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常見的流行病,可是任何壹部古代中醫典籍中都沒有感冒 壹詞,原來,感冒這個常用語不是醫學術語,而是來自官場,是壹個官場專用語。 ?
宋代有專門的機構分掌圖書經籍和編修國史等事務,這些機構是昭文館、史館、集賢院三館和秘閣、龍圖閣等閣,通稱館閣 。按照規定,館閣中每天晚上要留壹位官員值夜班,以防圖書被盜,如果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請假簿上寫上這麽壹句:腹肚不安,免宿。當然不壹定是真的腹肚不安 ,而是壹種相沿成習的借口。請假不能連續超過四天。因此館閣的官員們俗稱這本請假簿為害肚歷。
南宋時期,時為太學生的陳鵠也在館閣中供職,陳鵠喜歡別出心裁,他在《耆舊續聞》壹書中記載了自己的發明創造:余為太學諸生,請假出宿,前廊置壹簿,書雲感風 ,則害肚歷可對感風簿 。陳鵠偏偏不願意寫腹肚不安,免宿,而是寫上感風 ,還沾沾自喜地聲稱感風簿跟害肚歷可謂壹聯絕對。
陳鵠創造的感風壹詞也是有來歷的,與他同時期有個中醫學派,史稱永嘉醫派 ,創始人叫陳無擇,他寫了壹部醫書《三因方》,將復雜的疾病按照病源分為內因、外因和不內外因三種,外因稱六淫 ,即風、寒、暑、濕、燥、火,內因稱七情 ,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不內外因指虎狼毒蟲等意外疾病。陳鵠於是創造性地把外因之首的風信手拈來,前面冠上壹個感字, 感者,受也,故稱感風 。 感風簿壹詞從此開始風靡官場。
到了清代,感風簿演變成了感冒假 ,成為官員請假休息的托辭。清代學者俞樾在《茶香室叢鈔》壹書中說:按今制官員請假,輒以感冒為辭,當即宋時 感風簿之遺意。清代官員的創造性在於將 感風變成了感冒 ,冒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即是感風之後仍然帶病堅持工作。
擴展資料:
預防感冒:
1、飲食方面:不健康的飲食可能會引起感染,導致感冒。現在很多大學生並不會註意自己的飲食,建議大家要按照自己的實際需要調節飲食,養成壹個良好的飲食習慣,以改善個人體質。最好減少高糖、高鹽、高脂肪食物的攝入,選擇壹些清淡的飲食。可適當吃些有抗病作用的食物,比如蔥、姜、蒜等。冬天氣候幹燥,人體極易缺水,平時常喝白開水不但能保證機體對水分的需要,還能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廢物的功效。
2、運動方面:現在的大學生沈迷手機的時間比較長,往往缺乏運動。運動是壹種提高免疫力的好方法,為了自己可以擁有壹個健康的身體,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很有必要。同學們平時要多鍛煉身體,可以選擇去操場慢跑或者打球,也可以選擇在寢室裏做仰臥起坐、瑜伽等。
3、心理方面:消極心態對身體的健康有影響。現在大家普遍都有壹定的心理壓力,建議大家在生活中及時調整心態,減輕心理壓力。良好的心態能減少感冒的發生。
4、生活方面:及時掌握天氣變化,根據天氣添衣禦寒,防止受涼。每天給宿舍通通風,讓空氣流通起來。保證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在生活中,壹些人認為生病了就要吃藥,吃藥了就好得更快,其實不然,對於普通感冒來說,如果不太嚴重的話,不管用不用藥,大部分感冒到了壹周時間也能基本恢復。感冒藥可以改善癥狀,讓感冒期間沒有那麽難受,但吃感冒藥並不能讓感冒好得更快。
百度百科-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