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夏人物概述

夏人物概述

14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溫州師範學校。學校裏的科目很多,但他專心致誌地學習古籍和經典。在校期間,他嘗試著作詩作詞,《如夢》中的“鸚鵡,鸚鵡,妳知道夢裏說什麽嗎”這句話獲得了語文老師的贊賞,並在句子旁加了密密麻麻的朱圈,給了夏老師很大的鼓勵。從文師範大學畢業後,他開始了長達六十年的教學生涯。在此期間,他積極參加家鄉的詩社活動,與同齡人壹起研究詩歌,探討陰陽之別,為他終生研究詞奠定了基礎。從1930開始,夏先生先後擔任浙江大學、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後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近半個世紀以來,夏先生主持東南詞學講座,與國內詞人學者交流,經營詞學,碩果累累,成為享譽海內外的詞學大師。生於1900年2月,卒於1986年5月。1918畢業於溫州師範學校。65438-0930從浙江省第九中學(即浙江省兗州中學)轉入之江大學。他曾經是浙江大學的教授。解放後,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浙江分院語言文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文學研究》雜誌編委,《詞》雜誌主編,中國唐文學學會顧問。5月1986,11,夏在北京病逝。曾任浙江省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為壹位傑出的詞人,夏先生不僅是傳統詞學的總結者,也是現代詞學的奠基人。

20歲以後,我去了北方的河北、山西,西部的長安,開闊了眼界,加深了閱歷,寫了很多悲涼、憤世嫉俗的作品。30歲前後,我專註於寫《唐宋詩人年譜》、《唐宋詩詞論》、《姜白石詞年譜劄記》等詞學專著,但並沒有放棄吟誦。30歲以後,他專攻詞學,這對中國詞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他壹方面繼承了歷代詞學的長處,另壹方面又對傳統詞學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創新,以求實的態度研究詞的體、樂、法、史,極大地拓展了詞學的研究領域,為詞學走上科學化、系統化、理論化的軌道做出了突出的貢獻。50歲左右,在學習詞的同時,也寫出了許多奇思妙想、推陳出新的作品。

在凝聚著夏先生畢生心血的近千萬字著作中,已出版的詞學專著有近30部,尚未收錄的論文有100余篇,尚有許多著作有待整理出版。其中包括《唐宋詩人年譜》、《唐宋詞論》、《姜白石詞年譜註釋》等。是詞學研究以來不可多得的佳作。他還寫了很多詩,如《夏詞集》、《天鳳閣詩集》等,並寫了壹本獨特的《天鳳閣詩日記》。夏先生的學術成就在國際上也得到了高度評價。1981年後,任中國韻學會名譽會長、《詞》主編。夏老師於1927至1930在九中任教。他的事業就是從這裏起步,開創詞學新風格,使傳統詞學科學化、系統化,成為國內外公認的“壹代詞宗”。

1927下半年,夏在壹中到九中的圖書館裏發現了豐富的書籍,這讓他喜出望外,壹頭紮進了書海。他在日記中寫下了自己的喜悅:“師範學校圖書館裏,有24冊《漢粉樓史》、《浙江局‘三通’、小源叢書》等。,且借二三十本,如兗州之寶。晚上翻了隋書、宋史、三通,考證了白石詞,很得意。十壹點睡。”晚年回憶起這段往事,他還記憶猶新:“每天下課後,他鉆進書庫學習。在那裏,我看了很多關於唐宋詩人事跡的筆記和小說,經常發現寶藏。”

夏沒有上過大學,但他後來走上了大學的講壇,成為著名的教育家、學者和詩人。他的知識完全靠自學。總結晚年讀書經驗,他說:“笨是我讀書的本錢。”他認為讀書沒有捷徑,不能占便宜,只有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他說“笨”字很有意思,頭上頂著壹本竹書(書是壹串竹簡,壹種古書)就是教人好好讀書。努力是人的根本,所以“笨”字由“竹”改為“本”。我的天賦很低,正因為如此,才督促我好好學習。從我七八歲上學開始,幾十年來,除了大病壹場,我從未離開過書本。最重要的是多讀書。“讀壹千遍,其意不言而喻。”

發現圖書館這個“寶庫”後,他在書海中自由遨遊。白天教書,晚上和節假日刻苦學習,博覽群書,勤奮好學,非壹般人所能及。在日記中,經常有這樣的記錄:“壹整天,我的眼睛都是閉著的。”“我坐在辦公桌前,超負荷工作,口幹舌燥。”等壹下。萬壹有原創和經驗,我就忘了努力學習的辛苦:“我很高興離開家。”月在流,庭葉無聲,又是幾夜。”“艷陽天滿窗,我在混沌中閑坐,自得其樂。“根據1928下半年到1929年底的剩余日記統計,在這壹年半的時間裏,他閱讀和記錄了多達368種國內外書籍,創作了100多首詩歌。

後來發表在《北京大學燕京學刊》上的《白石歌行》名作《辨皮辨》和奠定其詞學大師地位的重要著作《唐宋詩人年譜》,都是在九中任教三年之內寫成的。1986年5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1918畢業於溫州師範學校。解放前,任杭州之江人文科學學院、浙江大學教授。解放後在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浙江分院語言文學研究室(LSSDJT COM)主任、研究員。曾任浙江省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

被譽為“詞學大師”的夏先生從教60余年。夏先生善於獎勵人才,培養後進。桃李門墻,吉士多。然而,他“卻不是老師”,也從未自稱是老師。所有出身於夏家族的人都深受夏的熏陶,其中不乏在學術上能夠獨立發展的人。夏先生是壹位全心全意為祖國培養人才的導師。研究中國古典詩詞的外國學者不遠萬裏來找他請教。現在他的學生遍布世界各地。詞是從詩學中分離出來的專業學問,興起於宋代,盛行於清代。舊詞比詞的外在形式考證和詞集校勘更先進,但忽視了詞史和詞學理論的系統研究。因此,歷代詞學作品雖多且豐富,但研究方法難免有所局限,能做到全面了解的並不多見。進入20世紀後,詞學研究逐漸步入科學化、系統化、現代化的軌道,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夏先生是現代詞的傑出代表。他繼承晚清詞學復興,借鑒科學研究方法和現代觀念,結合自己深厚的傳統學問和紮實的考據學功底,鍥而不舍,孜孜不倦地探索,以畢生的努力,在詞年譜、詞論、詞史、詞樂、詞韻、詞書校勘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構建了超越前人的嚴謹的詞學體系,拓展了詞學研究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