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七巧圖”、“智慧板”,是漢族民間流傳的智力玩具。它是由唐代的燕幾演變而來的,原為文人的壹種室內遊戲,後在民間演變為拼圖板玩具。據清代陸以湉《冷廬雜識》說::宋黃伯思宴幾圖,以方幾七,長段相參,衍為二十五體,變為六十八名。明嚴瀓蝶幾圖,則又變通其制,以勾股之形,作三角相錯形,如蝶翅。其式三,其制六,其數十有三,其變化之式,凡壹百有余。近又有七巧圖,其式五,其數七,其變化之式多至千余。體物肖 形,隨手變幻,蓋遊戲之具,足以排悶破寂,故世俗皆喜為之。”現七巧板系由壹塊正方形切割為五個小勾股形,將其拼湊成各種事物圖形,如人物、動植物、房亭樓閣、車轎船橋等,可壹人玩,也可多人進行比賽。利用七巧板可以闡明若幹重要幾何關系,其原理便是古算術中的“出入相補原理”
宋朝有個叫黃伯思的人,對幾何圖形很有研究,他熱情好客,發明了壹種用6張小桌子組成的“宴幾”——請客吃飯的小桌子。
後來有人把它改進為7張桌組成的宴幾,可以根據吃飯人數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狀,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這樣用餐時人人方便,氣氛更好。
後來,有人把宴幾縮小改變到只有七塊板,用它拼圖,演變成壹種玩具。因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們叫它“七巧板”。
到了明末清初,皇宮中的人經常用它來慶賀節日和娛樂,拼成各種吉祥圖案和文字,故宮博物院至今還保存著當時的七巧板呢!
18世紀,七巧板傳到國外,立刻引起極大的興趣,有些外國人通宵達旦地玩它,並叫它“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