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太陰月公娘娘

太陰月公娘娘

嫦娥這壹形象最終被重塑為道教的太陰月仙,成為道教仙譜中地位顯赫、權職重大的月宮女主

與“後羿射日”、“女媧補天”、“***工觸山”神話並列為中國四大神話的“嫦娥奔月”,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悠久、影響最為巨大、流變最為復雜的神話之壹,其自產生初始,就與中國傳統的神仙思想結下了不解之緣。

尤其是道教神仙信仰形成以後,其本身所具有的追求長生不死的內容以及渴望自由快樂的品質,受到了神仙家和道教徒的青睞,因而被不斷地改造,“嫦娥奔月”神話中的原生神話因素逐漸減少,而仙話因素相應增加。

伴隨“嫦娥奔月”神話結構模式的變化和神話精神的消解,嫦娥這壹形象最終被重塑為道教的太陰月仙,成為道教仙譜中地位顯赫、權職重大的月宮女主。

“嫦娥奔月”神話產生的時代很早,《文心雕龍諸子》、李善註《文選》均引及成書於戰國初年、散佚已久的古代占蔔巫書《歸藏》中所載“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事。傳世文獻記載“嫦娥奔月”神話,則始見於漢初《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

後漢張衡《靈憲》記載更為詳細:“嫦娥,羿妻也,竊西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將往,枚占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遂托身於月,是為蟾蜍。”

看似純粹的神話,其實是“仙話”了的神話,最主要的依據就是其中蘊涵著成仙不死的思想。

中國古代神仙思想的產生早於春秋戰國之交。當先民經過漫長的文明進化歷程,從對神的頂禮膜拜逐步走向自我覺醒與自我獨立後,畏死求生的心理和企望自由快樂的內心驅動力量,促使人們熱烈地追求肉體不滅,篤信通過人為修煉成仙能夠實現長生之目的。

隨著戰國後期方仙道的形成,以及西漢中後期黃老思想的誕生和流行,中國古代的神仙思想經過長期的發展終於走向理論化、系統化和宗教化,上升為神仙信仰。上至君主貴胄,下到平民百姓,無不狂熱信奉,從壹次次規模浩大的海上求仙活動已可窺之壹斑,這最易促使仙話產生。

對本來就虛幻、奇異且已經被抽離精神內涵的神話加以改造,無疑是最為方便、有效的途徑,神話由此找到了轉化為仙話的契合點。

當然,不是所有的神話都能轉化為仙話,只有本身具有仙話潛在因素的神話才能被仙話所吸收、利用。

“嫦娥奔月”神話的最初面貌,現在已無法確切了解,但通過對不同典籍所載“嫦娥奔月”事的相互參校,可知“枚占於有黃”與“奔月”是***有的基本情節。正是這兩點內容符合了神仙家和道教徒的需求。

占蔔源於神靈崇拜,早已成為社會習俗。道教承襲了這種古巫覡之風,亦以之為溝通神意的手段。而“得仙”、“奔月”的能力與結果,則正是道教所極力渲染的,通過修煉達到長生不死、肉體飛升的境界。

這樣,在道教神仙信仰的需求與影響下,“嫦娥奔月”神話本身潛在的仙話品質就與不死成仙思想相結合,原屬於西王母神話中的不死樹、不死藥內容亦被移植到“嫦娥奔月”神話中,作為實現平地飛升入月、從而獲得長生的合理而充滿誘惑力的解釋。“嫦娥奔月”神話由此轉化成為既能超現實,又能現實化的“仙話化神話”,而對不死藥的追求與獲得就使超現實與現實之間有了可以跨越的橋梁。“嫦娥奔月”神話在先秦兩漢時期,完成了其仙話化的過程。

隨著魏晉唐宋間道教的不斷發展,教理的日趨成熟,作為信仰對象的神仙譜系也逐漸完善,壹方面表現在大量吸納各種人物形象充實仙譜,形成壹個龐大、復雜的神仙等級體系;另壹方面則是為各位神仙具體排定高下座次,規定統轄的範圍和享有的權利,使其各歸其位,各享其尊,各司其職。

正是在這列仙為尊的浪潮中,嫦娥終於得以登堂入室,不僅成功躋身道教的仙譜序列,而且被尊奉為道教月仙,在上執掌月宮世界,在下主管嶽、瀆、湖、海,壹躍而為道教大仙。

嫦娥進入道教仙譜,首先獲得了與其尊貴身份相應的新稱號“太陰元君”,或稱“太陰皇君”,另外還有“太陰雷君”之稱。《混沌玄書大法》中將其與太陽雷君、月孛雷君等並舉,***列於帝師、君師、系師、祖師和宗師之後,封為“班將”,足見其在神霄派道法中的不俗地位。又有“雷霆賴以神”之稱,據《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所載,其勢力所轄在雷霆玄省。道教經典賦予嫦娥的尊號顯示出嫦娥作為道教月仙的至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