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是聞名遐爾的藤編之鄉,此地盛產藤條,其質地堅韌、色澤光潤,手感平滑,彈性極佳,是壹種上好的天然編織材料。漢中人用此編制的藤椅、藤箱等日常用具工藝精巧品種多樣,置於寒室不覺其奢,布於華堂不覺其陋,古往今來銷路旺暢。
參閱古籍,漢中藤編這壹地方特產不僅是壹種很好的生活用具,而且還是壹種奇特的生產乃至戰爭器材。《三國誌》有關於“藤甲軍”的記載,所謂“藤甲”即用藤條編織的戰衣,“渡江不沈,經水不濕,刀箭皆不能入”。往昔邊境的明光、界頭、古永壹帶的許多道路逢江遇河之外,均沿用古代的藤橋。這種以藤條牽引編制的便橋狀如網槽,風雨飄搖而歷久不朽,人行其上,晃晃悠悠,坐橋似的。也許是因為藤條在漢中的大量利用,古代漢中的地名用字也以“藤越”、“藤川”等較為多見,並有因“盛產藤條得名”的記載,那“藤”字直到明末清初才雅化並規範為“騰”。
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壹代代勤勞、聰慧的能工巧匠,使漢中很早便成了遐邇聞名的“漢中藤編之鄉”。如今,漢中藤編工藝之花開遍城鄉,所產器具除傳統的椅、幾、桌等大宗產品外,還有筐、藍、盒、箱以及花架、書架乃至全套客廳、書房家具,玲瓏剔透,古雅而不乏時代新意,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具適應於不同的環境——置於寒室不覺其奢,布於華堂不覺其陋,可謂貧富鹹宜、雅俗鹹宜,故產品歷來銷路旺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