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唐代著名僧人壹行的歷史貢獻

唐代著名僧人壹行的歷史貢獻

制造儀器和觀測 >壹行主張在實測的基礎上編訂歷法。為此,首先需要有測量天 *** 置的儀器。他於開元九年率府兵曹參軍梁令瓚設計黃道 遊儀,並制成木模。壹行決定用銅鐵鑄造,於開元十壹年完成。這架儀器的黃道不是固定的,可以在赤道上移位,以符合歲差現象(當時認為歲差是黃道沿赤道西 退,實則相反)。 >後來,壹行和梁令瓚等又設計制造水運渾象。這個以水力推動而運轉的渾象,附有報時裝置,可以自動報時,稱為水運渾天 或開元水運渾天俯視圖。壹行等以新制的黃道遊儀觀測日月五星的運動,測量壹些恒星的赤道坐標和對黃道的相對位置,發現這些恒星的位置同漢代所測結果有很大 變動。 >主持天文大地測量 >從開元十二年起,壹行主持大規模的全國天文大地測量,其中以南宮說等人在河南所進行的壹 組觀測最有成就。他們在今河南省四個地方測量了當地的北極高度、夏至日影長度,又測量了四地間的距離。經壹行歸算,得出了北極高度差壹度,南北兩地相距 351米80步(尺度)的結論。這實際上就是求出了地球子午線壹度之長。 >制定《大衍歷》 >從開元十三年起,壹行開始編歷。經過兩年時間,寫成草稿,定名為《大衍歷》。壹行不幸去世時年僅45歲。《大衍歷》後經張說和歷官陳玄景等人整理成書。 >從開元十七年起,根據《大衍歷》編算成的每年的歷書頒行全國。經過檢驗,《大衍歷》比唐代已有的其他歷法都更精密。開元二十壹年傳入日本,行用近百年。 >道學功底深厚 >壹行自幼就聰慧機敏,博覽經史,經常到藏書豐富的長安城南玄都觀去看書,頗受觀主尹崇賞識。 >壹次,他從尹崇處借得西漢揚雄《太玄經》,此書意旨深奧,尹崇自稱研讀壹數年尚不能曉,他僅數日就讀完,並能究其義而撰《大衍玄圖》壹卷。尹崇大驚,對人說:“此後生顏子也。”年輕的壹行成了長安城裏的知名學者。 >時值之侄武三思任春官尚書,非常欽慕壹行的學問和品行,封他為梁王。武三思有權有勢,但沒有才學,壹行不屑與他為伍,於是就到嵩山出家當了和尚,取法名壹行。 >奉詔制定新歷壹行不僅道學功底深厚,也刻苦鉆研天文學和數學。他曾到天臺山國清寺(在今浙江天臺)投師學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壹行被唐皇朝強征回京,由於 他不願做官,被安置在長安城內的華嚴寺編譯佛經。開元九年(公元721年),“太史頻奏日食不效”。當時所用《麟馨德歷》已經用了50多年,誤差漸大,已 需改革歷法。於是,詔令壹行負責主持制定新歷。 >壹行全力力以赴地投入到這項工作,從開元九年到開元十五年(721~727年),為了編制新歷法,在壹行領導下進行了大量的天象觀測工作。 >為適應實測的需要,壹行與機械制造家梁令瓚合作,創制出了壹些新的科學儀器,如“覆矩”、“黃道遊儀”和“水運渾象”等。 >在掌握大量實測資料的基礎上,壹行重新測定了150多顆恒星的位置,發現古籍上所載的這些恒星位置與實際位置不符。他第壹次發現了恒星運動現象,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1712年提出恒星自行觀點早1000年。 >科學方面貢獻巨大 >壹行在科學方面的貢獻主要在天文儀器制造、大地測量、編制《大衍歷》三個方面。尤其是《大衍歷》是當時最精密的歷法,這在當時的條件下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受到世人的稱頌。道士邢和璞稱贊壹行說:“漢之洛下閎造歷雲:‘後800歲當差壹日,必有聖人正之。’今年期畢矣,而壹行造《大衍歷》正其差謬,則洛下閎之言信矣,非聖 人而何?”可見當時人們對壹行貢獻的崇敬。壹行還和梁令瓚等設計制造了用水力運轉的渾天銅儀,上刻日月星辰,每晝夜自轉壹周,和天象符合。更奇妙的是,儀 器中還有兩個木頭人,壹個每刻擊鼓,壹個每時辰敲鐘,都能按時自動。渾天銅儀不僅是天文儀器,也是世界上最早有機械轉動的計時器。壹行在《大衍歷》“步晷 漏術”中建立了壹個從0度到80度的每度影長與太陽天頂距對應數表,這是世界數學史上最早的壹張正切函數表。