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靈芝”是不是就是民間俗稱的“太歲”?
已解決問題 收藏 轉載到QQ空間 "太歲"就是所謂的肉靈芝嗎? [ 標簽:太歲 ] 記載,是壹種大型罕見黏菌復合體,生長於地下,既有原生質生物的特點,也有真菌的特點,是活的生物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真是延年益壽的外星生物嗎? 界舟 回答:2 人氣:2 解決時間:2008-09-19 08:03 其實在中國幾千年前的古籍《山海經》中就有關於太歲的記載。在<山海經>中太歲也被稱為 “視肉”、“聚肉”、“肉芝”。妳看都帶個肉字,說明可以食用。據《山海經》記載,“視肉”最早是作為古代帝王生前喜歡食用的物品出現在古帝陵前的。具有 “食之盡,尋復更生如故”,“食壹片復壹片” 的特點,也就是說吃壹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長,這和陜西周至發現的“不明生物體”似乎壹樣,具有自生自長的能力。至於吃了以後長生不老延年益壽的說法,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確有記載。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把它叫做肉芝收入“菜”部“芝”類,與我們現在見到的靈芝,並稱為“本經上品”。《本草綱目》裏還列舉了幾部以“芝”為主的藥方,說明對壹些疑難病癥有著特殊療效,其***同的特點是:“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而且由於它具有自生自長的特點,顯得更加珍貴.所以歷代帝王都千方百計去尋找它,其中據說古代帝王將相尋找肉靈芝的故事,以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找藥最為著名。 據《史記·秦本記》記載:秦始皇統壹六國後作為壹國之君的皇帝,聽說東方有壹種仙藥,食用以後能長生不老得道成仙,於是在秦二十八年親自率將東行尋找仙藥,他來到了山東省的瑯琊鎮,尋訪到了非常出名的方士名醫徐福,命為其尋找到長生不老的仙藥,並賜給徐福大量的人力、物力。徐福隨即率五百童男童女東行,來到了山東蓬萊尋找仙藥不成。於是徐福又修造船只率三千童男童女東渡扶桑,到達了古代瀛洲、方丈也就是現在的日本列島壹帶繼續尋找仙藥。據說秦始皇讓徐福尋找的仙藥當中就有肉靈芝。然而2000多年過去了,徐福和他的尋找船隊消失在歷史長河裏,而它夢寐以求的仙藥也化為了歷史傳說。但是在陜西周至縣發現的這個不明生物體,卻再次把人們與肉靈芝聯系在了壹起。 采訪 陜西省中醫研究院 副院長 米家烈:古代的肉靈芝上面的描述呢,本草綱目上它描述的比較詳細壹些,我去看的時候 它的形狀就是像描述的,它的這個黃的像紫金,這個切起來就像壹塊肉,那個紫金妳看起來就像那個紫金顏色又發黃又紫。而且,它的外圈上還有,壹圈壹圈好像在那個增生,壹圈壹圈的在那裏發展,發育這個過程中留下的壹個痕跡都比較很清楚,那個手摸到上頭光光的,而且摸下來還壹點黏度感,就好像咱們那種椒鹽蛋白那個在上面出現的那種現象,感覺到非常的寶貴,我也沒敢用手很有勁的去摸,就輕輕地看了壹下我感覺到這是壹個寶貝,我可以斷定地說它就是肉靈芝。 米家烈的說法源自《本草綱目》對肉靈芝的描述。據《本草綱目》記載“肉芝狀如肉,乃生物也。白者如截肪,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這些描述似乎與陜西周至所發現的不明生物體的特征非常相似。再加上它自我生長迅速的特點,不得不令人懷疑它是否就真的是傳說中的肉靈芝? 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裏,這個不明生物體,在各地進行了公開展出。由於人們紛紛傳聞這就是古書上記載的太歲肉靈芝,觀看的遊人絡繹不絕。就連在海洋生物研究方面有著很深造詣的日本天皇明仁,在得知此生物體發現的消息後,特地參觀了這個“不明生物體”,並稱它為:“稀有的寶物”。 為了判定陜西周至發現的這個不明生物體是否就是傳說的肉靈芝,楊興中對這個不明生物體又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近壹個月的緊張科學觀察,楊興中發現這個生物體具有兩根鞭毛 結構的遊動細胞,並可看到遊動細胞鞭毛的壹端無選擇性的攝取食物顆粒。根據這個特點,楊興中確定, 這個不明生物體的身份,是壹種生命演化過程中介於原始菌類向植物動物演化過程中的粘菌復合體。 其他地方雖然這個粘菌的普遍存在,但是這麽大的復合體來講,這又是第壹次發現,因為當時我們研究完了之後,形式壹個初步結論就是說它是處於原生動物和植物之間的過度類型,這本身就是說明了它在生物界裏面進化方面的壹個奇特性,所以當時價值體現的比較大壹些,所以就引起了很多學者的壹些關註吧,科學界的壹些關註,尤其是像當時在日本先皇參觀了以後,他是壹個海洋生物家,他參觀完了說了壹句話,說這是生物學界的壹大發現,這個價值初步肯定的。 根據楊興中他們的結論,這個不明生物體是壹種生命演化過程中介於原始菌類向植物動物演化過程中的粘菌復合體。這個結論說明了什麽呢?妳看這是壹株植物,這是壹個動物,這是壹株真菌,它們都有著***同的祖先。它們是由幾十億年前壹種原始的鞭毛單細胞生物進化而來。這種生物叫做原生質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狀態。原生質生物生活在水中能夠遊動,它既可以像動物壹樣通過吞噬其他的生物生活,也可以像植物壹樣通過光合作用生活。前壹種叫異樣功能,後壹種叫自養功能。後來隨著演化按兩個方面發生分化:壹部分原生質生物自養功能加強,運動功能退化,進化到單細胞綠藻由之發展成植物界。另壹部分原生質生物運動功能和異養功能加強,自養功能退化進化到單細胞原生動物,由之發展到動物界。這個粘菌復合體,它的細胞結構和原始的鞭毛細胞的結構非常相似,不同的是這種細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進化譜系圖》分析,它的位置應在菌、(藻)類植物和原生動物之間。也就是說處於生命演化的壹個岔道口上,左拐呢就會發展到植物界,右拐呢就會向動物界發展,原地不動就變成了像蘑菇靈芝壹樣的真菌類。由於非常少見,壹直是生物演化研究的壹個盲點,所以它對研究生命演化過程十分有意義。 但是這個大型粘菌復合體是否具有像人傳說的延年益壽的功能呢?為了進壹步揭開裏面的秘密,楊興中進壹步觀察了它的物質結構。他發現這個大型粘菌復合體體內含有將近50%的蛋白質和核酸,這些物質對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十分有幫助。而且有時在它表面會形成壹種類似塑料薄膜壹樣的物質。那麽這個薄膜,而且在手上撚就是光光的,黏黏的那種感覺,至少是壹種多糖類的物質,可以蘊含多糖類,那麽這個多糖類,這個在免疫這壹方面有非常大的作用,就是至少作為壹種藥物開發,或者保健品開發,它這個如果進入人體以後,可以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增強妳的免疫功能,那麽這個從壹個側面來說,那就達到了壹個保健的作用,所以還是有壹定道理,至於裏面含有其他物質,這個沒測量。 但是對於這個大型粘菌復合體,為什麽可以快速的生長,它生長的具體環境是什麽樣子,它的年齡有多大,是否真的具有可以開發的利用價值,楊興中介紹由於當時只是做了壹個初步的研究,這些未解之謎沒有揭開。所以它認為這是壹個非常遺憾的事情。至於它是不是古書上描寫的肉靈芝,他不敢肯定。然而就在事隔12年之後,他聽說又有人,在黃河邊上揀到了壹個與《本草綱目》記載更加相像的肉團,於是他馬上到收藏者張安君家進行調查尋訪。 根據了解,這個不明生物體是張安君在2004年9月從黃河邊上的壹個農民手中收購的。 而經過對這個不明生物體的外觀觀察,楊興中認為它比1992年周至縣發現的那個粘菌復合體,更像傳說中的肉靈芝。 楊興中:《本草綱目》裏面曾經這句話說,就是肉汁狀如肉,那麽在這個裏面外形體現在好多的紋理上,和邊上壹些肌肉束的壹些結構上這個是符合的,《本草綱目》曾經對顏色記載,其中裏面有這麽壹句話,就是“黃者如紫金”,那麽這個也可以從表面的顏色上有可以體現出來,另外還有壹句話“動輒如尖兵”指的是內部結構,那這裏面斷層上我們可也可以看出非常白的壹些結構,這個也是符合《本草綱目》裏面的記載,另外《山海經》裏面的記載有這麽壹句話“與彼馬勃,頗相仿佛”,就是說跟壹個扭曲的馬脖壹樣,這個從整體上來看,這個從扭曲的,而且外表上像馬皮膚差不多這種結構,那麽這個根據《山海經》的記載又很相似,所以從這兩個古籍記載,以及咱們現在看到的這種情況來看,它是壹個菌類可能是沒有多大問題的。而且是在純自然的狀況下自然生長出來的,但是現在究竟它是壹個什麽樣壹個具體的菌種,就是壹種什麽樣的物種,必須經過嚴密的科學實驗和壹些細致的工作,才能得出壹個比較科學的結論來,就是說這個結論說,但是可能預言這個東西的價值,體現的學術價值,體現其他方面的價值也是非常高的,因為它比較少見。 雖然只從外觀進行了鑒定,但是楊興中認為這個菌體與1992年周至縣發現的那個粘菌復合體無論從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都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說這個肉感更強,更接近於動物。那麽它是不是也是粘菌復合體,他認為必須在進行更嚴密的技術鑒定後,才能得出壹個比較科學的結論。同時楊興中認為如果第壹個肉團出現是偶然的,那麽再次出現的這個肉團就證明這些都是大自然的產物,而不是傳說中的神明。他希望這壹次能夠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從而最終通過科學的手段,揭開太歲和肉靈芝的不解之謎。 如果妳問的是生物,那麽妳可以在上面找到答案。 如果妳問的不是生物,那麽相信下面的幾句話就是妳要的答案了。 歲星太歲,民間傳說中的兇神。壹說為木星(歲星),壹說為主四時寒暑之神,壹說為十二時辰之神。自西漢始,人們認為凡建築,遷徙,嫁娶等吉兇皆與其方位有關。若犯之而動土,便會挖到壹肉塊,即兇神之化身,並將招致災禍。舊俗每有建築動土之事,必先探明其方位以避之。元明後設有專壇祭祀。後世亦以名兇惡之人。俗語「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即源於此。意為膽大妄為。 夏蟬語冰 回答采納率:25.0% 2008-09-15 19:32 妳覺得這個答案好不好?好(0)不好(0) 傳說中的“太歲”、“肉靈芝”,學名“特大型罕見粘菌復合體”。 壹九九二年陜西周至縣農民杜戰盟首先發現肉靈芝,當時稱為“不明生物體”、“怪肉”,為中國內地各媒體所關註。經生物科學家數年歷史考證和科學探究,證實“怪肉”是神話史書《山海經》及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的“視肉”、“聚肉”、“封”、“太歲”、“肉靈芝”,現代醫學將其取名為大型粘菌復合體。 肉靈芝,其形如肉體,顏色多樣。形狀有珊瑚狀、肉狀脂肪狀、牛肝狀等,表面光滑洞徹恰如堅冰,分層性明顯,肉質細膩,富有彈性,生食其肉感覺如海蟄,在零下十八攝氏度低溫下冷凍存放後不失活,肉體在脫離營養液後,置於高溫和強光直射下多日不腐敗。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肉靈芝收入“菜部”芫類,稱其為“本經上品”,對壹些疑難病癥有特殊療效,久食可輕身不老,延年如神仙。 作為生物體的太歲是確實存在的。古人假定的“太歲”是壹個天體,它和歲星(木星)的運動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相傳太歲到了哪個區域,相應的在那個方位地下就有壹塊肉狀的東西,它就是“太歲”的化身。在該方位動土就會驚動太歲,稱“在太歲頭上動土”。 先秦時期的《山海經》中記載“海中有土肉,黑色長五寸,大如小兒臂,有腹、無口目,有三十足,可炙食。”明代田汝成在《西湖誌》中稱:董表儀拆屋掘土得壹塊肉,術士雲“太歲也”。 據史料記載,秦始皇統壹六國後,聽說東方有壹種仙藥,食用後能長生不老,得道成仙,在秦王政二十八年,親自率將東行,尋找仙藥,又命山東名醫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從山東瑯王牙鎮至蓬萊,再東渡扶桑,到達瀛州方丈壹帶,尋找仙藥。據考證,秦始皇當年命徐福尋找的長生不老的仙藥就是肉靈芝。 當年李政道博士親臨參觀肉靈芝時,曾盛贊此物很有開發價值;有生物學家認為,肉靈芝生物體是大自然遺留的古生物或化石,產生的年代可上溯到白堊紀,是地球上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體標本;美國有生物科學家研究後認為,它是人類和壹切動植物的祖先,稱其為“生物和氏璧”。 內地專家認為肉靈芝為活的生物體,它以細菌、酵母菌、黴孢子等其他微生物為食,纖維素、幾丁質、甲殼質等為營養,肌體含百分之五十蛋白質與核酸,以及酵母菌和黴菌等。生物學家李廣民教授認為,肉靈芝是可以蠕行的壹種很古老的原質生物體,既有原生物的特點,又有真菌及生物的特點。顯微觀察,可見其具有兩根鞭毛結構的遊動細胞,並可看到遊動細胞鞭毛壹端無選擇性地攝取食物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