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丘明:春秋時期魯人,著有《左傳》,是編年體史書的創始人。
春秋末期的歷史學家。魯(今山東肥城)。邱明明因為父親是歷史學家留下來的,所以取名為左丘明。他曾經是魯太師,與孔子同時代或者略早。瞎了眼,所以後世也叫瞎左。相傳春秋時期的《左傳》(或《左氏春秋》,簡稱《左傳》)是用史實寫成的。它始於路引年(公元前722年),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它以筆記為主,描寫詳盡,文字生動簡練,充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歷史面貌。他還撰寫了《國語》,分別記載了西周末年至春秋時期(約公元前967-453年)周王室與陸啟金、鄭楚、吳越的史實,並特別強調君臣之言,是我國最早的國史著作。
左丘明(約公元前502年-約公元前451年),姓丘,名(,明),春秋末期生於魯國。左丘明博學賢德,孔子共恥。曰:“妙言,使色,足敬,左丘明為恥,丘也為恥;如果藏著委屈和別人交朋友,左丘明會慚愧,秋也會慚愧。“漢朝太師司馬遷,稱他為‘魯君子’。
關於左秋明的家鄉,就是現在山東肥城市石亨鎮東橫魚村。作為炎帝的後代,左丘明有著豐富的天文、地理、文史等古籍。作為魯的左史家,他兢兢業業,德才兼備,為當時的人們所景仰。還編修國史,夜以繼日工作30余年,定稿《春秋左氏傳》,歷時200余年,1.8萬余字。
其歷史、文學、科學、軍事價值不可估量,為歷代史家、文人所推崇。還寫出了著名的歷史著作《國語》,與《春秋左氏傳》壹起成為歷史文化名著。公元前451年,左丘明死,葬於東橫峪村東北。647年(唐貞觀二十壹年),李世民封左丘明為“大師”,並在墓前建石坊。1530年(明嘉靖九年),明世宗封左丘明為“前儒”。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朱由檢封左丘明為“聖人”。1725年(清雍正三年),為避免孔子隱姓埋名,按序在“秋”上加了“秋”字,秋在的家世晚於左丘明。
根據現存的劉向佚文《別錄》、《左丘明授曾參》、《陸德明《經典釋文序》等史料可知,左丘明的生卒年與孔子弟子曾參、晚年曹t恤的生卒年大致相同。即左丘明在年齡上應是孔子之孫,生於魯統治中期;根據《左傳》和《國語》中的歷史人物姓名,我們可以看出,左丘明應該死於魯統治時期。公元前五世紀晚期。
左丘明是我國傳統史學的奠基人,他有《左氏春秋》和《國語》兩部史學名著。
2.西漢人司馬遷寫了《史記》,這是第壹部正史傳記。
司馬遷(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45年-公元前90年),夏陽(今陜西韓城)、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是西漢時期偉大的歷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司馬談的兒子任太史令,因保衛李陵戰敗投降而入獄,後擔任刺史。他努力完成自己寫的史記,被後世佛祖稱為師謙、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師從孔安國、董仲舒,四處漫遊,了解風俗,收集謠言。作為壹名初診醫生,他在西南部服役。元豐三年(108),任太史令,承父業,撰史。他以“研究天人關系,汲取古今之變,成家之言”的史學知識,創造了中國第壹部傳記和通史史籍(原名《太史公書》)。這本書被公認為中國史書的典範,記錄了從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開國大典元年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絕唱,離騷無韻”。
3.班固:東漢人,著有《漢書》,開創了斷代史的風格。
班固(32 -92),扶風安陵(今陜西鹹陽東北)人,東漢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
班固出生在壹個儒生家庭,父親班彪、叔叔班思都是當時著名的學者。班固在父親和祖上的影響下,九歲能歸文學,背詩賦,十六歲入國子監,博覽群書,精通經學和歷史。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去世,班固從北京遷回老家。他在班彪《史記》的基礎上開始寫《漢書》,歷時20余年,在遇見初中基本完成。漢永元元年(89年),竇憲將軍率軍北伐匈奴,班固隨軍出征,任中郎將,參與軍務。大敗之後,單於寫下了著名的《馮山銘》。竇憲篡權被殺後,班固受到牽連,死於獄中,享年61歲。
班固壹生寫了很多。作為史家,《漢書》是中國古代繼《史記》之後的又壹部重要史書,是“前四史”之壹。作為作詞人,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壹,《二杜賦》開創了京都賦的先河,被收入《文選》第壹篇。同時,班固也是壹位經學理論家,他所編撰的《白虎依桐》是當時的經學名著,使陳偉的神性理論化、法典化。
4.劉知幾,唐朝人,中國第壹個歷史批評家。
劉知幾(661 -721)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唐高宗永隆元年(680),進士。長安二年(702年),武則天開始擔任史家,撰寫筆記,先後擔任左郎、左使、朱左郎、秘書少建、太子左書子、左三戚常侍等職,並兼修國史。
長安三年,朱敬澤等人撰《唐書》八十卷,神龍(705 ~707年)與徐堅撰《武侯錄》。唐玄宗元年(712),與族譜學家劉崇修訂宗譜,開元二年(714),撰寫宗譜200卷,四年與吳京撰寫《宗瑞誌》20卷,重修《澤天誌》、《中宗誌》30卷。
5.杜佑:唐朝人,著有《通典》,是我國第壹部記述法規制度的通史。
杜佑(735 -812),京兆萬年(今陜西Xi安)人,唐代政治家、史學家。
杜佑出生於京兆杜氏家族,歷任濟南武官、單縣知縣、潤州司法官、主客外交大臣、福州刺史、江淮水陸交通使、戶部侍郎、饒州刺史、嶺南使、淮南使。
貞元十九年(803),杜佑被提升為普通平官。後來又去拜司徒,扶持鹽鐵使臣,封齊國公。元和七年(812),杜佑以太保之職入仕,不久病死。他被追授為老師,謚號安建。
杜佑曾在三十六年間撰《通典》二百卷,開創了編纂史書的新體裁,開創了中國史學史的先河。
6.司馬光:北宋人,編入《子同治簡》,是第壹部編年史名著。
司馬光(1019 165438+10月17 -1086),本名君石,陜西夏縣(今山西夏縣)綏水人。北宋的政治家、歷史學家和作家。歷經仁宗、英宗、宗申、哲宗四朝,賜以溫氏、溫國公,溫良恭儉讓;努力勤奮工作。自詡“晝力不足,夜次之”,其人格堪稱儒家教育下的典範,壹直為人所景仰。
宋仁宗讀書時,以學士學位進入龍圖閣。宋神宗在任時,反對王安石變法。朝廷內外有很多人反對,司馬光就是其中之壹。王安石變法後,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編年體通史《子同治簡》。他壹生著述甚多,主要是歷史名著,如《子簡》、《郭雯司馬氏公文》、《吉谷陸》、《素水》、《許倩》等。
7.袁術:宋代人,以編年史為鏡,開創了編年史這壹體裁。
袁術(1131 ~ 1205)是我國南宋歷史學家。文字機是次要的。建州建安(福建建甌)人。小小年紀就能寫詩,很有抱負。我在家鄉的南橋上寫過壹首詩:“玉龍倒掛寒潭,人在天。”請問專欄是誰寫的,茂陵詞人去長安。"
“17歲入杭州國子監,20歲考國子監《修養與文字》。之後參加禮部考試,考了詞第壹名。孝宗隆興元年(1163),進士。孝宗隆興元年(1163),進士。新任溫州法官、興化軍教授。幹道七年(1171),禮部官員,兗州教授。後歷任國史所編太傅丞、工部郎官、吏部郎官、吏部員外郎、大理邵青,史稱常德府、江陵府。我喜歡讀紫同治劍,但我苦於它的深奧。就是42卷本的《通鑒紀事史》。因為它有239篇文章,是中國第壹部歷史著作。編年體這種新的寫史文體的產生,兼有傳記和編年的優點,使“千年事跡昭然若揭”,對後世影響很大,明清時期也有不少模仿。
8.顧:明清學者,《天下郡縣病書》作者。
顧(1615,2003年7月—1682年2月,15),蘇州南直隸昆山人,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他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儒。真名絳,字忠明;戰敗後,因仰慕文天祥的學生王,改名為,字寧人,還在當過仆役。學者們尊稱他為林挺先生。明朝時,所有的學生都渴望學習年輕時的實踐經驗,加入了昆山反清義軍。戰敗後浪跡南北,遊覽十三陵十次,五歲死於曲沃。他學識淵博,研究過國家法典體系、縣市奇聞、天象、河渠、軍農、百經百史、音韻訓詁。晚年強調考證,開啟了清代樸學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