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水利設計院副院長崔瑞生曾是壹位新四軍戰士,他在回億新四軍五師突圍到神農架壹帶見到野人的情景時說:壹九四六年秋,五師開始突圍。至四七年春節前,我們走到了興山與房縣交界的地方,即現在的神農架林區。壹天中午行軍,走到壹條山溝邊。這裏本來十分荒涼,幾十裏路從未見過人,但發現溝底站著兩個很像人動物,正擡頭笑看我們從溝頂上走過。當時我們與野人相距僅二十多米。戰友有的說:這是原始人,有的說:這是人熊,有的說:這是野人。
湖北省軍區副司令員南海壹九七六年來房縣時,也回憶了他當年見到野人的情況。他說:大約在壹九四九年,我執行任務。在從房縣到竹山的途中,我騎著馬,戰士們跟在我後頭。突然,戰士全跑到我前面,怎麽回事?我向周圍仔細壹看,原來是山溝對面的山上站若壹個滿身毛、頭發披散若的野人。因為距離不遠,我們看得很清楚。從陽山到長嶺的途中,當時我也聽到許多有關野人的見聞。當時的房縣南山,正是今天的神農架林區。
捕捉和打死野人的傳說
數十年來,神農架地區壹直流傳看曾抓到和打死野人的傳說。
房縣城關鎮五金玩其廠女工劉繼寬說:『壹九四二年,我們家住在泮水。壹天,聽說國民黨七十五軍要押野人下來。當時由於怕抓壯丁,男的全跑了,只有我們這些小孩子和老婆婆在家。快到晌午,野人押來了。當官的還騎看馬,我們小孩子都去看了。我看到他們用鐵鏈子捆著壹公壹母兩個野人。有士兵在後面拉看棕繩。聽說這國民黨七十五軍是從八卦廟到松香坪去的上,這野人是在渺無人姻的皇界捉到的。』
房縣紅塔公社農民張玉金說:『壹九四二年春,神農架壹帶鬧鬼,當時的房縣縣長賈文誌說他不信邪,就騎壹匹黑馬,帶領保安隊第二中隊和第壹中隊第八班***五六十人,從房縣出發進神農架,到了離大神農架約五十裏叫黃龍山的地方。那裏只有壹戶人家,他們反映山坡後頭有個怪物在吵喚,已叫了好半天了。賈文誌便派了三十人帶三挺機關槍抄後路把這個地方包圍起來。他們居高臨下,看到兩個野人。壹個坐在那裏吵喚,壹個圍看轉圈,他們看了約半小時,以咳嗽聲為號,挺機關槍壹起開火。坐著的野人馬上壹頭栽了下來,站著的野人立即逃跑。我們到跟前壹看,被射死的是個公的,生殖器被夾在砍柴的木架上。他們把打死的野人擡到離那戶人家大半裏路的地方,宰殺了。皮很薄,不好剝,結果肉上還連羞皮毛,燙也沒燙掉,就用行軍鍋煮了。內臟和頭都沒有要。在場的大部份人都吃了野人肉,吃起來覺得有股腥躁味,當時,賈文誌就在那戶人家家裹歇息,也給他端了壹碗,不知他吃了沒有。賈文誌留下了壹條野人腿,說要送給省長。
房縣板倉公社二隊的晏明德,已有六十多歲了,是壹位彎腰駝背、頭發斑白的老人。他給我們講述了他當年親眼見到圍捕八個野人的情形。他說:『大約在壹九四七年,他被國民黨軍隊拉去背鹽,過了竹山縣柳林店碼頭,就到了竹溪縣的羊角洞。大約在那年陰歷九月份,羊角洞的原始森林裏跑出來八個大紅毛野人,被國民黨兵和保安隊追綜了十幾天,後來那八個野人都躲到壹個獨家戶中去。這壹戶人家有三間屋、三個人。八個野人都逃進了屋裏去。這時,有兩千多個士兵包圍了此屋,並架起了機關槍,沖進屋裏,放火燒屋,有七個野人掀開屋梁逃跑了,當兵的沒有抓到它們,只有最後壹個較矮小的野人沒有逃掉,被兵丁抓住腿和胳膊拖了下來。那野人被押送到羊角洞,看熱鬧的人擁擠不堪。只見這個野人站在那裏,壹身火紅色的長毛,臉有猴相,又像人,長發披肩,沒有尾巴。兵丁們說野人可做藥,當場把野人砍成數塊,每個營隊分壹塊肉,有的只分到壹把毛。』
野人的特征
神農架野人是什麽樣子的?它們有什麽***同的基本特征?從我們目前手頭掌握的大量資料來看,神農架野人的樣子大體是這樣的:
1)兩腳直立行走,受驚逃跑或上陡坡時也會用四肢行走。
2)身高有大型和小型的兩種,大型的約二米高左右,小型的有壹米六左右。
3)渾身是厚毛,毛色有紅色、棕色、黑色、黃色、麻色、灰色、白色或鮮紅、棕紅、紫紅、黑紅與紅黃、棕黃、棕黑、灰紅、白麻等色澤。神農架的野人,紅色的較多。
4)有的體胖腰粗,有的身型瘦長。胸背是平的。
5)腿比人的長,腿比自身的手臂長;腿粗,小腿細,有小腿肚。手心、腳心無毛。手很大,手和指比人的長而粗,指甲尖長而厚實,手能抓握。腳掌前寬後窄,大型的長三十多匣米到近五十匣米,小型的長二十多匣米。印痕上看不出足弓。卿趾粗,比人的長。大趾特別粗,與四趾分開,似乎也有壹定的抓握能力。
6)頭比人的略大,略長,頭發多、長而披垂,也有發不太長的。臉型瘦長,上寬下窄,有的有短毛,有的無毛。有的嘴略突出,有的則很突出。鼻骨低而長。門齒較人的粗大,犬齒粗,但不如虎牙尖長。耳比人的大,耳輪前傾,有的無毛,有的耳邊有稀毛。眼睛有的像人眼,有的是圓眼,大些,眼窩很深,眼無夜間反光。
7)雌性的乳房與雄性的生殖器自然下垂。
無尾。
野人的生活習性
根據目前已有的資料,我們對神農架野人的生活習性進行了如下的初步概括:
1)兩腿健走,手巧如人。
野人已習慣於兩條腿走路。它們手臂和腿長的比例,和人相似,或手臂略比人長。總之,都是臂短於腿,而不同於現代類人猿的臂長於腿。野人兩腿直立行走已不需要手臂支撐,而且能在深山老林裏走遠路,即使上山坡的速度也比人快得多,中國古籍記載之野人是[健走],[迅走]。
目擊者對它的跨步之大,山間行走之迅速,都表示驚訝。從跨步大也可以看出它的體力強健和體形高大。古籍記載是長丈余的。
由於兩腿直立行走,野人的手得到解放,顯示了手的作用。野人手的抓握力量相當大。廿明之反映他和壹個野人遭遇,當我的棍子舉起來,就被它抓住了,劉繼寬看到當人拿苞谷遞給被抓住的野人時,它用手拿看去啃。
野人頭發長,習慣用手理頭發。蔡世祥等六人在泮水公社八卦廟的鐵爐溝看見山坡草坪上有兩個野人在曬太陽,頭發很長。野人不時把頭向左右來回擺動,還不時地用手理頭發。野人不會說話,沒有語言,但也會用手示意,起了類似手勢語的作用。
張玉金回憶起神農架林區村打死野人的情況時說:『我們看到兩個野人,轉圈的用手去碰坐著的野人,坐若的就用手打那轉圈的野人。這兩個野人互相用手碰對方,顯然是壹種示意。
野人雖然能夠在長時間地兩卿直立行走,但是也顯示出其過渡性,表現在它既會兩腳走路,也會四肢走路。在壹般情況下是兩腳走路,在特殊情況下也會用四肢走路。張玉金說:槍響以後,轉圈的野人立即逃跑,開始用兩條腿跑,跑了壹段又用四條腿,以後就不見了。野人兩腳行走時,直立姿勢尚未完善。陳傳興談到和與壹老獵手在宋洛山見到的壹個棕紅色長發野人時說:它走起來彎腰鴕背的。
2)出沒高山,能耐嚴寒。
野人避開人類進入高山地帶,它們必須適應高山的嚴寒氣候,而有異於生活在熱帶氣侯的現代類人猿。篁眾往往在冬季積雪的山地上,看到它留下的跨步很大的鯽印。黎國華在神農架高山雪地上首先發現野人腳印,跟綜結果,看到了壹個七尺高棕紅色毛發的野人,說明野人在冬季大雪嚴寒中也可以外出,雖然這時它外出較少。有些人以現代類人猿生活在赤道附近,否認野人在嚴寒的高山地帶存在的可能性。其實,能耐嚴寒正是野人生活習性的特點之壹。
另外還要看到,像巨猿這樣的動物可以很容易地在山谷叢林中幸存,海拔高度的突然變化在陡坡上產生壹種包括從熱帶到寒帶的連繽的植物,猛烈的季風使山腰終年雲遮霧繞,橡樹、木蘭、山杜鵑、樅樹、赤楊、山毛檸等構成連綿繁盛的密林,無數大型的哺乳動物都享受這優厚的條件已保持壹個相當大的體。克羅林的[雪人]說:野人可以利用高山從上到下各部份氣溫不同,和老天爺周旋。夏天太熱,可以往上跑,冬天太冷可以往下走。
3)主食植物,單個活動為多。
野人的食物,以植物為主,兼食壹些小動物。目擊者分別反映見到野人吃核桃、竹筍、野栗、橡子、人種的洋芋、苞谷、嫩高梁悍及野葡萄、野桑樞、馬桑果等野生鮮果與嫩枝嫩葉。也有人看到它偷蜂蜜吃,還有人看到它偷走人們餵養的小豬。
[房縣誌]記載說它時出嚙人犬,可見它是吃小動物的。壹般民眾反映,除了山林野果外,它最喜歡吃嫩苞谷和蜂蜜。
雖然在原始森林中,野人的食物是豐富的,但是由於它不會勞動生產,食量又較大,壹個狹小的食物區只能滿足它壹個較短時間的食用。因此,野人經常要遷移尋找新的食物地區,在廣闊的山野中到處遊蕩。野人的這種生活習性,還構成了它不僅健走、迅走,而且好獨走。因為如果成團結隊,就會都吃不飽,甚至有相當多的個體會餓死,內部也會為爭奪食物而互相鬥死。
豪朱反映所見野人中,除個別有三個以上在壹起外,壹般是壹公壹母,或壹母帶壹小,兩個在壹起,而更多的是單個活動。估計野人壹般只在交配時公母才在壹起,或到冬季公母老小在壹起過冬,平時可能多是各自長期外出遊蕩,尋找食物。
4)隨地造窩,可能住洞。
野人住什麽地方?有壹些見到山洞中有野人腳印的反映。在神農架邊緣的竹溪縣的大山中有壹個洞上立有清代的壹塊石碑,據說是為野人進洞壹事而立,可惜年代久遠,石碑字跡已模糊不清。
[房縣誌]也說,野人住在山洞中。因此,估計冬季嚴寒,野人可能住山洞上這有利於禦寒,而且是撫養幼子所需。但從神農架林區多次發現野人用竹枝、竹葉、樹枝、樹葉制造的睡窩來看,在春、夏、秋三季,它可能無固定住所,因尋找食物而遊蕩山野,大概就隨地找個適當的位置搭窩睡覺了。
5)尚無語言,但會用聲音示意。
關於野人發出的各種吵聲,目前已收集的有:(呷呷呷呷)、(哇哇)、(雞拉)、(嘿嘿嘿)、(呵呵呵)、(轟轟轟轟)、(嗚呼)、(哦哦)、(吱哇吱哇)、(嘖嘖)、(吱啦啦)、(咕嘍咕嘍)等等。據目擊老認為,這些叫聲,有的表示高興,有的表示驚慌,有的表示憤怒,有的是笑的表示,有的是壹對野人互相示意的聲音,有的是野人被石頭擊中後發出的聲音。但許多聲音示意的含義還有待研究。
但是,野人無語言的示意,包括手勢示意,發出各種聲音示意,都表明它有了壹些初步的傳達需要,出現了類似啞吧這種相互傳達意思的手勢語言類,出現了類似嬰兒發出聲音示意的情況,這就使野人與其他壹般動物有了區別。或許它在這方面也顯示出比現代類人猿進步。
6)見人則笑,親近人類。
野人會吃人的說法由來已久。西漠[爾雅]說:狹獨如人,披發,迅走,食人。南宋羅願的[爾雅翼]中說:狒狒......初得人喜而笑,則上唇復其額,移時而食之。人因為筒貫手臂上,待其見執,即抽手從筒中出,鑿其唇於額而擒之。
古人認為狒狒的嘴大唇長,趁它張開嘴笑嘴唇翻上去時,可以把它的嘴唇釘到頭上額部,這樣,它因痛和出血,逃得不遠,便可以把它捉到。直到現在,壹些山區中還流傳著野人吃人的說法,說野人抓住人,會先笑,然後才吃人。
對付它的辦法就是兩手臂套上竹筒,以便被它抓住時,把手抽出來逃跑。或如古書說的辦法,鑿其唇於額而擒之。野人究竟是不是食人?甘明之的經歷可以說明問題。他遇到的是壹個我國古籍上稱為力負千鈞成年大野人,野人如果要吃他,恐怕他難以逃脫。
絕大多數民眾反映見到野人時,距離只有幾丈遠或幾十米、近百米遠,但是野人並不追來,或老追了不遠就停下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壹個確鑿的野人吃人的事例。估計,野人由於以植物為主食,兼食小動物,不同於以肉為主食,見人就要吃的虎豹。因此,野人的性格大致不像虎豹那麽兇。從已有資料反映看,野人的性格還是溫和的,喜歡與人接近,壹般不傷害人。
黑猩猩有喜怒哀樂的表情,野人也同樣有。特別是我國古籍反復記載看它善笑,見人則笑;有的書說它見人笑亦笑;有的說它其笑惟自笑,不因人笑,有的則說:見人輒閉目如笑。許多人對野人笑的說法都是認為野人吃人,見到人後發出笑,這笑是因為得到人這個食物而高興的表現。有的人認為野人的笑可能不是人類理解的那種含義的笑,甚至是對人威脅的壹種表現。
但是,從實際情況看來,還不能得出野人笑是為了吃人的結論,也不能得出這種笑是對人威脅的壹種表現的結論。相反,野人的笑,也類似黑猩猩的笑,它們有類似人的喜怒哀樂的多種表情,會笑、會哭、會怒。野人見了人高興而笑,並不是為了吃人。
野人可以從現代人勞動生產中,得到苞谷等農作物及蜂蜜、小雞小狗等食物,因此,對人類有好感,由於人類活動地區已伸向高山的邊緣,與野人生活地區形成相連或交錯,彼此見面的機會日益增多了,而人類壹般是不傷害它的,絕大數見了它就跑。因此,野人壹般不會感到人類對它有威脅。像樊井泉反映的奏嶺上的獨戶肖大爺和野人***同采集野栗,野人和他成了朋友了。
野人是與人類比較接近的高級靈長類,有許多***通的東西上,這也是野人喜歡接近人類的因素。
7)敢於近火,善於夜行。
使用火是人類蒙昧時代由低級階段進入中級階段的主要標誌之壹。北京周口店痕人化石遺址,證明北京猿人已會用火。野人呢?它還沒有進入到猿人階段,但是它比壹般古猿進步,也表現在對待火的上面。野人雖然還不會用火,不會熟食,只會生食。但是,有些跡象表明它已經敢於接近火。陳大庭反映野人走到人的烤過火的火堆旁取暖。
夜行性也是野人生活習性的壹個重要特點。在神農架地區,對野人的目擊者除神農架林區黨委六人是在夜間遇上的之外,還有多是夜晚見到的。如果說:野人到高山區是從要躲避人類,那麽野人的夜行性是否可以說是從時間上躲避人類?抑或是為了便於捕捉夜出的小動物?這些都有待於進壹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