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的起源典故
說起圍棋,那可是我們國人的驕傲,圍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的黃帝、堯舜時期。西晉有壹位很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同樣也是張良的後代,叫“張華”,寫了本書叫《博物誌》,其中就說道:“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書中還提到另壹位上古賢王“舜”,覺得自己的兒子“商均”不夠聰明,也曾制作圍棋教子,在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書》中就采納了這種說法,甚至將圍棋的發明的確定時間定在了公元前2356年。
南宋有壹位大儒喚作“羅泌”,在他的《路史後記》當中,把圍棋的故事講的就更加精彩了。他說:“堯娶妻富宜氏,生下兒子丹朱,但是丹朱這家夥行為不好,是個問題少年,讓老爹很頭疼,有壹次堯郁悶的來到汾水之濱,看到兩位老神仙對坐松樹下,劃沙為道,以黑白行列如陣圖!舜壹看這兩位仙風道骨,世外高人,壹定有大智慧,就趕緊上前把自己的苦惱就都說了,想聽聽兩位的高見。壹仙曰:丹朱善爭而愚,當投其所好,以閑其情。就手指著沙道的石子說:此為弈枰,亦名圍棋,局方而靜,棋圓而動,以法天地,自立此戲,世無解者。堯帝很開心,就向兩位神仙學習了圍棋,學好之後就把丹朱叫過來學,還別說,自從丹朱學了圍棋,性格也沈穩了,也愛讀書了,人也變聰明了,還成為了世界圍棋界的始祖,據說還成了史上圍棋第壹高手!”
圍棋的三種起源說法
可見當初聰明的古人發明圍棋的本意就是為了開發智慧!當然了自古圍棋起源,也有的說是“占蔔、星象”之說,也有的說是“為了軍事作戰”之說,以及起源於“河圖洛書”之說。這三種說法是最有名的。軍事作戰之說,李夫子覺得是很有道理的,因為古代戰亂頻繁,軍事學知識逐漸積累起來,妳看圍棋的棋子是落在棋盤上,按照規則是不能移動的,表面上看起來是靜止的,但是由於子與子的銜接,壹旦活起來,那確是萬馬奔騰,勢不可擋!這壹個子落在棋盤上,妳別覺得是孤立的,但是將它們串聯起來卻能產生巨大的威力。
這和軍事上的運籌帷幄、調兵遣將,用兵作戰講究虛虛實實,確實是有幾分相似的。據考證,兩漢時期也有人把圍棋當作兵法,在《隋書經籍誌》當中,還有棋譜被收入兵書的記錄。而第三種說法就是圍棋來源於河圖洛書之說,歷史上是最有名也是最有意思的。什麽是河圖洛書呢?各位小夥伴有沒有聽說過?都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圖案。有興趣的可以查查,千萬別覺得好像河圖洛書不過就是黑點、白點,橫線、縱線,然後組成的圖嗎?有何玄機呢?大家都知道我們傳統的經典之壹,相傳是周文王姬昌所做的《周易》,它是起源於伏羲八卦,而伏羲八卦正是源於河圖洛書,而且河圖上排列成數陣的黑點和白點就蘊藏著無窮的奧秘。在洛書上,縱、橫、斜三條線上的三個數字怎麽相加,這個和都等於15,可以說十分的奇妙。國內外的學者對此進行了長期的探索研究,認為這是中國先民心靈思維的結晶,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第壹個裏程碑。
圍棋的奧秘與神奇
那這跟圍棋有什麽關系?因為河圖洛書的黑白點遵循的就是“單數為白點,屬陽;雙數為黑點,屬陰”這個規律!看壹下圍棋的棋盤和棋子,再對比壹下河圖洛書的方形圖案和黑點白點,還真的頗為神似,就算是不懂圍棋,我們應該也知道,圍棋別看規則簡單,但是下法變幻多端,玄妙莫測,被稱作人類智力遊戲的最後壹個堡壘,那跟河圖洛書演化出的奕理有很多相通之處了!
白子代表的就是《易經》中的陽,而黑子代表的就是《易經》中的陰。黑白兩色棋子與陰陽相對應,象征了黑夜與白晝的交替。經過科學統計,圍棋下起來有“10的170次方”種可能性。而各位知道嗎?宇宙中的原子數也只有“10的80次方”個而已,所以從古至今人們賦予了圍棋很高的地位,圍棋也被歷朝歷代的文人君子們當作必修的功課之壹,而前面講到的開啟智慧、鍛煉思維、使人變得聰明等等,還只是圍棋最基本的壹個功能。
“觀棋爛柯”的由來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了不了解圍棋還有壹個別稱叫做“爛柯”,這“爛柯”是怎麽回事呢?這個名詞出自南朝梁任昉的《述異記》中,書中說道:“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壹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不覺饑。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爛盡,既歸,無復時人。”
翻譯過來就是說“晉朝有壹個人叫王質,有壹天他在信安郡的石室山,去砍柴,忽然看到幾個童子在大西邊的石頭上正在下圍棋。這哥們也是個棋迷,就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西邊地上駐足觀看,看了多時,童子說:妳該回家了,王質起身去拿斧子時,壹看這斧柄,也就是斧柯已經腐朽了,磨得鋒利的斧頭也繡得凹凸不平了。王質就非常奇怪,回到家裏以後發現家鄉已經大變樣,無人認得他。提起此事,有幾位老者說,那是幾百年前的事了!原來王質去石室山打柴,誤入了仙境,遇到神仙。仙境壹日,人間百年。”後來人們就把“爛柯”作為圍棋的壹個別名,這也是“觀棋爛柯”這個成語的由來。
弈秋講棋磨練心智
當然了,這是神話傳說,當不得真。可是在歷史上確實有很多書記錄了許多關於圍棋的故事,同樣很精彩。比如說在《孟子告子上》這本書裏,孔子的得意門生孟子就曾經給當時的齊威王講過這麽壹個關於圍棋的故事。他說在戰國時期有個圍棋高手叫做“弈秋”,這也是中國歷史上見於文字記載的第壹位棋手。棋術高明,當時有很多的年輕人想拜他為師,其中有兩個學生,壹個十分的實在,是誠心求教,另壹個大概就是想鍍個金,然後沾點弈秋的名氣。所以每回弈秋講棋的時候,第壹個學生都是聚精會神,而第二個學生就很不專心,老走神,探頭探腦的朝窗外看。
最終在壹代名師的教導下,第壹個學生最終學有所得,而第二個學生就只能回家帶孩子去了!孟子就通過這個故事告訴齊威王說,大王下圍棋就如同做人、做事,貴在堅持、貴在有恒心、貴在心無旁騖、專心致誌,世間萬物,莫不如此!這同樣也是成語“專心致誌”的由來。
透過圍棋看兵法韜略
那麽還有壹些史書,比如說在《蜀書費祎傳》中講過壹個“費祎考棋”的故事,“費祎”是誰呢?熟悉三國的朋友都知道,他是三國時蜀國的大臣,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在諸葛亮去世以後,蜀國的軍政大權主要由他來掌握。由於三國亂世,蜀國總是處於戰爭狀態,公務也是非常繁忙,可是“費祎”卻遊刃有余,非常的聰明幹練。史書稱他是“識悟過人”,小山高的文件擱他那,他只要眼睛壹掃,就知道文件的主要內容了,堪稱古代的掃描機,過目不忘,而且行政效率還極高。每天只有早晨和傍晚的時候稍微處理壹下政務。其他時間這個“費祎”就是吃飯、喝水、下圍棋。
而且要下圍棋,就壹定要下個天昏地暗,酣暢淋漓。當時在蜀國還有壹位深受諸葛亮器重的大臣叫“董允”,曾經給“費祎”代班過壹陣,他自己也想學著“費祎”早晚辦公壹會兒,剩余的時間下圍棋,結果不到十天人就焦頭爛額了,頻頻出錯。其實董允就是在邯鄲學步,他以為“費祎”下圍棋好像是在玩,其實他是把棋盤當作沙盤,在執子、落子間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演練著自己的雄才偉略,思考著戰爭中可能會用到的奇謀良策。
話說公元245年,魏國大軍當時直撲蜀境,情勢十分危急,當時已經是大將軍的“費祎”奉命出征,大夫“來敏”前來踐行,希望和“費祎”下壹盤圍棋,作為告別!“費祎”很爽快的就答應了,旁邊壹位將領壹看,急忙加以阻攔,說:“將軍,眼下魏兵就打過來了,十萬火急,請您不要下棋了,專心對付魏軍,好嗎”?可是“費祎”卻微微壹笑說:“沒關系,壹盤棋而已”。於是兩個人對坐,來敏是執白先行。看到這,懂圍棋的朋友可能會說不對,咱們現在的規則不是執黑先行嗎?其實那個時候他執白先行,“費祎”也沒辦法。
總之來敏這下起圍棋來變化復雜,招招強手,就直接想把“費祎”贏了。可是“費祎”卻是神色鎮定,防守得法,看起來很平靜,其實暗藏殺機,結果來敏壹看對方防守是滴水不漏,無隙可乘,自己反而是越下越心急,越下越膽怯,其實破綻也是越來越多,最後只得是推盤認輸!他起身恭賀“費祎”說:“大戰在即,我之所以和妳對弈。其實是想看看妳的胸襟氣度,現在我相信妳是抵禦敵人的最好人選。”果然,“費祎”到前線後是堅壁清野,憑險固守,使魏軍久攻不下,露出疲態,魏軍統領壹合計,再若強行攻擊,必為蜀軍所乘,所以不得已全線撤退。這就是“費祎考棋”的典故!
圍棋傳奇之“天元定乾坤”
在宋代有壹本書,叫《太平廣記》堪稱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壹部總集!妳別看這是小說,但是有紀實性質的,這本書也是保留了漢唐時期社會文化的各種資料,從中可以尋覓、探索正史不載,或者載而語焉不詳的種種社會心態、事項、風俗,其也具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這本書就講了壹個“天元定乾坤”的傳奇故事。話說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民間有壹個虬髯客叫做“張仲堅”,也就是比較有名的唐朝風塵三俠之壹。據說他原是揚州首富張季齡之子,因為出生時長得太醜了,他爹就想著殺了得了,反正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種!後來獲救從師於昆侖奴,藝成以後也是豪爽仗義,心有大誌,欲起兵圖天下。
他有壹個特別好的朋友,就是後來唐朝的知名元帥叫“李靖”,這李靖是李世民的人,因為虬髯客知道李淵有個兒子叫李世民,好像是能文能武,氣度非凡,就希望通過李靖的介紹,能和李世明見上壹面,搞不好自己以後當上大王了,或者當上皇帝了,能讓李世民當個下手。結果,張仲堅壹見到李世民,立馬是驚為天人,因為這小夥子帥氣逼人、氣宇軒昂、談吐不凡,張仲堅就自己心就先虛了,看來將來奪取中原和我沒啥關系了!但是和李世民見都見了,來都來了,他就想試試李世民,就在棋盤上請求來切磋壹下。
張仲堅是武林高手,他壹坐定就抓起四子,擺在四個角的星位上,嘴裏還高呼壹聲,“老求四子占四方”。李世民多聰明,就知道這哥們不是善茬,於是也是不慌不忙地執起壹子,放在棋盤的天元這個位置上,朗聲道,“小子壹子定乾坤”。於是乎,兩個人就開始在圍棋盤上捉對廝殺起來!其實虬髯客“張仲堅”的棋藝那也是相當精湛的,自己還是挺有自信的,可是開盤李世民竟然主動讓了四子,讓他覺得必贏無疑,可沒想到,李世民那才是當世的圍棋高手,雖然說自己讓了四字,但是他的第壹手下在天元這個位置,始終掌握著主動,結果中盤過後,張仲堅所占的四個角已經被吃掉三個了!
當李世民又拿起壹枚棋子向最後壹角發起進攻時,張仲堅立馬拖住了李世民的手說“中原大地已歸公子所有,東南壹隅,山高路遠,就請公子交付於我否?”這壹盤棋下來,張仲堅是徹底服了,他認為只有李世民才配得上是王者榮耀,於是就把全部的家產贈與李靖,以幫助李世民統壹天下,自己黯然離開。後來李世民果真是開創了大唐盛世,而這個虬髯客混的也不錯,自領10萬大軍渡海東征,當了南蠻扶余國主。這正是“手談標昔美,坐隱逸前良。參差分兩勢,玄素引雙行。舍生非假命,帶死不關傷。方知仙嶺側,爛斧幾寒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