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黃侃的生平經歷

黃侃的生平經歷

黃侃(1886-1935)

字季剛,湖北蘄春青石嶺大樟樹人。原名喬馨,字梅君,後改名侃,又字季子,號量守居士。1886年4月3日生於成都,1935年月10月8日歿於南京,年僅49歲。

黃侃治學勤奮,以愚自處,主張“為學務精”、“宏通嚴謹”。他重視師承,但不墨守師說,常以“刻苦為人,殷勤傳學”以自警。雖是名聲赫赫之學者,且身體虛弱,仍致力學術而不倦,“惟以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發願50歲後才著書。所治文字、聲韻、訓詁之學,遠紹漢唐,近承乾嘉,多有創見,自成壹家。在音韻學方面對古音作出了切合當時言語實際的分類。晚年主要從事訓詁學之研究。黃侃著作甚豐,其重要著述有《音略》、《說文略說》、《爾雅略說》、《集韻聲類表》、《文心雕龍劄記》、《日知錄校記》、《黃侃論學雜著》等數十種。

黃季剛先生學術年表

1886年 1歲 4月3日(夏歷二月廿九日)生於成都金玉街三道會館。

1888年 3歲 隨江叔海先生問字,初授《論語》。

1890年 5歲 隨父還居原籍湖北蘄春。

1896年 11歲 隨父至武昌,讀經而外,縱覽諸子、史傳,能為詩文。次年丁父憂。

1900年 15歲 應縣試,進學。

1902年 17歲 入武昌湖北普通學堂肄業。同學有宋教仁、董必武等。

1905年 20歲 在文普通學堂因宣傳排滿思想開除,以故人之子得張之洞資助留學日本。

1907年 22歲 以運甓、不佞、信川等筆名寫作《釋俠》、《專壹之驅滿主義》、《哀貧民》等文,刊於章太炎主編之《民報》。師事太炎先生。寫有《新方言後序》、《國故論衡序》。

1908年 23歲 回國侍母疾,不久,母逝,本於孝義,閉門定省,曾寫定《春秋名字解詁補誼》諸稿。時清廷命逮革命黨人,胥吏欲捕之,遂倉皇離鄉,再走日本,往依章師。日夕研討國學。

1910年 25歲 返國還裏,籌設孝義會,宣講種族大義及中國危急狀聽者甚眾。

1911年 26歲 辛亥革命起,奔走江湖,然不欲謀仕宦,後退居滬上,主《民聲日報》。

1914年 29歲 勤治故籍,研索《廣韻》,綜合前說,定古聲十九類,古韻二十八部之目。有《仙道平論》、《釋若者》等文刊於《雅言》雜誌。

1919年 34歲 於《國故月刊》、《國民月刊》發表《廣韻佚字》、《毛詩正韻評》等文。因與胡適等人不諧,轉教武昌高等師範。

1920年 35歲 在《唯是學報》發表《聲韻通例》、《與友人論治小學書》等。並為《說文》、《爾雅》等作講章。

1923年 38歲 仍任教武昌,有《音略》、《釋公士大夫》、《文心雕龍劄記》等刊於《華國月刊》、《國學卮林》。

1925年 40歲 作《中國文學概談》、《文學記微》等文,刊於《晨報》副刊。

1927年 42歲 應聘北京師範大學,秋後轉教東北大學。

1928年 43歲 南下應南京中央大學聘,講章有《禮學略說》、《唐七言詩式》諸稿。先後同事有汪東、胡小石、汪辟疆、陳伯弢、王伯沆、吳梅等。

1931年 46歲 於《金陵學報》、《金聲》是發表《詩音上作平證》、《章炳麟黃侃往來論韻書》等,講《三禮通論》,批註《爾雅義疏》。

1933年 48歲 出版《日知錄校記》。

1935年 50歲 因病逝世於南京。逝前講授《說文部首》及史漢文例。遺稿有《爾雅郝疏訂補》、《說文註》、《廣韻註》、《切韻表》、《集韻聲類表》、《古韻譜》等。

黃季剛先生著作要目

專著

1、《文心雕龍劄記》,北京文化學社,1927年;中華書局,1962年。

2、《反切解釋》上編,中央大學出版組,1929年

3、《日知錄校記》,中央大學出版組,1933年。

4、《集韻聲類表》,上海開明書店,1936年

5、《黃侃論學雜著》,收著作十五種,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年。

6、《說文箋識四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7、《字正初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83年。

8、《黃季剛先生遺書》,臺北石門圖書公司,1980年。

9、《文選黃氏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年。

論文

1、《春秋名字解詁》,《國學粹報》4卷4期。

2、《與友人論治小學書》,《唯是學報》第三冊,1920年。

3、《稷通釋》,《華國月刊》1卷期,1923年11月。

4、《釋屍鳩》,《華國月刊》1卷4期,1923年12月。

5、《詠懷詩箋》,《東北叢刊》第3期,1931年1月。

6、《中國文學概談》,原載《晨報》副刊,又載藝社《文學論集》,1929年。

7、《文學記微》,同上。

8、《秋華室說詩》,《蘇曼殊全集》第五冊,1929年。

9、《詩音上作平證》,《金聲》創刊號,1931年5月。

10、《漢唐玄學論》,《時代公論》1卷11期,193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