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靠譜的祛濕食療方

靠譜的祛濕食療方

中醫認為,人體的 健康 與環境因素關系密切。天氣悶熱,濕邪極容易留滯人體,導致困滯不舒、食欲不振、舌苔厚濁等。因此,及時清除濕邪是 養生 保健的重要措施。

下面介紹幾款除濕的食療方:

三色豆湯。白扁豆、紅小豆、綠豆各30克,煮粥食用,每日1次。白扁豆性微溫,味甘,具有健脾化濕,和中消暑的功效。綠豆甘寒,能夠清熱解暑,利尿消腫、滋膚止渴,是常用的消夏食品。紅小豆又稱赤小豆,善於解毒利水、清熱去濕、健脾止瀉。三色豆湯能清熱除濕。

冬瓜海帶湯。冬瓜100克切片,海帶30克洗凈,蝦皮、精鹽適量,煮湯食用,每日1次。也可以加鯽魚1條,壹起燉湯食用。冬瓜性寒涼,功效是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海帶性寒,具有清熱利水,養陰止血的功效;鯽魚性味甘平,能健脾益胃,利濕止渴。

竹葉茶:竹葉5克,白茅根5克,荷葉2克,放入杯中,沸水浸泡,當茶飲用,每日1劑。竹葉甘淡而寒,能清熱除煩,生津利尿;白茅根甘寒,具有清熱利尿,涼血止血的功效;荷葉味苦微鹹,性辛涼,能清暑利濕,祛瘀止血。本方尤其適應於夏季皮膚、鼻子容易出血的人。

香薷飲:香薷5克,白茅根5克,紫蘇葉3克,放入杯中,沸水浸泡,當茶飲用,每日1劑。香薷味辛微溫,能發汗解表、和中利濕;紫蘇葉性味辛濕,能發散風寒、行氣和中化濕,又解魚蟹之毒;白茅根清熱利尿。本方特別適用於夏季貪涼而致的感冒。

02

祛除體內的濕氣,方法非常簡單,只需兩個“藥”。

這兩個藥能當茶喝,能當飯吃,而且能解決大問題的。壹是薏米,壹是紅豆。這兩種東西,不需按什麽比例,每次壹樣抓壹把,洗幹凈後放在鍋裏面加水熬。熬好後就是去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了。

熬薏米紅豆粥是有很多技巧和講究的。薏米很硬,紅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鍋裏壹直熬,大概熬壹個多小時還不爛,很浪費火或者電,而且搞不好還會把水燒幹,造成糊底。

我建議的方法有兩種:壹是在鍋裏加進去足夠的水,燒開後熄火,讓薏米和紅豆在鍋裏悶半個小時,再加火,燒開後再悶半個小時,紅豆粥就煮成了。

第二種方法更簡單,就是把咱們家現在不常用的保溫瓶洗幹凈,把薏米和紅豆放在裏面,再倒進去開水,塞緊瓶頭悶著,每天晚上這樣弄好,早晨起來就是粥了,正好當早餐喝。這是非常省事的,也最節省能源的,不用去熬。薏米紅豆粥有個好處,就是怎麽熬都不會發粘發稠,總是底下是熬爛了的紅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紅色的湯,薏米和紅豆的有效成分大半在湯裏。

由於熬粥的時候,水放得很多,這些湯可能就夠我們喝半天了,正好可以當茶喝。如果是夏天,上午就得爭取把它喝完,因為喝到下午就餿了。沈底的那些薏米和紅豆依然可以吃,如果覺得口感不太好,可以拌點白糖。這可不是既能當茶喝,又能當飯吃嗎?

至於功效,那真是非同小可。薏米,在中藥裏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在中藥裏稱作“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去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紅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

關於薏米和紅豆的“消腫”作用,也很有意思。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腫就是水腫。試看今人,十個裏面起碼有五六個身體發福,這也是腫,叫做體態臃腫。在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

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淺而已。去濕性極強的藥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也就能消腫。所以,治療水腫必用紅豆,而實踐證明,薏米紅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濕邪是造成現代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根本,而薏米紅豆湯是對治濕邪最好的藥。

問:“為什麽薏米紅豆粥煮不成粘稠狀的呢?” 在熬薏米紅豆粥的時候? ,千萬不能加大米進去!

為什麽?因為大米長在水裏,含有濕氣,濕性粘稠,所以,大米壹熬就稠了。紅豆和薏米都是去濕的,本身不含濕,所以它們怎麽熬都不稠,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壹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濕氣,所以整個粥都稠了。

味道雖然更好了,但對於 養生 來說並非好事,就因為那壹把大米,所有的紅豆、薏米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

薏仁米,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薏仁主要成分為蛋白質、維生素B1、B2有使皮膚光滑,減少皺紋,消除色素斑點的功效,長期飲用,能治療褐斑、雀斑、面皰,使斑點消失並滋潤肌膚。

而且它能促進體內血液和水分的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的作用,也被當作節食用品。

飲食方面要多吃清淡的、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避免吃高熱量、高脂肪、煎炸的食物。濕氣太重,身體條件許可的人,也可適當吃些辣椒,通過吃辣,可幫助消化,增加食欲,增加體內發熱量,從而有助於防止在高濕的時候,人們常有的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弱現象。

在陰雨潮濕的季節,若感覺自己有濕邪入侵的癥狀,如精神不振,頭暈困倦、舌苔薄白、上腹悶脹、不思飲食,口粘或甜,四肢沈重,大便稀爛,尿短少而黃赤、下腹隱痛等癥狀,可自己用些藿香、茵陳、紫蘇、土茯苓、苡仁等煲些骨頭湯或單獨煲水飲,對去濕有良好的作用。

有人說,紅豆加薏米很難熬,怎麽熬它都不黏不稠,能不能放點大米或別的食物壹起熬?

從治療的角度來講,建議大家最好不要用。因為這個薏米紅豆湯的主要功效就是清熱除濕。

赤小豆是紅色的,養血,古籍裏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紅豆還有減肥的作用。薏米性偏寒涼,主要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濕外也濕,用這兩味藥正好能起到壹個養血、祛濕的作用。

正是這種不黏不稠的清輕之相,才能達到清熱祛濕的效果。但如果從預防的角度來講,熬大米粥的時候,加上壹把紅豆壹把薏米也未嘗不可。

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薏米紅豆湯,有禁忌嗎?這個湯是 養生 佳品,沒有什麽副作用,但針對不同的人,則可以適當地做壹些加減法。

有人體質偏寒,裏面可以加壹點溫補的食物,像桂圓、大棗都可以;

有人失眠,體內也有明顯濕膩的感覺,那就加壹些蓮子、百合;

女性朋友痛經,可以把薏米去掉,熬點紅豆湯,再加上壹些姜片、大棗、紅糖,喝下去暖暖小腹,也可以緩解疼痛。

平日思慮傷神、勞心過度、運動量少的人,往往臉上沒有血色,精神也不夠充沛,甚至心悸、貪睡,感覺頭重如裹,心中空虛。這是體內有濕加上心氣不足的表現,可以在薏米紅豆湯中加壹些桂圓同煮。

桂圓甘溫,能開胃健脾、安神補血,能振奮心陽、溫補心氣,使人精神飽滿、中氣十足。

單純的薏米紅豆湯味道很壹般,加上桂圓後,就變甜了,淡淡的甜味,它不僅驅散我們體內的濕氣,而且給我們的心帶來生機與溫暖。就叫它薏米紅豆桂圓粥吧,特別適合強勞力勞動者,也適合中老年人。

年輕人容易出現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這都是上焦心肺火旺、濕熱內擾所致,用薏米紅豆湯洗臉有奇效,或在薏米紅豆湯中加上百合與蓮子同煮飲用。百合能潤肺、養顏,又能清心火、安心神。蓮子最能養心、清心火,同時又能健脾、補腎。當然,如果感覺湯沒有什麽味道,還可以加點冰糖。

如果著涼感冒了,或是體內有寒,胃中寒痛,食欲不佳,可在薏米紅豆湯中加幾片生姜。生姜性溫,能溫中祛寒,健脾和胃。註意,生姜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變得辛辣了。

如果想在湯裏加點調味品,最好放紅糖,紅糖是性溫的。需要註意的是,婦女產後保養時,喝紅豆薏米湯要去掉薏米,可在其中加點大棗,大棗對溫中、健脾、養血是非常適宜的。

腎虛的人,可在薏米紅豆湯中加壹些黑豆。因為黑色入腎,豆的形狀也跟腎十分相似,以形補形,是補腎的佳品。

現在人們常說的腳氣病,是典型的濕熱下註。可在薏米紅豆湯中加點碎黃豆,用熬出來的湯泡腳,這是治腳氣的壹個小秘方。

如果咳嗽,還可以把生梨去皮去核切成1 2厘米見方的小塊兒,加入薏米紅豆湯中同煮,可以潤肺、化痰、止咳。

學會薏米紅豆湯的加減變化,使用得當可以對生活中大部分常見病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薏米紅豆湯的喝法

把自己家裏不常用的壹個暖壺洗凈,抓上壹把薏米、壹把紅豆放到暖壺裏,再燒壹壺開水,水開了以後直接灌到暖壺裏,最後把蓋蓋上。如果妳想早晨起來喝,頭天晚上灌進去,第二天早上壺裏的豆子全都泡碎了;如果想晚上下班回來喝,那早晨臨出家門的時候用同樣的方法泡上壹壺,下班以後到家喝正合適。

臨床上有很多體內濕氣很重的病人,在喝了薏米紅豆湯壹兩周後,便感覺到腿腳發輕了,走路不那麽沈了,濕疹也慢慢地消退了。這也告訴了我們壹個道理,很多小病其實都可以自己進廚房裏找藥,食物就是最好的藥。

還有壹點值得說明壹下,懷孕中的孕婦要是自我感覺沒有很重的濕邪最好慎用或忌用薏米。但可用紅豆,我們可以給薏米紅豆湯做壹個減法,減去薏米,再根據上面的思路做加法, 可以適量加些大棗、百合、枸杞等其他的品類 。同樣能做成既能祛濕,又有其他 養生 功效的湯來。

這裏是壹個基本的思路,大家可以多了解各種食物的性、味,舉壹反三,自己進行加減,組成更多適合自己體質的飲食來。這樣,食物才能真正成為 養生 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