種魔力總能攝人心魂。
於擅寫美食的女作家而言,蔡珠兒與日本女作家向田邦子筆下的美食各有千秋,蔡珠兒筆下的美食是直接的,幹脆利落的,散發著熱烈香氣,而這熱烈的背後是壹種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帶著壹種微妙的心靈修復功能。而向田邦子筆下的美食帶著日本式的含蓄和抒情式的治愈功效,節奏緩慢,淡而有味。兩者,各有韻味。
《種地書》主要講的是記錄蔡珠兒搬到香港的大嶼山壹個區域後,擁有了壹塊夢寐以求的土地,自己可以在這塊空地上自由發揮,種植自己喜歡的蔬菜。這對於壹個“吃貨”來說是再幸福不過的事兒了,可以自給自足。然而對所有人都知道,種地是壹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除去天氣、自然環境因素之外,更多的是體力的付出。可在蔡珠兒的文章裏,卻看不到半點消極悲觀的情緒,她對蔬菜的種植可謂是越挫越勇,種不好就重新再來,壹副樂此不疲的樣子。
蔡珠兒不僅翻土種菜、拔草捉蟲,她對自己種的菜以及周邊的雜草、蟲子都投入了極大的關註。比如她在園裏面對著各種各樣的雜草時,會認真翻閱古籍、植物叢書等對這些植物細細研究,對它們的習性了然於心,並從中知道香茅和水蜈蚣,是消炎祛瘀的藥草;壹枝香、野葛菜等雜草都能清熱益人。再如她寫小咬(壹種叫沙蠅的吸血飛蟲),卻從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引申出來,文筆香艷動人,帶著幾絲曖昧的情調。這麽討厭的蟲子,在蔡珠兒的筆下變得活色生香,實為有趣。
讀蔡珠兒的《種地書》,在她靈動率性的文字裏真心覺得她不僅愛吃,也懂得吃,她通過寫翻地種菜的過程來加深對“吃”的詮釋,散發出壹種對生活的熱情。雖然種菜的過程是艱辛的,但收獲卻是誘人的,每每看到她把收獲的蔬菜做成各種美食,或素炒,或涼拌,或清蒸,總讓人不由自主咽下口水,巴不得那壹個個文字馬上就變成她手中做好的佳肴,壹口吞下。她筆下的這些食物,操作起來簡單容易,只消將食材略微處理,就為了突出食物的本味,如同她對待人生的態度壹樣,“春夏旬物,以清見長,有的美在甘甜,有的妙在清苦,甜苦之間,幽微蘊藉,辯證互參,舌齒間也是人生意味。”
?蔡珠兒的種地之樂,種的是地,是美食,也是壹種人生態度。
? ps.同時很期待世紀文景即將出版蔡珠兒的另壹本新書《紅燜廚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