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熟地黃入藥有什麽作用?

熟地黃入藥有什麽作用?

熟地黃是壹種比較常見的中草藥,熟地黃性溫,味甘,熟地黃入藥主要起到滋補肝腎的作用,所以多用於各種腎虛,其實地黃有很多用法,熟地黃是其中的壹種炮制方法,主要用於利尿降血糖。那麽,熟地黃入藥有什麽作用?熟地黃有哪些藥用功效?

熟地黃熟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glutinosa(Gdertn)Iibosch.的塊根,經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陳皮為輔料經反復蒸曬,至內外色黑油潤,質地柔軟粘膩。切片用,或炒炭用。

藥性甘,微溫。歸肝、腎經。

功效補血養陰,填精益髓。

應用

1.血虛諸證。本品甘溫質潤,補陰益精以生血,為養血補虛之要藥。常與當歸、白芍、川芎同用,治療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及月經不調、崩中漏下等,如四物湯(《和劑局方》);若心血虛心悸怔忡,可與遠誌、酸棗仁等安神藥同用;若崩漏下血而致血虛血寒、少腹冷痛者,可與阿膠、艾葉等補血止血、溫經散寒藥同用,如膠艾湯(《金匱要略》)。

2.肝腎陰虛諸證。本品質潤入腎,善滋補腎陰,填精益髓,為補腎陰之要藥。古人謂之“大補五臟真陰”,“大補真水”。常與山藥、山茱萸等同用,治療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遺精、盜汗、耳鳴、耳聾及消渴等,可補肝腎,益精髓,如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亦可與知母、黃柏、龜甲等同用治療陰虛骨蒸潮熱,如大補陰丸(《丹溪心法》)。本品益精血、烏須發,常與何首烏、牛膝、菟絲子等配伍,治精血虧虛須發早白,如七寶美髯丹(《醫方集解》);本品補精益髓、強筋壯骨,也可配龜甲、鎖陽、狗脊等,治療肝腎不足,五遲五軟,如虎潛丸(《醫方集解》)。

此外,熟地黃炭能止血,可用於崩漏等血虛出血證。

用法用量煎服,10~30g。

鑒別用藥地黃始見於《神農本草經》,現臨床使用有鮮、生、熟三種。均有養陰生津之功,而治陰虛津虧諸證。鮮地黃甘苦大寒,滋陰之力雖弱,但長於清熱涼血,瀉火除煩,多用於血熱邪盛,陰虛津虧證;生(幹)地黃甘寒質潤涼血之力稍遜但長於養心腎之陰,故血熱陰傷及陰虛發熱者宜之;熟地黃性味甘溫,入肝腎而功專養血滋陰,填精益髓,凡真陰不足,精髓虧虛者,皆可用之。

使用註意本品性質粘膩,較生地黃更甚,有礙消化,凡氣滯痰多、脘腹脹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與陳皮、炒仁等同用,防止粘膩礙胃。

古籍摘要

1.《醫學啟源》;“熟地黃補血虛不足,虛損血衰之人須用,善黑須發。”

2.《本草綱目》:“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須發,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經候不調,胎產百病。”

3.《藥品化義》:“熟地,藉酒蒸熟,味苦化甘,性涼變溫,專人肝臟補血。因肝苦急,用甘緩之,兼主溫膽,能益心血,更補腎水。凡內傷不足,苦誌勞神,憂患傷血,縱欲耗精,調經胎產,皆宜用此。安五臟,和血脈,潤肌膚,養心神,寧魂魄,滋補真陰,封填骨髓,為聖藥也。”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梓醇、地黃素、甘露醇、維生素A類物質、糖類及氨基酸等。

2.藥理作用:地黃能對抗連續服用地塞米松後血漿皮質酮濃度的下降,並能防止腎上腺皮質萎縮。地黃煎劑灌胃能顯著降低大白鼠腎上腺維生素C的含量。可見地黃具有對抗地塞米松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抑制作用,並能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六味地黃湯對大鼠實驗性腎性高血壓有明顯的降血壓、改善腎功能、降低病死亡率的作用。六味地黃湯明顯對抗N-亞硝基氨酸乙脂誘發小鼠前胃鱗狀上皮細胞癌的作用。

3.臨床研究:熟地黃煎劑治療高血壓,血壓、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有下降,且腦血流圖和心電圖也有所改善(熟地黃炮制加酒與否科研成果鑒定書,1980.6)。用復方五子地黃口服液治療男性不育癥總有效率為84%。(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5,15,(4):209)。

熟地的食用禁忌

1、炮制煎煮不可見銅鐵器

《雷公炮制藥性解》雲:“采得生地黃,去白皮,磁鍋上柳木甑蒸之,攤令氣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幹,勿令犯銅鐵,令人腎消,並白發,男損營,女損衛也。”熟地黃炮制不可見銅鐵,煎煮亦不可用鐵鍋、鐵壺。《藥鑒》:“若犯鐵器,令人腎消。”貯藏應如《本草從新》言,“味甘如飴,須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潤也”。

2、服食忌蘿蔔、三白、諸血等

《本草品匯精要》記載:忌蘿蔔、蔥白、韭白、薤白。《要藥分劑》雲“忌萊菔、蔥、蒜、諸血”。蓋萊菔子降氣,三白辛竄走氣,影響地黃的滋補作用。諸血為血肉有情之品,恐滋膩太過,故宜禁之。

3、傷寒家不宜用

傷寒之病,邪從外入,宜疏散而不宜滋補。如《神農本草經百種錄》言:“又仲景《傷寒》壹百十三方,惟復脈用地黃。蓋傷寒之病,邪從外入,最忌滋滯。即使用補,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劑。否則邪氣向裏,必有遺害。今人壹見所現之證,稍涉虛象,便以六味湯為常用之品,殺人如麻,可勝長嘆。”

4、脾虛痰多氣郁之人慎服

熟地黃味甘,性尤滋膩,脾虛痰多氣郁者慎用。《本草從新》雲:“按熟地黃性滯,痰多、氣郁之人,能窒礙胸膈,用宜斟酌。”《本草征要》雲:“熟者性滯,若痰多氣郁之人,能窒礙胸膈,當斟酌用之。”《本草通玄》言“熟地性滯,痰多者,恐其泥膈,宜姜汁炒之,以制其滯。更須佐以砂仁、沈香二味,皆納氣歸腎,又能疏地黃之滯,此用藥之權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