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產生於大約3000年前或更早。《孟子》中有“養我之氣節”,但孟子的學生問他氣節是什麽時,孟子回答說:“不好說!”也就是說,我們的雅聲說不清,也就是說,“氣”這個東西很難講,只能懂,不能說!
幾千年過去了,雖然氣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對於氣的本質到底是什麽,還沒有壹個普遍接受的解釋。但既然談了幾千年,談得太多,似乎就成了壹種習俗。隨著運動生理學和運動解剖學的出現,我們可以從肌肉和神經活動的深度來考察氣的本質。氣包括氣息、針灸、武術等。可見,氣是對某壹類事物的抽象,對於不同的具體有不同的含義。呼吸之氣不是武術,武術也不是針灸。有的書上寫道:“吸氣1時,氣1從鼻腔通過頭1,通過肺1,肋骨伸展開,即氣2貼背入骨髓3。吐氣1時,氣2順利由胸下行至丹田,此氣2在丹田感受後持之。”我們可以看到,這種理論只是把呼吸之氣等同於武術之氣,必然會誤導學習者。
在武術內功的練習中,有著名的三位壹體功夫:心念合壹、心氣合壹、氣力合壹,為我們提供了理解它的線索。大腦發出指令,指令通過神經系統傳遞到肌肉,肌肉收縮,肌肉收縮的結果產生力。肌肉收縮後產生信息,通過神經反饋給大腦,大腦通過分析知道肌肉產生了力。在運動生理學的研究中,有如下圖。
我們與之比較的是內三聯體,即心臟是神經中樞,也就是說它從神經中樞發出,在從中樞神經到肌肉(執行器)的神經中運行,力是通過肌肉的伸縮來體現的,所以“氣”只能是從肌肉(執行器)到神經中樞反饋神經中肌肉工作的信息流。在神經中樞內部,由於反饋信息流的到來,神經中樞可以通過它的分析知道肌肉的工作狀態(受力),所以在神經中樞“知道”強弱之前就有了“氣”。此列表的比較:
大腦內部三聯體的工作狀態
心對心,腦對腦發送工作指令。
這意味著大腦接收來自肌肉的反饋。
我很生氣,我的大腦知道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通過以上的分析比較,我們清楚地看到了內在三位壹體的本質,自然就得到“氣”的本質。所以我們可以
氣的定義:武術中的氣是在肌肉和神經中樞之間的神經中運行並反饋肌肉工作的信息流。並且擁有
壹、“氣”的特征
1,“氣”只能在神經中運行;
2.“氣”的運動方向起於肌肉,止於神經中樞;
3.“氣”是肌肉工作信息的載體。
二、“氣”的作用
“氣”感越強,肌肉收縮和拉伸的程度越大,肌肉力量越大;“氣”的感覺來的越快,肌肉的反射時間越短,肌肉的靈敏度越高,反應越敏捷。這不正是習武者努力的方向嗎?
第三,推理:
1.因為氣只在神經中運行,無法釋放,所以所謂的對外氣的釋放是不存在的,更不要說到達宇宙深處了。既然外氣不存在,就不需要發氣治病。
2.由於氣來源於肌肉,所以不可能接收到來自外太空的任何信息。知道了這個道理,我們就不會被任何偽氣功迷惑了。
3.因為髓不是致動器,與神經末梢沒有信息交換,所以沒有“切脈髓”,沒有“氣可入髓”。所謂以“氣”洗髓,也是子之虛!所以所謂的洗漿功夫勾兌是不存在的。
四。氣與養生:
“氣”是肌肉做功的標誌,表示肌肉中的肌肉細胞和血液正在進行化學能向機械能的轉化和代謝。“氣”與血相通,自然會強身健體,這就是“氣功”能養生的原因。從圖中可以看出,心、念、氣、力四大要素構成了壹個閉合回路,缺了壹個要素就會變成壹個開路。比如沒有“氣”,四肢的工作狀態就無法被大腦“知曉”,所謂的神經麻木就是這樣的情況。
每個人都有“氣”,只是強弱不同。那些沒有經過訓練或者訓練較少的人,強度更差,感知更差,也就是反應速度更差。
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指出,無任何負荷的肌肉長度稱為平衡長度,產生最大收縮力的長度稱為休息長度,約為平衡長度的125%。也就是說,當肌肉拉伸到平衡長度的125%時,肌肉的收縮力最大,說明氣功訓練可以大大增加肌肉的收縮力,但有壹個限度,不是的。在傳統武術理論中,認為“氣”的作用是無窮的,顯然是不科學的。
註:1,是氣息;2、是武功;3、氣息進入骨髓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