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雞肫皮簡介

雞肫皮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拼音名 5 拉丁名 6 英文名 7 雞內金的別名 8 雞內金的處方用名 9 出處 10 雞內金的來源 11 雞內金的原動物形態 12 雞內金的產地 13 雞內金的采收與初加工 14 雞內金的生藥性狀 15 雞內金的炮制 15.1 雞內金的炮制方法 15.1.1 雞內金 15.1.2 炒雞內金 15.1.3 砂炒雞內金 15.1.4 醋雞內金 15.2 成品性狀 15.3 炮制作用 15.4 炮制研究 15.4.1 對化學成分的影響 15.4.2 對藥理作用的影響 15.5 貯存方法 16 雞內金的性味歸經 17 雞內金的功效與主治 18 雞內金的化學成分 19 雞內金的藥理作用 19.1 對人體胃功能的影響 19.2 加速放射性鍶的排泄 19.3 雞內金不同炮制品對小鼠腸胃推進功能的影響 19.4 抗癌作用 20 雞內金的用法用量 21 雞內金的使用禁忌 22 雞內金精選方 22.1 治食積腹滿 22.2 治痞氣積 22.3 治反胃,食即吐出,上氣 22.4 治脾胃濕寒,飲食減少,長作泄瀉,完谷不化 22.5 治噤口痢疾 22.6 治小兒疳病 22.7 治痟腎,小便滑數白濁,令人羸瘦 22.8 治虛勞,上焦煩熱,小便滑數,不可禁止 22.9 治小便淋瀝,痛不可忍 22.10 治遺精 22.11 治走馬牙疳 22.12 治壹切口瘡 22.13 治喉閉乳蛾 22.14 治小兒溫瘧 22.15 治發背已潰 22.16 治骨結核,腸結核 23 古人論述 24 雞內金的選購 25 雞內金的食療功效 26 雞內金的藥典標準 26.1 品名 26.2 來源 26.3 性狀 26.4 檢查 26.4.1 水分 26.4.2 總灰分 26.5 浸出物 26.6 雞內金飲片 26.6.1 炮制 26.6.1.1 雞內金 26.6.1.2 炒雞內金 26.6.1.3 醋雞內金 26.6.2 性味與歸經 26.6.3 功能與主治 26.6.4 用法與用量 26.6.5 貯藏 26.7 出處 27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雞肫皮的方劑 2 用到中藥雞肫皮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雞肫皮 這是壹個重定向條目,***享了雞內金的內容。為方便閱讀,下文中的 雞內金 已經自動替換為 雞肫皮 ,可 點此恢復原貌 ,或 使用備註方式展現 1 拼音

jī zhūn pí

2 英文參考

ENDOTHELIUM CORNEUM GIGERIAE GALLI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雞肫皮

雞肫皮為中藥名,出《本草蒙筌》。為雉科動物家雞 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的幹燥沙囊內壁。為不規則卷片,厚約2mm。表面黃色、黃綠色或黃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顯的條狀皺紋。質脆,易碎,斷面角質樣,有光澤。氣微腥,味微苦。炒雞肫皮表面暗黃褐色至焦黃色,鼓起,質松脆,用放大鏡觀察,顯顆粒狀或微細泡狀[1]。輕折即斷,斷面有光澤[1]。醋雞肫皮褐黃色,鼓起,略有醋氣[1]。

雞肫皮味甘,性平,歸脾、胃、小腸、膀胱經,具有健胃消食,澀精止遺,通淋化石的功效,用於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遺尿,遺精,石淋澀痛,膽脹脅痛。炒雞肫皮質地酥脆,便於粉碎,並能增強健脾消積的作用[1]。用於消化不良,食積不化,肝虛泄瀉及小兒疳積[1]。醋雞肫皮質酥易碎,且矯正了不良氣味[1]。有疏肝助脾的作用,用於脾胃虛弱,脘腹脹滿[1]。

4 拼音名

Jī Nèi Jīn

5 拉丁名

Endothelium Corneum Gigeriae Gall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英文名

inner membrane of chicken gizzard(《中醫藥學名詞(2004)》)

Chickens Gizzard-membrane, Membrane of Chicken Gizzard(《中華本草》)

7 雞肫皮的別名

雞毗脛裏黃皮(《神農本草經》)

雞肶胵(《本草經集註》)

雞肫內黃皮(《日華子本草》)

雞內金(《滇南本草》)

雞黃皮(《現代實用中藥》)

雞食皮(《河南中藥手冊》)

雞嗉子(《新疆藥材》)

雞合子(《山東中藥》)

雞中金、化石膽、化骨膽(《山西中藥誌》)。

8 雞肫皮的處方用名

雞肫皮、內金、雞內金、炒雞肫皮、焦雞肫皮、醋雞肫皮[1]。

9 出處

《中藥大辭典》:《本草蒙筌》

《中華本草》:出自《蜀本草》:雞肶胵,以烏雄為良。

10 雞肫皮的來源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雞肫皮為雉科動物家雞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幹燥沙囊內壁。

《中藥大辭典》:雞肫皮為雉科動物家雞的幹燥砂囊內膜。

《中華本草》:雞肫皮為雉科動物雞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沙囊內膜。

11 雞肫皮的原動物形態

家雞,家禽。嘴短而堅,略呈圓錐狀,上嘴稍彎曲。鼻孔裂狀,被有鱗狀瓣。眼有瞬膜。頭上有肉冠,喉部兩側有肉垂,通常呈褐紅色;肉冠以雄者為高大,雌者低小;肉垂亦以雄者為大。翼短;羽色雌、雄不同,雄者羽色較美,有長而鮮麗的尾羽;雌者尾羽甚短。足健壯,跗、跖及趾均被有鱗板;趾4,前3趾,後1趾,後趾短小,位略高,雄者跗跖部後方有距。(《中華本草》)

12 雞肫皮的產地

家雞因飼養雜交的關系,口種繁多,形體大小及毛色不壹。食物主要為植物的種子、果實及昆蟲等。雄雞善啼。全國各地均有飼養。(《中華本草》)

13 雞肫皮的采收與初加工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殺雞後,取出雞肫,立即剝下內壁,洗凈,幹燥。

《中華本草》:全年均可采收,將雞殺死後,立即取出砂囊,剝下內膜,洗凈,曬幹。

《中藥大辭典》:將雞殺死後,取出砂囊,剖開,趁熱剝取內膜,洗凈曬幹。(如剖開後先入水洗,則內膜不易剝離,多致撕裂。)

14 雞肫皮的生藥性狀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雞肫皮為不規則卷片,厚約2mm。表面黃色、黃綠色或黃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顯的條狀皺紋。質脆,易碎,斷面角質樣,有光澤。氣微腥,味微苦。

《中藥大辭典》:為不規則的長橢圓形的片狀物,有明顯的波浪式皺紋,長約5厘米,寬約3厘米,表面金黃色、黃褐色或黃綠色,老雞的雞肫皮則微黑。質薄脆,易折斷,斷面呈膠質狀,有光澤。氣微腥,味淡微苦。以幹燥、完整、個大、色黃者為佳。

《中華本草》:性狀鑒別,本品呈不規則囊片狀,略卷曲。大小不壹,完整者長約3.5cm,寬約3cm,厚約0.5cm。表面黃色、黃綠色或黃褐色,薄而半透明,有多數明顯的條棱狀波紋。質脆,易碎,斷面色質樣,有光澤。氣微腹,味微苦。

15 雞肫皮的炮制

宋代有焙(《博濟方》)、炙制(《太平聖惠方》)、蜜炙(《聖濟總錄》)、麩炒(《三因極壹病證方論》)、煆制(《瘡瘍經驗全書》)等炮制方法[1]。

明代出現了酒制(《景嶽全書》)、炒制(《醫宗必讀》)法[1]。

清代增加了豬膽汁制(《外科大成》)等法[1]。

現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清炒、砂炒、醋炒等[1]。

15.1 雞肫皮的炮制方法 15.1.1 雞肫皮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幹燥[1]。

15.1.2 炒雞肫皮

將凈雞肫皮置熱鍋內,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黃色,取出,放涼[1]。

15.1.3 砂炒雞肫皮

取砂子置鍋內,用中火加熱至靈活狀態,投入大小壹致的雞肫皮,不斷翻動,炒至鼓起卷曲、酥脆、呈深黃色時取出,篩去砂子,放涼[1]。

註意砂炒雞肫皮宜用中火,選用中粗河砂進行炒制,否則成品會出現粘砂現象[1]。

15.1.4 醋雞肫皮

將雞肫皮壓碎,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鼓起,噴醋,取出,幹燥[1]。

每100kg雞肫皮,用醋15kg[1]。

15.2 成品性狀

雞肫皮呈不規則的卷狀片,表面黃色、黃褐色或黃綠色,片薄而半透明,具明顯的條狀皺紋[1]。質脆,易碎,斷面角質樣,氣微腥,味微苦[1]。

炒雞肫皮表面暗黃褐色至焦黃色,鼓起,質松脆,用放大鏡觀察,顯顆粒狀或微細泡狀[1]。輕折即斷,斷面有光澤[1]。

醋雞肫皮褐黃色,鼓起,略有醋氣[1]。

15.3 炮制作用

雞肫皮長於攻積,通淋化石[1]。用於泌尿系結石和膽道結石[1]。如治砂石淋證的砂淋丸(《醫學衷中參西錄》)[1]。

炒制後質地酥脆,便於粉碎,並能增強健脾消積的作用[1]。用於消化不良,食積不化,肝虛泄瀉及小兒疳積[1]。如治飲食停滯,食積不化的反胃吐食方(《備急千金要方》),以及治脾虛泄瀉的益脾餅(《醫學衷中參西錄》)[1]。

醋雞肫皮質酥易碎,且矯正了不良氣味[1]。有疏肝助脾的作用,用於脾胃虛弱,脘腹脹滿[1]。如治肝脾失調,消化失常,腹滿臌脹的雞胵湯(《醫學衷中參西錄》)[1]。

15.4 炮制研究

雞肫皮主含胃激素、角蛋白、氨基酸、微量元素及微量胃蛋白酶、澱粉酶等[1]。

15.4.1 對化學成分的影響

(1)實驗結果表明,清炒和醋制雞肫皮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略有升高,Pb降低[1]。清炒後水解氨基酸略降低,但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基本不變[1]。醋制水解氨基酸略有升高[1]。兩種炮制品都顯著地增加了微量元素的溶出率,有利於人體的吸收利用[1]。

(2)雞肫皮炮制後,澱粉酶的活性有所下降,而蛋白酶的含量升高,活性增高[1]。其原因是澱粉酶對溫度敏感,而蛋白酶對溫度不敏感,而且在酸性環境中活力強,故醋制雞肫皮的活力高於雞肫皮[1]。

(3)實驗證明,雞肫皮經清炒、砂燙、醋制、烘制後,水和乙醇浸出物含量均較生品有所增加,氯仿浸出物清炒品和烘制品也高於生品[1]。亞硝酸鹽含量清炒、烘制和砂燙均較生品明顯降低(P<0.05),可能是由於加熱使有毒的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之故[1]。經綜合分析認為,烘制雞肫皮為最佳制品,因其不但利於煎出有效成分,有毒成分含量最低,而且具有易於炮制的優點[1]。

(4)用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測定雞肫皮的蛋白質區帶圖譜,結果雞肫皮生品中的8條譜帶,在砂炒後完全消失,證明砂炒對雞肫皮蛋白質影響較大[1]。

15.4.2 對藥理作用的影響

(1)口服制雞肫皮後,能使胃液分泌量增加,胃液酸度增高,胃排空速率加快[1]。胃運動功能明顯增強,表現在胃運動期延長及蠕動波增強[1]。此結果及臨床觀察均證明,雞肫皮對各種消化不良癥是有效的[1]。

(2)雞肫皮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混懸劑,給小鼠灌胃30分鐘內,小鼠胃中遊離酸、總酸、胃蛋白酶基本無變化,而灌胃60分鐘後,則各項指標顯著增高,其中砂燙、烘制品優於其他炮制品[1]。而對其腸胃推進功能有增強趨勢,但不顯著(P>0.05)[1]。以上實驗結果表明,雞肫皮的消食作用出現緩慢,但較持久;可見並不是藥物在胃內的局部作用或直接 *** 腸胃運動引起的,可能是藥物消化後進入血液循環 *** 胃腺分泌增加而引起間接助消化作用[1]。

15.5 貯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陰涼幹燥處[1]。防蛀[1]。

16 雞肫皮的性味歸經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雞肫皮味甘,性平。歸脾、胃、小腸、膀胱經。

《中醫大辭典》:雞肫皮味甘,性平;入脾、胃、腎、膀胱經[2]。

《中華本草》:脾;胃;腎;膀胱經

《中藥大辭典》:入脾、胃經。

《名醫別錄》:"微寒。"

《日華子本草》:"平,無毒。"

《本草備要》:"甘,平,性澀。"

《本草經疏》:"大腸、膀胱二經。"

《本草再新》:"入脾、胃二經。"

17 雞肫皮的功效與主治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雞肫皮具有健胃消食,澀精止遺,通淋化石的功效。用於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遺尿,遺精,石淋澀痛,膽脹脅痛。

《中藥大辭典》:雞肫皮具有消積滯,健脾胃的功效。治食積脹滿,嘔吐反胃,瀉痢,疳積,消渴,遺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瘡。

《中華本草》:雞肫皮具有健脾消食、澀精止遺、消癥化石的功效。主消化不良、飲食積滯、嘔吐反胃、泄瀉下痢、小兒疳積、遺精、遺尿、小便頻數、泌尿系結石及膽結石、癥瘕經閉、喉痹乳蛾、牙疳口瘡。

雞肫皮具有健脾胃,消食滯,止遺溺,化結石的功效[2]:

治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嘔吐反胃,瀉痢,小兒疳積,遺尿,遺精,膽結石,尿路結石,癥瘕經閉:內服:煎湯,3~9g;研末吞服,每次1.5~3g[2]。

雞肫皮燒存性研末敷口瘡、乳蛾、牙疳[2]。

《中藥炮制學》:炒雞肫皮質地酥脆,便於粉碎,並能增強健脾消積的作用[1]。用於消化不良,食積不化,肝虛泄瀉及小兒疳積[1]。如治飲食停滯,食積不化的反胃吐食方(《備急千金要方》),以及治脾虛泄瀉的益脾餅(《醫學衷中參西錄》)[1]。

醋雞肫皮質酥易碎,且矯正了不良氣味[1]。有疏肝助脾的作用,用於脾胃虛弱,脘腹脹滿[1]。如治肝脾失調,消化失常,腹滿臌脹的雞胵湯(《醫學衷中參西錄》)[1]。

《神農本草經》:"主泄利。"

《名醫別錄》:"主小便利,遺溺,除熱止煩。"

《日華子本草》:"止泄精,並尿血、崩中、帶下、腸風、瀉痢。"

《滇南本草》:"寬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兒乳食結滯,肚大筋青,痞積疳積。"

《本草綱目》:"治小兒食瘧,療大人(小便)淋漓、反胃,消酒積,主喉閉、乳蛾,壹切口瘡,牙疳諸瘡。"

《本草述》:"治消癉。"

《本經逢原》:"治眼目障翳。"

《本草再新》:"化痰,理氣,利濕。"

《醫學衷中參西錄》:"治痃癬癥瘕,通經閉。"

《陸川本草》:"生肌收口。治消化性潰瘍。"

18 雞肫皮的化學成分

雞肫皮含胃激素(Ventriculin)角蛋白等[2]。

《中藥大辭典》:雞肫皮含胃激素、角蛋白等。組織化學方法顯示砂囊的角蛋白樣腆含壹種糖蛋白,它的半胱氨酸的含率低於壹般上皮角蛋白。出生4~3星期的小雞砂囊內膜,含藍綠色素和黃色素,分別為膽汁三烯和膽綠素的黃色衍生物。砂囊含維生素(總量100克):維生素B1100微克,B2200微克,尼克酸7.0毫克,抗壞血酸5毫克。又抗壞血酸含量,每克砂囊含還原型的0.11毫克,總抗壞血酸0.12毫克;總抗壞血酸中,還原型占92%,氧化型占8%。

《中華本草》:雞肫皮含胃激素(胃激素ventriculin),角蛋白(keratin),微量胃蛋白酶(pepsin),澱粉酶(diastase),多種維生素。出生48星期的小雞砂囊內膜還含有膽汁三烯(bilatriene)和膽綠素的黃色衍生物,並含賴氨酸(lysaine),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天冬氨酸(artic acid),亮氨酸(leucine),蘇氨酸(threonine),絲氨酸(ser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methion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脯氨酸(proline),色氨酸(tryptophane)等18種氨基酸及鋁、鈣、鉻、鈷、銅、鐵、鎂、錳、鉬、鉛、鋅等微量元素。

《中藥炮制學》:雞肫皮主含胃激素、角蛋白、氨基酸、微量元素及微量胃蛋白酶、澱粉酶等[1]。

19 雞肫皮的藥理作用 19.1 對人體胃功能的影響

口服雞肫皮能提高消化力,使胃分泌量及酸度增加,運動功能增強,作用遲緩而持久[2]。

健康人口服炙雞肫皮粉未5g,經45~60分鐘,胃液分泌量比對照值增高30~37%,2小時內恢復正常。胃液酸度也明顯增高。遊離酸或總酸度在服藥1小時後壹般開始上升,於1~2小時達最高值,以後逐漸下降,3小時後恢復正常。其中遊離酸的最高值為0.19~0.24%,比對照值增加32~113%;總酸度的最高值為0.2~0.32%,比正常值增加25~75%。消化力的增強雖較遲緩,但維持時間較久。胃運動機能明顯增強,表現在胃運動延長及蠕動波增強,因此胃排空速率加快。雞肫皮本身只含微量的胃蛋白酶和澱粉酶,服藥後能使胃液的分泌量增加和胃運動增強,認為可能是雞肫皮消化吸收後通過體液因素興奮胃壁的神經肌肉所致。亦有認為是胃激素促進了胃分泌機能。(《中華本草》)

19.2 加速放射性鍶的排泄

雞肫皮水煎劑對加速排除放射性鍶有壹定的作用。其酸提取物效果較煎劑為好,尿中排出的鍶比對照高23倍,並認為雞肫皮中的氯化銨為促進鍶排出的有效成分之壹。(《中華本草》)

19.3 雞肫皮不同炮制品對小鼠腸胃推進功能的影響

雞肫皮生品和不同炮制品:清炒品、砂燙品、醋制品、烘制品灌胃0.2m1/10g對小鼠腸胃推進功能情況並與生理鹽水比較。雖各種炮制品的推進功能有增強的趨勢,但並不顯著(P<0.05)。結果提示雞肫皮的消食作用並不是藥物在胃內的局部作用或直接 *** 腸胃運動引起的,可能是藥物消化後進入血液 *** 胃腺分泌增加而起到間接助消化作用。(《中華本草》)

19.4 抗癌作用

體外試驗;雞肫皮有抑制腫瘤細胞的作用。口服本品後,胃液分泌量、酸度和消化能力均提高,胃運動加強,排空率加快,催泌作用甚至強於肉粉,作用途經似是經消化吸收後進入血液內,通過體液因素而興奮胃壁的神經肌肉裝置。(《中華本草》)

20 雞肫皮的用法用量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3~10g。

《中藥大辭典》: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焙幹研末調敷或生貼。

《中華本草》:內服:煎湯,3~10g;研末,每次1.5~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生貼。

21 雞肫皮的使用禁忌

《中華本草》:脾虛無積者慎服。

22 雞肫皮精選方 22.1 治食積腹滿

雞肫皮研末,乳服。(《本草求原》)

22.2 治痞氣積

黃牛腦子壹個(同雞肶胵酒浸壹宿),公雞毗腥壹個,樸硝壹碗(提凈),輕粉、沈香、砂仁、木香~_錢.上件牛腦用銅鍋焙幹,將各項藥入杵千下,焙。每服壹錢,燒酒調下,日三服。(《太平聖惠方》)

22.3 治反胃,食即吐出,上氣

雞肶胵燒灰,酒服。(《備急千金要方》)

22.4 治脾胃濕寒,飲食減少,長作泄瀉,完谷不化

白術四兩,幹姜二兩,雞肫皮二兩,熟棗肉半斤。上藥四味,白術、雞肫皮各自軋細焙熟;再將幹姜軋細,***和棗肉,同搗如泥,作小餅,木炭火上炙幹。空心時,當點心,細嚼咽之。(《醫學衷中參西錄》益脾餅)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 BMI指數計算及評價 女性安全期計算器 預產期計算器 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 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壓評價 體溫水平評價 糖尿病飲食建議 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 基礎代謝率計算 補鈉計算器 補鐵計算器 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 藥代動力學常用符號速查 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 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學百科,馬上計算!

22.5 治噤口痢疾

雞肫皮焙研,乳汁服之。(《本草綱目》)

22.6 治小兒疳病

雞內金廿個(勿落水,瓦焙幹,研末),車前子四兩(炒,研末)。二物和勻,以米糖溶化,拌入與食。忌油膩、面食、煎炒。(《壽世新編》)

22.7 治痟腎,小便滑數白濁,令人羸瘦

雞肶胵壹兩(微炙),黃耆半兩,五味子半兩。上藥,粗搗,以水三大盞,煎至壹盞半,去滓,食前分溫三服。(《太平聖惠方》)

22.8 治虛勞,上焦煩熱,小便滑數,不可禁止

雞肶胵黃皮二兩(微炙),菟絲子二兩(酒浸三宿,曝幹,搗為末),鹿茸壹兩(去毛,塗酥炙微黃),桑螵蛸半兩(微炒)。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沮清粥飲調下二錢。(《太平聖惠方》)

22.9 治小便淋瀝,痛不可忍

雞肫內黃皮五錢。陰幹,燒存性。作壹服,白湯下。(《醫林集要》)

22.10 治遺精

雞肫皮六錢,炒焦研末,分六包,早晚各服壹包,以熱黃酒半盅沖服。(《吉林中草藥》)

22.11 治走馬牙疳

雞肫黃皮(不落水者)五枚,枯礬五錢。研搽。(《經驗方》)

22.12 治壹切口瘡

雞肫皮燒灰,敷之。(《活幼新書》)

22.13 治喉閉乳蛾

雞肫黃皮勿洗,陰幹燒末,用竹管吹之。(《青囊雜纂》)

22.14 治小兒溫瘧

燒雞肶胵中黃皮,末,和乳與服。(《備急千金要方》)

22.15 治發背已潰

雞肫黃皮,同綿絮焙末搽之。(《本草綱目》)

22.16 治骨結核,腸結核

雞肫皮炒焦研末,每次三錢,日服三次,空腹用溫黃酒送下。(《吉林中草藥》)

23 古人論述

《本草經疏》:"肫是雞之脾,乃消化水谷之所。其氣通達大腸、膀胱二經。有熱則泄痢遺溺,得微寒之氣則熱除,而泄痢遺溺自愈矣。煩因熱而生,熱去故煩自止也。今世又以之治諸疳瘡多效。"

《要藥分劑》:"小兒疳積病,乃肝脾二經受傷,以致積熱為患。雞內金能入肝而除肝熱,入脾而消脾積,故後世以此治疳病也。"

《醫學衷中參西錄》:"雞肫皮,雞之脾胃也。中有瓷石、銅、鐵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積可知。……(脾胃)居中焦以升降氣化,若有瘀積,氣化不能升降,是以易致脹滿,用雞肫皮為臟器療法。若再與白術等分並用,為消化瘀積之要藥,更為健補脾胃之妙品,脾胃健壯,益能運化藥力以消積也。不但能消脾胃之積,無論臟腑何處有積,雞肫皮皆能消之,是以男子痃癖,女子癥瘕,久久服之,皆能治愈。又凡虛勞之證,其經絡多瘀滯,加雞肫皮於滋補藥中,以化其繹絡之疾滯,而病始可愈。至以治室女月信壹次未見者,尤為要藥。蓋以能助歸、芍以通經,又能助健補脾胃之藥,多進飲食以生血也。"

《神農本草經》:主泄利。

《名醫別錄》:主小便利,遺溺,除熱止煩。

《日華子本草》:止泄精,並尿血、崩中、帶下、腸風、瀉痢。

《滇南本草》:寬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兒乳食結滯,肚大筋青,痞積疳積。

《本草綱目》:治小兒食瘧,療大人(小便)淋漓、反胃,消酒積,主喉閉、乳蛾,壹切口瘡,牙疳諸瘡。

《本草述》:治消癉。

《本經逢原》:治眼目障翳。

《本草再新》:化痰,理氣,利濕。

《醫學衷中參西錄》:治痃癖癥瘕,通經閉。

《陸川本草》:生肌收口。治消化性潰瘍。

24 雞肫皮的選購

雞肫皮為不規則的長橢圓形的片狀物,有明顯的波浪式皺紋,長約5厘米,寬約3厘米,表面金黃色、黃褐色或黃綠色,老雞的雞肫皮則微黑。質薄脆,易折斷,斷面呈膠質狀,有光澤。氣微腥,味淡微苦。以幹燥、完整、個大、色黃者為佳。

25 雞肫皮的食療功效

性甘平、微寒、無毒,歸脾、胃、腎、膀胱經;

可消食健脾胃、消積滯;

主治食積脹滿,嘔吐反胃,瀉痢,疳積,消渴,遺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瘡。

26 雞肫皮的藥典標準 26.1 品名

雞肫皮

Jineijin

GALLI GIGERII ENDOTHELIUM

CORNEUM

26.2 來源

本品為雉科動物家雞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幹燥沙囊內壁。殺雞後,取出雞肫,立即剝下內壁,洗凈,幹燥。

26.3 性狀

本品為不規則卷片,厚約2mm。表面黃色、黃綠色或黃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顯的條狀皺紋。質脆,易碎,斷面角質樣,有光澤。氣微腥,味微苦。

26.4 檢查 26.4.1 水分

不得過15.0%(附錄ⅨH 第壹法)。

26.4.2 總灰分

不得過2.0%(附錄ⅨK)。

26.5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7.5%。

26.6 雞肫皮飲片 26.6.1 炮制 26.6.1.1 雞肫皮

洗凈,幹燥。

26.6.1.2 炒雞肫皮

取凈雞肫皮,照清炒或燙法(附錄ⅡD)炒至鼓起。

本品表面暗黃褐色或焦黃色,用放大鏡觀察,顯顆粒狀或微細泡狀。輕折即斷,斷面有光澤。

26.6.1.3 醋雞肫皮

取凈雞肫皮,照清炒法(附錄ⅡD)炒至鼓起,噴醋,取出,幹燥。

每100kg雞肫皮,用醋15kg。

26.6.2 性味與歸經

甘,平。歸脾、胃、小腸、膀胱經。

26.6.3 功能與主治

健胃消食,澀精止遺,通淋化石。用於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遺尿,遺精,石淋澀痛,膽脹脅痛。

26.6.4 用法與用量

3~10g。

26.6.5 貯藏

置幹燥處,防蛀。

26.7 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