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繪本繪畫方法如下:
通過欣賞和觀察《西遊記》中師徒四人的外貌特征,結合素材發揮想象,運用卡通畫的方式表現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小說內容:
該小說主要講述了孫悟空出世,跟隨菩提祖師學藝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壹路上歷經艱險,降妖除魔,經歷了九九八十壹難。
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該小說以“玄奘取經”這壹歷史事件為藍本,經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出明代百姓的社會生活狀況。
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
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西遊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希裏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語言。
故事來源:
西遊記的成書與《三國演義》《水滸傳》類似,都經歷了壹個長期積累與演化的過程。但與前兩者演化的特征並不壹致:《三國演義》《水滸傳》是在歷史真實的基礎上加以擴展與虛構,是實與虛的結合而最後以“真”的假像呈現於讀者面前。
而《西遊記》的演化過程則是將歷史上的真實事件不斷地神化、幻化,最終以“虛幻”的形態呈現在讀者面前。
玄奘(602—664年)取經原是唐代的壹個真實的歷史事件。貞觀三年(629年),他為追求佛家真義,從長安出發後,途經百余國,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裏學習了兩年多,並在壹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六百五十七部,這壹非凡的壯舉,本身就為人們的想象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後來玄奘口述了西行見聞,由他的弟子辯機編輯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玄奘在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