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知最早的刊本是宋本,洪邁(1123-1202)說它屬於慶歷年間(1041—1048),毛晉(1599-1659)認為他擁有這個本子的抄本,他翻刻在《津逮秘書》之中。在明代的幾個版本中,《四部叢刊》所翻印的沈辨的本子淵源於元本(由錢惟善於1355年作序)。
2.帶有註解的校本被趙懷玉(1747—1823)單獨刊入他的《亦有生齋》中(序作於1790年,《龍溪精舍叢書》予以重印),又被周廷萊作為《韓詩外傳校註》(重印於《安徽叢書》)而加以刊印,其序文標定為1791年。上述版本中的第二種用本是壹更保守的版本,它被拿來作為兩種版本合並版的底本,由吳棠於1875年出版(《望三益齋》,由《畿輔叢書》予以重刊,《叢書集成》也作了重刊,並加了標點,又見上海商務印書館於1917年的排印本)。壹種未知出處而含有大多相應段落的版本由陳士珂於1818年以《韓詩外傳疏證》名字刊印(見《文淵樓叢書》中)。
3.收有《韓詩外傳》的其他叢書還有《漢魏叢書》。《廣漢魏叢書》、《三十三種叢書》等。
4,許維遹(1905—1951)的《韓詩外傳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該書是在他死後出版,繁體字,加了標點和註釋,其中有的為珍奇難得的資料及許自己的見解。
5.賴炎元的《韓詩外傳今註今譯》,該書有註釋有標點,並有用現代漢語譯成的譯文,臺北:商務印書館,1972年版。 1.孫詒讓《劄迻》卷二,涉及有十個段落的內容。
2.俞樾的《讀韓詩外傳》對22段疑難的段落進行了校勘;見《曲園雜纂》卷十七(《春在黨全書》)。
3.趙善詒的《韓詩外傳補正》(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年),幾乎處理每篇經文中的疑難段落,用來自相應段落的引文來支持他的考評及校勘,而且總是指出前人對這同壹段所作的校註。(見國學小叢書)。他的著作被收入賴炎元的《韓詩外傳考征》中(見下文五第2條)。
4.幀炎元:《韓詩外傳考征》,2冊,臺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63年版。第壹冊詳細研究了漢代的韓詩,《韓詩外傳》的版本,校勘記,韓詩異文與包括毛詩在內的其他諸家詩註解和文字上的不同。第二冊考察了早期和後來著作中所引的《韓詩外傳》之文,並詳盡地羅列了為現代版本中所無的《韓詩外傳》佚文。 1.《韓詩外傳逐字索引》,劉殿爵、陳方正主編,收入《先秦兩漢古籍逐字索引叢刊》,香港:商務印書館,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