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牂牁的專家定論

牂牁的專家定論

由此可見,古且蘭國邑即黃平舊州古城,存於沅水之源的上舞陽河畔,它歷經春秋戰國以來各個朝代的滄桑變遷。建制史有過且蘭國、牂牁郡、牂州、昭明縣、珍州、樂源群、鎮遠州(非今鎮遠)、黃平府(非今黃平縣城)、黃平安撫司、黃平守禦千戶所、黃平衛、黃平州、黃平舊州巡檢司、黃平舊州分縣、舊州區、舊州鎮。舊州歷史悠久,有貴州東部最大的平壩子,農業發展在黔東南地區為最早,民族開化也較早。當地苗、革、侗、土家等少數民族歷來壹直稱舊州為“旺珍”或“王簡”,譯成漢語即為“皇城”、“皇帝的家”、“皇帝居住的地方”。且蘭國都遺址,現已被專家指認為在舞陽河上遊黃平舊州飛機場北側的天官寨。

據《辭海》載:“且蘭,古縣名。西晉改故且蘭縣置。治所在今貴州貴陽附近;壹說在今凱裏西北。”《百越源流史》謂:“黃平舊州屬且蘭國,而且蘭國在春秋時期已存在,直到漢初才被牂牁取代。”《黃平縣地名誌》曰:“元鼎六年,平且蘭,改建牂牁郡,黃平舊州為郡治所在。”又據中國青年出版社1983年3月出版的《中國古代史常識》說:“元鼎六年,漢王朝又在貴州置牂牁郡,治所在故且蘭(今貴州凱裏西北),轄境相當於今貴州大部、廣西西北部和雲南東部。”以上古籍、辭書、方誌、著述,都幾乎認同古且蘭國治所就在貴州凱裏西北部的黃平舊州古鎮。可見,舊州至少已有2500余年歷史之久。

而且,當地苗語的口述史至今仍在傳承和印證這壹事實。舊州,苗語叫“旺珍”或“王簡”,漢語意為“皇城”、“皇帝的家”或“皇帝居住的平壩、地方”。又,在苗語裏,“且”(ju)是城的意思,“蘭”是“王”或“王者”的意思,“且蘭”,意為“王城”。而在亻革語中,“且蘭”為“藍家居住的國家”之意,而藍姓又是亻革家的大姓,長期為亻革家首領。

翻開歷史典籍,同夜郎壹樣,牂牁是古代歷史上的壹個重要標識。如果將漢代牂牁郡的建立作為壹塊凸現於歷史的文化高地的話,那麽在此之前和之後的數百年裏,其演化的過程同樣充滿曲折。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漢帝國向西南開疆拓土,出兵滅南越國,回師除掉且蘭國,沒有裁除夜郎國,在頒夜郎王印前,在夜郎國地置牂牁郡,行中原郡縣制。於是第壹個中央集權的地方政府在這塊土地上出現。到公元前28—25年,牂牁郡太守陳立滅掉夜郎王興之後,夜郎國的歷史結束,牂牁郡完全取代了夜郎國。

牂牁郡的設置範圍大體上是古夜郎的範圍。根據《漢書》和《後漢書》的記載,西漢轄17縣,東漢轄16縣,範圍基本上是壹致的,大體包括今天貴州的西部,廣西的西北角,即現廣西百色地區,雲南的東南部,《安順府誌》稱“幾有貴州之全,規雲南四之壹,粵南五之壹”。

西漢、東漢歷經四百余年,作為牂牁郡首府的安順,在大漢帝國西南版圖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壹直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牂牁郡的歷史是黃平繼夜郎國之後的又壹個重要歷史階段,在激烈的社會變化中,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頑強地與自然作鬥爭,創造了矚目的文化。寧谷古漢遺址為我們提供了漢代社會經濟生活的基本信息,它說明兩漢時期的安順已進入青銅時代,從在漢代牂牁郡轄地範圍內發現的漢代青銅器看,種類繁多。生產工具有钁、鋤、犁、鏵口、鑿;兵器有戈、矛、鏃;生活用具有鍪、貯貝器;樂器有、鼓、羊角鈕鐘;雜用器具有刀、鉆、魚鉤。此外尚有鉤、鎧甲、甲臂、扣飾、鈴、手鐲、耳環、發釵、帽飾等裝飾品。說明西漢時青銅器已廣泛應用於生產、生活、軍事等社會各個方面。自武帝始,隨著兩漢對西南的開發,大批移民進入貴州,帶來了先進的文化,生產力得到巨大改變。

農業是牂牁的主要經濟。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是稻谷。考古部門不僅在黔西北戰國至西漢中期的土著居民墓葬中,發現了稻谷與大豆的遺跡,還從當時屬牂牁郡管轄的興義漢墓中出土了壹座水田稻作模型。《史記·西南夷列傳》說:其地“椎結、耕田、有邑聚”。《華陽國誌》說這裏的人“畬山為田”。《漢書》記載屬牂牁郡管轄的鉤町國,曾向漢王朝“入粟千斛”;又說漢軍與夜郎交戰時,采用“攻絕其水道”之法。凡此種種,都足以證明牂牁農業文明的發達程度。

為開發西南諸地,漢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漢朝廷即決心打通西南夷道,形成壹條由巴蜀經夜郎通往南越的通道。交通的改善和邑聚的興起,是夜郎商業活動的基礎。牂牁與巴蜀、南越與之間已有商業往來。從寧谷漢代墓葬中出土的半兩錢和五銖錢,也是牂牁對外商業交往的壹種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