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上私塾,438+05,上空城高中(在空城桐鄉書院),半年後升入桐城中學。在銅鐘,他拋棄了現代漢語,追隨古代漢語。受語文老師潘的影響,他對中國的舊詩產生了興趣。高中畢業後,我免費進入武昌師範學校中文系。入學壹年後,他考入北洋政府,被教育部派遣到英國人辦的香港大學學習。從民國七年(1918)到民國十壹年(1922),學習英語語言文學、教育學、生物學、心理學等課程,奠定了終身教育活動和學術活動的方向。
進入香港大學不久,中國爆發了五四運動。朱光潛在《新青年》雜誌上讀到胡適提倡白話文的文章,深感震驚。他毅然放棄古文文言,改寫白話文,後來用白話文發表了他的美學處女作《無言之美》。香港大學畢業後,經同學高覺夫介紹認識了吳淞中華公學校長張,並於民國十壹年夏(1922)應邀到該校中學部教英語,同時擔任校刊《荀刊》主編。編輯助理是當時以進步學生身份出現的姚夢生(姚朋子)。吳淞時期,朱光潛對進步青年感興趣,但不熱衷黨爭,不問政治,與左派鄭振鐸和楊賢江、右派陳啟天和李皇都有交往。
吳淞的中華學院在江浙戰爭期間關閉,由朋友夏丏尊介紹到浙江上虞白馬湖春暉中學教英語。不久匡互因不滿春暉中學校長的專制作風,其改革建議未被采納,遂辭去教務主任職務。朱光潛同情他,離開春暉中學去上海謀生。隨後,、張、、豐子愷、周、等也離開春暉中學赴滬。與葉聖陶、胡愈之、周予同、陳之佛、劉大白、夏衍等壹起。,成立了立達社,在江灣成立了立達書院。朱光潛根據匡的意見,針對北洋政府的專制教育,起草了《創辦宗旨》,提出了教育獨立自由的口號。他們還創辦了明凱書店(中國青年出版社的前身)和《普通雜誌》(後更名為《中學生》)。
立達書院成立後,朱光潛由安徽省公費赴英留學。民國14年夏(1925)入英國麥丁堡大學,修英國文學、哲學、心理學、歐洲古代史、藝術史。民國18年(1929)畢業後轉學到倫敦大學,同時註冊到法國巴黎大學講學。之後,他離開英國,轉學到歌德位於萊茵河畔的母校斯特拉斯堡大學,在那裏完成了《悲劇心理學》。在英法留學的八年間,朱光潛在法國獲得了英國文學碩士學位和國家博士學位。但由於經常不交公務費,經濟拮據,他不得不壹邊聽課,壹邊讀書寫字,靠稿費為生。
他為明凱書店的《將軍》和後來的《中學生》寫過文章,並在《致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發表。這本書反映了當時普通青年知識分子的心理狀態,暢銷全國,影響很大。從此,他與廣大青年結緣。然後《文藝心理學》及其縮略版,《談美》,翻譯克羅齊的《美學原理》,變態心理學派(開明書店),變態心理學派(商務印書館),相繼問世,詩學寫了初稿,還寫了壹本描述羅素影響下的符號邏輯派的書(草稿交給商務印書館,抗日戰爭)。這些書精美脫俗,資料翔實可靠,推理清晰透徹,觀點獨到精辟,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盛譽。
回國前,師大同學徐中書介紹他認識了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胡適,並任命他為北京大學西文系教授。除了講授西方經典名著選讀和文學批評史,他還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和清華大學中文系講授文學與詩歌心理學。後來應該留在法國的老朋友徐悲鴻約好去中央美院講壹年文藝心理學。
當時“京派”(多為文藝界老知識分子)與“海派”(主要指“左翼聯盟”)對立。朱光潛從胡適到北大,自然成了北京人物。京派在“新月”時期達到頂峰,詩人徐誌摩空難身亡,逐漸衰落。胡適、楊振聲等人欲復興京派,編委會由朱光潛、楊振聲、沈從文、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林等組成,籌辦《文學》雜誌(商務印書館出版)。朱光潛是主編。朱自清、聞壹多、馮至、李廣田、何其芳和卞經常為雜誌撰稿。該雜誌創辦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五月,八月出版四期。這是當時最暢銷的文學刊物。抗日戰爭爆發後停止出版。民國36年再版,民國37年(1948)出版6期後終止,前後共出版3卷22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朱光潛任四川大學代校長,張儀任四川大學文學院長。民國二十七年(1938)秋,程受國民黨第二陳部派遣,接替張儀出任正式校長,企圖推行黨教。朱光潛為了維護高等學校的尊嚴、教育自由和學術獨立,堅決反對易昌。他主持全校教師會議,號召罷工。老師們紛紛響應,大家推薦他起草抗議電報和罷工宣言。“義昌風潮”曾轟動壹時,但迫於壓力,最終以妥協告終:壹方面不拒絕程田擔任校長職務,另壹方面不允許程田調動全校人員。鬥爭得到了中國* * *產黨的支持。沙汀和周聞把消息傳到了延安。周揚立即通過他們的信件請朱光潛去延安看看,朱光潛回信了。就在這時,陳立夫邀請他到重慶采訪,但被他留在歐洲的幾個朋友勸阻,然後王興工和陳西瀅的幾個老朋友帶他到武漢大學教書,他的延安之行告吹了。晚年的朱光潛回憶起這件事,認為他的延安之行不成功,是因為他“當時沒有革命意誌”,是“慘痛的教訓”。
民國三十壹年(1942),湘皖兩派在武大發生沖突,於是朱光潛被任命為教務長進行調解,因為他是安徽人,與湘派比較友好。按照國民黨的規矩,學校裏所有的“長字體”人物都必須加入國民黨,朱光潛名義上被拉進了國民黨(後改名為第三青年團中央委員會和國民黨常務監察委員會)。並讓他經常在國民黨的《中央周報》上撰文。盡管如此,他沒有屈服於任何政治偏見,說詩、論文、談修養,後來還整合了兩本書,談文學、談修養。從民國30年(1941年)到民國31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和中央黨部秘密命令武漢大學監視壹批被點名的“漢奸”和“疑似漢奸”的行動,並強迫壹批學生退學。作為教務長,朱光潛、王興工校長、趙世美院長在應付教育部的同時,在1931年夏畢業時,給學生們通風報信,提醒他們要謹慎,維護安全。
抗日戰爭勝利後,朱光潛不想去安徽大學當校長,而是回到北京大學文學院當代理院長。受與地下黨有聯系的化學家袁漢卿的影響,他的政治觀點逐漸明朗,開始同情和支持民主運動。民國三十七年(1948),六月二十九日,他與北平各大學104教授聯名發表《抗議轟炸開封》宣言。民國三十七年,他和鄭華池、宋等17名教授聯名上書蔣介石和行政院長翁,呼籲“解除人為的經濟痛苦和不公”,宣布“停教”;民國三十七年十月四日,165438,他和北平各大學的四十七位教授聯名發表《我們對政府壓迫NLD的看法》的抗議書,抗議國民政府以所謂《後方處理生產黨臨時辦法》強行解散NLD。
北平解放前夕,國民政府派專機將“名流”接往臺灣省,胡適名列榜首,朱光潛位列第三。此時,袁漢卿教授受到地下黨的信任,不讓他熟悉的“知識分子”離開北平。朱光潛毅然決定留下來。在建國初期的思想改造階段,他是壹個重點對象,受到了很多教育,特別是參加了文聯、政協(先後任第二、三、四、五屆政協常委,民盟中央第三、四、五屆委員,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等)後,),他經常有機會訪問全國各地。對比了新舊中國之後,他確信社會主義能救中國。
1957,全國開始了長達六年的審美大討論。朱光潛積極參與了這場始於對其以往美學思想批判的論爭。他既不隱瞞也不回避自己過去的美學觀點,也不輕易接受自己認為不正確的批評。客觀上,他帶動了所有人前進,推動了美學研究前所未有的普遍發展。這次討論發表的文章被編成《美學問題討論》六卷,朱光潛發表的有爭議的文章被編成《美學批評論文集》,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這場討論促使朱光潛認真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將近60歲的時候,他還抽空學習俄語,達到了閱讀和翻譯的水平。他精心挑選了幾部經典的馬克思主義著作進行研究。當他看不懂譯文時,就對照英、法、德、俄四種版本琢磨原文的確切意思,對中文譯文中的錯誤或不足之處做筆記,然後寫下“建議校對譯文”。同時,他驚訝地發現,很多參加美學大辯論的人並不了解馬克思主義。由於缺乏信息,他們有時甚至缺乏與美學密切相關的科學常識,如哲學史、心理學、人類學和社會學。因此,他決心翻譯壹些重要的材料。在此後的20多年裏,他先後翻譯了柏拉圖的《文學對話錄》、萊辛的《拉奧孔》、袁的《與歌德的談話》、黑格爾的《美學》、維柯的《新科學》等。
1962年,朱光潛應邀在中央黨校講授美學史。同年文科教材會議決定,高校文科要逐步開設美學課程,並任命他編寫教材。65438年至096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西方美學史》,這是壹部致力於其多年研究成果的專著,全面系統地闡述了西方美學思想的發展,代表了迄今為止我國西方美學的研究水平,促進了我國的美學教育和研究工作。“文革”期間,朱光潛被關進牛棚。雖然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對黨和社會主義的信念以及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決心從未動搖。他堅持鍛煉,時刻準備著。
買支新鋼筆。粉碎“四人幫”後,他精神煥發,晚年意氣風發,積極翻譯名著,撰寫文稿,先後出版了《談美信劄》、《審美摘集》,還指導研究生,在學術研究和教育方面不懈努力,成績斐然。
1980年5月,在昆明召開的首屆全國美學大會上,被壹致推選為中國美學學會會長。
1983年3月,朱光潛應邀在香港中文大學做錢賓司先生(錢穆)學術文化講座。壹開始,他就聲明了自己的身份:我不是黨員土生土長,而是馬克思主義者。這真的是他晚年的結論。
同年,北京大學召開朱光潛執教60周年紀念大會。次年,香港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
1984年夏天,朱光潛因多年工作勞累,患上疲勞綜合癥和腦血栓。1986年3月6日,朱光潛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去世前三天,他還有點意識,趁家人沒防備,獨自掙紮著爬上了書房的頂層。家人覺得勸阻很急,就嘟囔著要在去世前完成《新科學》的註釋部分。
朱光潛視野開闊,對中西文化都有很高的造詣。他在700萬字的論著和譯著(全集已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20卷)中,深入研究中國文化,介紹和評論西方美學思想,融會中西,創立了自己的美學理論,在中國美學教學和研究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在中國文學和美學發展史上享有重要地位,是中國近代繼王國維之後的壹代美學大師。他壹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中國人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