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釋才高八鬥:“八鬥”是南朝詩人謝靈運稱頌三國魏詩人曹植時用的比喻。他說:“天下才有壹石,曹子建(曹植)獨占八鬥,我得壹鬥,天下***分壹鬥。”後來人們便把“才高八鬥”這個成語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學富五車:形容學問淵博。《莊子》:“惠施多方,其書五車。”陳汝元《金蓮記》:“不佞姓蘇,名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學富五車,才高八鬥”。
另壹聯略異:名士才儲八鬥;鴻儒學富五車。
譯文才華橫溢的士人才儲八鬥,學識廣博的儒士學富五車。
原文三墳五典,乃三皇五帝之書;八索九丘,是八澤九州之誌。
註釋三墳五典:三墳:指伏羲、神農、黃帝的書;五典:指少昊、顓頊、高辛、唐、虞的書。相傳為我國最早的古籍。
八索九丘:古書名,已經遺失。漢代孔安國《尚書序》:八卦之說,謂之八索;索,求其義也。九洲之誌,謂之九丘;丘,聚也。
另壹聯略異:三墳五典,古聖之真傳;七緯九經,先民之秘要。
譯文三墳五典是記載三皇五帝事跡的歷史書;八索九丘是描寫八澤九州的地理誌。
原文書經載上古唐虞三代之事,故曰《尚書》;易經乃姬周文王周公所系,故曰《周易》。
註釋尚書:又稱《書》、《書經》,為壹部多體裁文獻匯編,長期被認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但是清華簡證明傳世的《尚書》為偽書。該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戰國時期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因是儒家五經之壹,又稱《書經》。
周易:是壹部中國古哲學書籍,亦稱易經,簡稱易,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被相傳為周人所做。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於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幹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
另壹聯略異:《尚書》皆虞夏商周之政事,《周易》乃羲文姬孔之精微。
譯文尚書上記載的是上古時期堯、舜和夏、商周三代的政事;周易由周文王、周公所編纂,是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聖的精心傑作。
原文二戴曾刪《禮記》,故曰《戴禮》;二毛曾註《詩經》,故曰《毛詩》。
註釋二戴:指漢代戴德、戴聖兄弟,曾刪定《禮記》。
二毛:指西漢毛亨、毛萇叔侄倆,曾註釋《詩經》。
譯文戴德、戴聖刪減禮記,所以禮記叫做載禮;毛亨、毛萇曾經註解詩經,故而詩經又名毛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