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鄭杭生的代表作品

鄭杭生的代表作品

1、《休謨》 譯著 中國社科院出版社 1990.06 校審

2、《維特根斯坦》 譯著 中國社科院出版社 1989.05 校審3、《現代資產階級理論社會學批判》譯著人民大學出版社 1981.09 主譯

4、《作為邏輯的辨證法》 譯著 海人民出版社 1964. 主譯 1、《中國人民大學社會發展研究報告:弱勢群體與社會支持》(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2)

2、《社會學概論新修》(第三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12)

3、《社會學專業主幹課教學基本要求》(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

4、《中國社會結構》日本早稻田大學出版社2002.6

5、《中國城市社會結構—現狀、變遷及發展趨勢》(第壹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5)

6、《鄧小平發展思想與當代中國社會結構系列文集》(第壹作者,2000,7;黨建讀物出版社)

7、《跨世紀的中國社會學——九五期間社會學研究回顧與十五期間社會學發展瞻望》(主編,2001,10;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8、《二十世紀中國的社會學本土化》,又名《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學:社會學本土化從世界到中國的理論和實踐》(第壹作者,2000,7;黨建讀物出版社)

9、《中國社會學史新編》(第壹作者,2000,5;高等教育出版社)

10、《鄭杭生文集》(1998,10;寧夏人民出版社)

11、《人權:從世界到中國--當代中國人權理論與實踐》(第二主編,1999,9;黨建讀物出版社)

12、《二十世紀中國的社會學》,又名《中國社會學的發展:歷史、現狀與前瞻》(第壹作者,

1999,7;黨建讀物出版社)

13、《社會學概論新修(修訂本)》(主編,1998,11;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 《社會運行論及其在中國的表現——中國特色社會學理論探索的梳理和回顧之壹》,《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

2、《現代性過程與社會學理論的個性——社會互構論:中國特色社會學理論新探索之壹》,與楊敏合作《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

3、《馬克思主義與社會學》,電子刊物《社會學視野》2003,創刊號。

4、《五點希望:人文社會科學的創新之路——以社會學為例》,與楊敏合作《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第3期,月日出版。

5、《中國社會學:現狀,前景,問題》,《光明日報》2003年5月6日。

6、《權益自主與權力規範——對現代社會中個人與社會關系的多視角分析》,與楊敏合作《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3,第3期。

7、《當前弱勢群體社會支持的價值基礎、基本目標與政策選擇》,與李迎生合作《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3年,第5期,摘要刊登。

8、《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從前現代到現代的社會學考察》,與楊敏合作《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第1期。

9、《論我國社區治理的雙重困境與創新之維——基於北京市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實踐的分析》,與黃家亮合作《東嶽論叢》2012年第1期。

10、《從社會成員“無感增長”轉向“有感發展”——中國社會轉型新命題及其破解》,《社會科學家》2012年第1期。

11、《論“傳統”的現代性變遷——壹種社會學視野》,《學習與實踐》2012年第1期。

12、《“理論自覺”與中國風格社會科學——以中國社會學為例》,《江蘇社會科學》2012年第6期。

13、《孫本文先生對早期中國社會學貢獻的再認識》,《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

14、《走向有序與活力兼具的社會——現階段社會管理面臨的挑戰及應對》,《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

15、《城鄉壹體化與同城化齊舉並進》,《紅旗文稿》2013年第20期。 “對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學理論有所貢獻,對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的認識有所深化”,是鄭杭生教授從事社會學研究20多年來給自己設定的學術目標,並鍥而不舍地加以追求,希望通過這種追求,對實現“增促社會進步,減縮社會代價”的社會學深層理念有所推動。 作為上述追求和探索的結果,他提出了社會運行論、社會轉型論、學科本土論和社會互構論等“四論”,並以此為理論基礎,對因重大社會變革而出現的熱點問題做出了富有創造性的回答,顯示了社會學學科的獨特價值,在社會學界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第壹冊收集了有關“四論”的文章。這些文章既有論述亦有論戰,清晰地展現了“四論”的提出、產生影響、走向完善、用以解釋社會現實問題的理論探索過程。

第二冊分“改革發展穩定”、“階級階層結構”、“城市農村問題”、“文化義利信仰”、“民主自由人權”、“社會隨筆簡評”等6大部分,運用“四論”對中國社會的多個領域進行了分析,對巨變中的中國社會的壹些熱點問題和焦點問題給予了自己的回答。

第三冊收錄了作者自1986年以來撰寫的論文、報告、書評等140多篇,從體制條件、政策環境、社會氛圍等方面對當代中國社會學的學科建設和理論創新的歷史、現狀作了梳理介紹,對其發展前景作了前瞻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